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卒年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李白的研究者们,一直确信李白享年六十二岁,卒于代宗宝应元年之说,然而,这一说法和它的根据,却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应予推翻和澄清。事实上,李白应该是享年六十四岁,卒于代宗广德二年。 认为李白终年六十二岁、卒于代宗宝应元年(762),乃误出于李华的《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  相似文献   

2.
北宋以来学人误读李阳冰《草堂集序》,以为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年)。本文在充分占有李白生活下限史料的基础上,系统论证了五代郭忠恕《汗简》所录唐李士训《记异》关于大历初年李白仍在人世传诵《古文孝经》一事的真实性,认为李白应生于神龙初年(705年),而卒于大历元年(766年)。  相似文献   

3.
袁晓薇 《江淮论坛》2003,(1):137-141
宋代社会结构特点使宋代士人一方面受到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一方面又需要释放受压抑的心灵.为此,他们确立的时代典范是"诗圣"杜甫,李白虽然在宋代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中地位不高、颇受冷遇,却在文人雅士们的放言吟咏中受到热情的关注与赞美."谪仙"是唐人赋予李白的称号,其意义在宋代得到了深化和强化.宋代大量歌咏李白的诗歌赞序体现了宋人对"谪仙"精神价值的发现和强化.宋人对李白的微妙态度也成为宋之后历代论者评价李白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4.
论唐大历初至贞元中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王维卒于长安。代宗宝应元年(762),李白卒于当涂。永泰元年(765),高适卒于长安。大历四年(769),岑参卒于成都官舍。大历五年(770),杜甫卒于耒阳。至此,盛唐诗坛上的伟大诗人们相继从文坛上消失了。大历七年(772),连曾为杜甫所赞赏、代表着《箧中集》这样一个诗派的诗歌理论家元结也去世了。而可与盛唐诗坛的巨匠们相匹敌的另一批巨匠,还没有登上文坛。元结死的这一年,自居易和刘禹锡才诞生,  相似文献   

5.
李白生于神龙元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已成定论;笔者却认为李白生于神龙元年(705),较之传统的定论应后推四年。现考证如下。说李白生于长安元年,是由李阳冰《草堂集序》署“时宝应元年(762)十一月乙酉”推算出来的。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载:(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由宝应元年上推六十二年,恰是长安元年。其实李阳冰所署乃其作序时间,非指李白的卒年。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  相似文献   

6.
李白《送友人》之"友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名诗《送友人》之"友人"为谁,学界至今不得其解。从种种资料来看,"友人"实为范崇凯。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萼楼赋》,为天下第一。李白此诗,盖是他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前之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传范崇凯所作的《花萼楼赋》并《序》,并非范氏所为,而是高盖之作。  相似文献   

7.
一、李白的出生记述李白身世的传记.最早的根据是李白族叔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白在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的秋天,于流浪之中又病词缠身.寄居当时任当涂县(今安徽省)县令的族叔丰田冰家,同年11月.在李阳冰处病故.终年62岁。李用冰在《草堂集序》中谈到李白的出生时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省)人,凉武阳王嵩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好居条支,易姓与名—…·神龙之始(公元705—706年),进归于局。”凉武阳王,即五湖十六国之一的西凉始祖李嵩(公元405-406年在位),李阳冰称李白是他的…  相似文献   

8.
李白天宝初年应征入京之说,始见于《旧唐书·李白传》:"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后人往往因其说,如清人王琦所著《李太白年谱》.今人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云:"又按太白之召见,《旧唐书》以为吴筠荐之,《新唐书》以为贺知章言之,《新书》盖本之乐史别集序.考太白有《别内赴征》三首,则其西入京师,乃应诏而至,非浪游也."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则据《为宋中丞自荐表》,也定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及《庄子》中相关文章中的"齐物论"思想出发,考察李白对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接受及"齐物论"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李白的"人生如梦"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肯定与"齐物论";李白的万物平等思想与"齐物论"。总之,庄子的齐物、齐论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思想,成为李白思考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认知途径,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李白的个性和气质,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0.
裴旻在唐代军功卓著,尤擅剑舞,《新唐书》"李白传"云:"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唐乔潭《裴将军剑舞赋》对其高超技艺描述最详。《文苑英华》载此赋序云"后元年秋七月,羽林裴公献戎捷于京师。上御花萼楼,大置酒。酒酣,诏将军舞剑,为天下壮观"。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上刊载了刘友竹同志的《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一文。从争鸣与探索的角度来看,刘友竹同志的大胆假想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我认为作者在材料的引证和具体的推论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不同意见。关于李白身世的记载,较可靠的有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和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李《序》中说:“中叶非罪,谪居条支。”范《碑》中说:“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根据李白生年推断,这牵涉到了李白的出生地望,李阳冰的序文盖出自于李白口述,所记当可靠,而  相似文献   

12.
学术性、实用性与普及性的统一──评《李白大辞典》廖明君在中国历史上,唐代是一个灿烂辉煌的诗歌王国。在这一王国中,李白诗歌以其独特魅力,尤为璀璨夺目,异彩非常。“千载独步,惟公一人”(李阳冰《草堂集序》)。然而,尽管历代都有不少学者致力于李白诗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安徽金石略》的作者赵绍祖是安徽泾县人。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卒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一生“专力于经史百家,下至碑版书画之属,罔不钩考决择”①。赵绍祖一生清贫,没有担任过显赫的官职,曾经在滁州和广德州当训导,但都只干了几个月,就因为不忍放弃学问而辞官。七十岁那年,他被举为孝廉方正。在当时的安徽布  相似文献   

14.
作家的艺术见解往往与其创作个性相联系。正因为这样,李白、杜甫这两位各具风貌的艺术大师,在阐发他们的诗学观时,必然从不同的视点着眼、不同的角度入手,从而形成一定的差异,尽管这种差异也许并不构成实质性的冲突。李白和杜甫并不是职业的诗论家,但创作之余,他们都曾留下深具会心的“说诗晬语”。李白的诗论主要见于《古风》其一、其三十五、《江夏赠韦太守良宰》、《大猎赋序》、《泽畔吟序》等诗文;杜甫的诗论则主要见于《戏为六绝句》、《解闷十二首》、《偶题》、《同元使君春陵行序》等诗文。其中,有对诗旨诗源的探求,有对诗艺诗法的切磋,有对诗人诗作的品评,而更多的则是创作甘苦的“夫子自道”。“吉光片羽,弥足珍重”。千百年来,李白、杜甫的诗论和他们的诗作一样,启迪和沾顾着后人。  相似文献   

15.
李白家世研究历史悠久,众说纷陈,莫衷一是。对此进行梳理、评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李序》、《范碑》真实可信,学界公认,李白家世研究当依此进行;据此并可勾勒出李白先世大致生活轨迹;李白家世诸说中,仅"拥立中宗宗室"与"李抗后裔"二说尚可商榷研究,其它皆当否定排除;李白为李广之二十五世孙。  相似文献   

16.
李白家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白究竟是陇西人 ,还是山东人 ;抑或是四川人 ,还是江苏人 ,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其实 ,具有权威性的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和有关的史料皆证明李白生前在他的诗文中所述其家世的真实可靠 :“白本家陇西人” ,即陇西成纪人 ,而以蜀中绵州彰明县青莲乡 (今绵阳江油县青莲乡 )为第二故里 ,系凉武昭王李 日高 第十一代孙 ,其远祖便是西汉李广。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其所著《李白与杜甫》一书中,对李白的家世作了不少考证性的研究。其中虽含有较大的推论成分,但有些推论还是有理有据而具有说服力的。比如,关于李白先世窜谪之地问题,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是条支,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说是碎叶。两说之不同,历来研究者均不得其解。郭老则断为“条支是一个区域更广的大专名,碎叶是一个城镇的小专名,碎叶是属于条支的。”我认为,这个论断应符合实际,因为“李阳冰的说法必然出自李白的口授”,  相似文献   

18.
在历来评论李白的文章中,人们十分赞誉李白对贵族的"轻蔑"态度.其中最有代表性者,如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看来,李白连天子也不放在眼中.任华在《杂言寄李白》中则说:"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内为客,未尝一日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足见李白真是"平交王侯"不屈己、不干  相似文献   

19.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桃李园”,王琦注本作“桃花园”)、《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就少为人知了。李白的作品专集,如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注《李诗通》,这三家都只注李白诗,置李白文于不顾;到了清朝王琦注  相似文献   

20.
在李白的诗文中,赋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也是一个光辉的存在。宋玉是其后所有赋体作家在文体上的始祖。李白作赋,注意学习前人,他尤其推崇宋玉。李白是宋玉赋体文学的主要继承者之一,宋玉是李白的精神生活引导人。李白学习宋玉,宋玉学习屈原,二者非常相似。后人之于前人,既有文脉承传,又有人格敬慕,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留意的精神现象学意义上的突出事例。李白既是唐代的伟大诗人,又是唐代的重要赋体作家。在今存李白诗文中,标明"赋"者一共八篇,而实际上与赋体式相近的李白作品则多于此数。李白有几首赋和诗表现了对宋玉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