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1,(2):8-8
你知道吗?为了我们1分钟的健康生活,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精密的部件在准确地“运转”,多少复杂的化学反应在交织地进行?它们之中有许多还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呢!  相似文献   

2.
若水 《人生与伴侣》2006,(11):20-21
我一直有个疑问,于她而言,生活一度过于苛刻和艰辛,那么她每天究竟在笑什么?她空间为了什么不停地微笑?  相似文献   

3.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孙媛 《国际公关》2012,(4):67-67
老友决定辞去在京的工作,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生活。问她为何选择离开,她无奈地回答:这种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连睡眠都变成奢侈品的生活,她已完全感觉不到幸福。幸福,多么飘渺的字眼一一幸福到底在哪里?我幸福吗?我决定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5.
道德责任与道德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具有自然的、社会的两种属性,那么,人的需要也就表现在自然的、社会的两个方面,即人的自然需要和人的社会需要,这两个需要使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多种的可能性。这样,人在一生活动中,为了谋得生活和生产资料,不仅要和自然界打交道。从而产生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而且还有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人的生活中,不仅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每个人都必然地为了自身的需求而选择个人认为合适的行为。人是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的呢?行为的善恶是如何判断的?善,既然是一种美好的道德,那么道德的基础又是什么?等等…  相似文献   

6.
晚霞 《社区》2010,(14):59-60
关于生活 经常听出国的人说.国外生活也许不错,但非常孤独、寂寞,不能融入西方的文化生活。就拿语言来说,你英语再好。有汉语好吗?就算是能用英语应付工作和日常生活,但你能用英语天南海北地聊天,像引用汉语中的成语、俚语那样自如地引用英语中的有关词句吗?你能像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那样了解这个国家吗?你能像了解中国明星的八卦那样议论西方的名人吗?……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生活乐趣,如果你的英语达不到以上程度.你和别人说话时,就会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不可能很深入地与人交谈。  相似文献   

7.
刘晓祯 《社区》2008,(10):46-46
王小姐和张先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白领夫妇。因为他们工作都很忙,为了不给对方造成压力,他们约定互相之间不抱怨工作中的烦心事。但是,这样的生活还没有维持两年,王小姐就因抑郁症住进了医院,张先生则是迷上了烟酒和上网。他们彼此都很困惑,难道不抱怨错了吗?  相似文献   

8.
宋为民 《金陵瞭望》2006,(24):50-5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60%的疾病是由环境引起的,并郑重地指出:21世纪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是癌症?是传染病?都不是,21世纪对人类的最大威胁是生活方式病,公务员的生活方式病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9.
温骥媛 《新天地》2011,(12):166-167
长期的义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得不让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整个的课程结构中知识与生活怎么联系?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2009,(9):14-15
2009年的经济萧条进而引发职业危机,给职场女性带来了诸如生活、工作一系列社会变化和麻烦。经济危机下的职业女性不仅面临社会及男性世界的压力,还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职场女性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怎样呢?《中国10城市职业女性生存和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当面临工作生活的冲突,在两难选择面前,却大比例地以家庭为重,这是超出预期之外的。  相似文献   

11.
童远莉 《社区》2011,(4):32-33
在中原油田,有着许多空巢老人,子女都在前线工作,离家远,这样就会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得了急病,怎么办?没有亲人在床前护理,怎么办?家里的水管坏了,谁来帮着更换?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中原油田第九社区世纪景苑第六离退休支部里有了解决的办法,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他们成立了老年互助队。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为什么读书?或者问中国人的读书动机是什么? 就这一问题,某个机构曾经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做过调查,多数人的回答是:读书是为了考大学,毕业后能找份好工作,多挣些钱。这样的回答就好像是工厂流水线上从一个模子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但是,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了吗?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考试得高分,在考前背诵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既无真情实感,更无创新可言,又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创新之花在作文中灿烂开放。  相似文献   

14.
范爱萍 《社区》2011,(18):37-38
“理财帝”怎变购物狂? 讲述人:常会霞32岁全职太太老公不耐烦地把碗一推:“老婆,咱不这样行吗?儿子才两岁半,给他买什么房!钱多得扎手倒也罢了,不过是小康之家,硬撑着买得背多少债?我承认,现在物价涨得厉害,等儿子长大时,房子说不定什么价,越早买越好,但快乐生活是第一位的,牺牲生活质量换一套20年都用不到的房子你觉得明智吗?”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所生活的现代社会节奏很快,竞争日趋激烈,喧闹、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了满足。但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也带来了烦恼。我们的心灵时常被搓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该到哪里去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  相似文献   

16.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我的妻子在哪儿?上帝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他的神经像是深渊上架起的一道细弱的桥,随时可能折断。  相似文献   

17.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在思考,为了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教育思想应当怎样更新?学校工作应当怎样变革?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社会总是在不停地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发展,改革必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中国哲学一贯既讲...  相似文献   

18.
我所读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发展前景如何,工作性质又会是怎样的?在本刊目前举行的“走进读者”活动中,很多在校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对职场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希望听到师哥师姐们的职场故事”。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我们编辑了下面这一组稿件,一起来看看师哥师姐们日常的工作内容,感受每一份职业背后的付出与坚守吧。  相似文献   

19.
维护大学的自由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力求同时实现的目标。但这两者是互相冲突的:为了自由,大学需要保持自治的本色,与社会保持距离;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又呼唤大学走出象牙塔,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处于进退两难中的现代大学,能不能找到平衡点呢?德里克·博克在他的著作《走出象牙塔》中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给出许多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写作不应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替学生想想: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累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我们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