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草原文明瑰宝中的奇葩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科尔沁地区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冲击,许多民俗文化资源在流失,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在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文化大区的时代背号下,通过法律对科尔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进行切实保护,以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尤显必要及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颁行使保护工作实现了有法可依,极大地推进了保护工作的发展。但该法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指向错误、统筹性不足、法自主性缺乏、元理论缺失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参考日韩等国外的经验。中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立法应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理顺私益主体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关系,用商谈理论重构保护主体构成,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与其他法律及制度的有效衔接等。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文学,从其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都汲取了草原文化丰富的养分。科尔沁文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丰富的草原文化造就了科尔沁文学,而科尔沁文学则拓展了草原文化。在丰富的草原非物质文化滋养下,科尔沁作家文学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的蒙古族文学流派,成为蒙古族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的冲击之下,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消亡,遭到毁弃、随意滥用和过度开发。法律作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立法、执法建设落后于社会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以致法律保护还不能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与复杂性,以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本文分析了我国制定法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民间规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能性,提出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立法并应挖掘和研究民间规则以弥补法律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如何保护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不被损坏和消亡,是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任务。该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方面探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础工作,政府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法律明确政府的职权职责是必要的,但规范政府的行为过程,加强对政府行为的法律监督,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讲尤其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应加强对后两者的规定,才能充分、有效发挥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两重属性,包含作为文化多样性的表征和作为认同政治的文化标识。文章重点分析了基于文化多样性的非物质文化分类保护策略,并讨论了基于认同政治的保护困境。文章认为,在从事遗产保护与研究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以上两重属性,在不同的情境中采用不同的话语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方面,基本形成体系,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远不及对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参见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Declaration of Istanbul).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生态发生了变化,一些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的减少.如何通过法律的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律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毕摩文化是彝族民众创造的彝族本体核心文化,它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特征,符合相关认定标准,应当将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构建合理的法律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省丹寨县石桥村苗族古法造纸为例,在对资源存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殊的文化遗产,怎样切实有效地加以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民间立场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于民间基层社区保护、民间文化空间保护、民间社会保护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模式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公权力适度干预,帮助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另一类则是设立私权加以保护,比如以知识产权或者特别权利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配权赋予特定的民事主体。比较两种保护模式可以发现,私权保护模式不仅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和发展,而且与我国的长期利益相悖。同时,将作为私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内容仅仅限定为一种人格权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6.
四大传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重要“上榜者”,在当下各种媒介叙事中仍然非常活跃,但尚未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者的正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的、过去的、即将消逝的文化,而今天很快也会成为过去,今天正构筑着未来的过去,多媒介叙事对四大传说的不断重写,实际上也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是与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最易于配合并发生影响的传承与传播,我们有必要及时清醒地关注这种文化存在的状态及其反映的种种文化现实,从而及时地保留相关资料,也通过学者的及时研究与参与,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地走在民俗之路而非庸俗之路上。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法和行政法规或措施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措施,但刑法的保护作用不应被忽视。刑法通过知识产权罪刑规范和附属刑法规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保护。该文认为应完善我国刑法中侵犯知识产权罪的罪刑规范和非刑事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以更好地发挥刑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