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雅轩 《民族论坛》2012,(16):94-97
梯玛,土家族原始文化的典型内容,土家族祭祀文化仪式的主持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中,梯玛的传承具有神圣而重大的意义。本文侧重从传承的角度,以卡洛坪彭氏梯玛的个案调查为支点,对土家族梯玛传承特征和传承现状做描述和分析。梯玛传承呈现封闭性、保守性(或传统性)、神秘而世俗化等特征;传承现状也极其严峻:现有传承人趋于老龄化、传承对象短缺、传承载体濒危、群体信仰度弱化等。  相似文献   

2.
微言     
《中国民族》2014,(5):78-78
春花烂漫,是踏春的好时节,也是体验民族风情的季节。许多少数民族节日都集中在这个时节,古朴的民风、神秘的仪式、悠扬欢快的歌舞,为美好的季节带来更多的欢乐,也让民族文化在欢乐中不断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巴代”是苗语音译,意指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主持者。以这三大仪式为载体所传承的苗族文化被称为“巴代”文化。“巴代”文化通过仪规的形式把远古的社会一环境、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记录和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4.
符洪健 《民族论坛》2013,(9X):52-55
苗族"还傩愿"仪式是遗存在湘西苗族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中"踩阴阳""、踩八卦""、踩九洲"等舞步具有宗教指归性、生产生活的模拟性、娱乐性等特征。看似简单的舞步,却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能打开通向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神秘渠道,使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勾连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5.
苗族"还傩愿"仪式是遗存在湘西苗族的一种宗教祭祀仪式。仪式中"踩阴阳""、踩八卦""、踩九洲"等舞步具有宗教指归性、生产生活的模拟性、娱乐性等特征。看似简单的舞步,却是一个个神秘的密码,能打开通向人与神、人与自然的神秘渠道,使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相互勾连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6.
"传师学师"是畲族人内部的文化传承和传承责任交接仪式,既是老一辈的"传师",也是畲族新一代的"学师",仪式内容众多,环节复杂,形式严谨,主要演绎或阐述畲族祖先闾山学法的过程,属于畲族内部文化传承仪式。该仪式原先需要三个月,现为三天三夜,分引朝、度水、三朝等三大篇章,共159个环节。本文从畲族"传师学师"仪式出发,通过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民俗内涵和人文内里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挖掘畲族"传师学师"仪式民俗内涵与人文内里,以及在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那茨热马人是北美洲土著人中的一支,在这个民族的宗教理念中,一个人的身体、外貌和健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庄严、隆重、神秘的身体仪式,而与他们的身体仪式相连的哲学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8.
那茨热马人是北美洲土著人中的一支,在这个民族的宗教理念中,一个人的身体、外貌和健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庄严、隆重、神秘的身体仪式,而与他们的身体仪式相连的哲学也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9.
汗屋仪式是美洲印第安人满足精神需求、治疗身心疾病与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由于殖民统治与同化教育,印第安人所有的传统宗教仪式均被禁止。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土著民族文化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汗屋仪式逐渐在美洲流行开来。本文通过在加拿大的城市与农村参与汗屋仪式的亲身经历,结合相关的文献与访谈资料,描述与分析该仪式的内容及社会文化内涵,探索处于社会边缘的土著民族如何通过传统信仰仪式的实践传承民族文化,加强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0.
孙立生 《民族论坛》2012,(10):103-105
苗族的丧葬仪式是其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苗族的丧葬仪式,从中发现苗族丧葬仪式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是显著的,人们可以从中学习本民族历史、宗教、习俗、神话、生产等知识,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其情感抚慰功能减少了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缓解了人们悲伤、焦虑的心情;其社会整合功能加强了家族、宗族的凝聚力量,增强了以村落为地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新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1.
壮族"隔魂"仪式试图通过借助女巫的神秘力量,将阴魂送回阴间,隔断其返回阳间的所有途径。从象征人类学视角出发,对壮族"隔魂"仪式进行解读,剖析仪式的内部结构,挖掘其中的深层隐喻与象征,透视隐藏其中的壮族人民的人观、神观和宇宙观。  相似文献   

12.
论《格萨尔》史诗的仪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西藏研究》2009,(6):35-41
《格萨尔》史诗是一部描述居住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民远古部落时代的生活画卷,它展现的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世界。文章对最能表现这个世界的“仪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认为“仪式”由原初的世俗上升到宗教,具有了宗教意味,其巫术内涵是文化与诗学的双重变奏。  相似文献   

13.
原始人无法科学地探寻生命的奥秘,不了解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真实原因,于是萌发了“生命崇拜”和“人体崇拜”观念。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与血相关的神圣观念和神秘仪式,就是生命崇拜的重要内容之一。“尚血观念”和“尚血仪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时至今日,这些观念和仪式在人类生活中仍有踪影可寻。当然,由于生存环境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各民族的尚血  相似文献   

14.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一些地区至今仍然保存着先民的宗教仪式、仪轨,这种传承与沿袭下来的远古文化的"活化石"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结构等等.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的"於菟"舞音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诠释原始祭祀乐舞中仪式音乐的本真和所蕴舍的文化内涵,以及阐释信仰、仪式、仪式音乐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非洲黑人部落中。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宗教仪式,在那些看似蒙昧野蛮的仪式中,常常暗含着人类早期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神灵的崇敬。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文章阐述了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中国传统节日在面临现实困境的同时,有更多好的发展机遇;如何推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以从坚守传统节日仪式的传承、升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为传统节日文化注入新质、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西藏密宗仪式与造像艺术的建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密宗仪式与造像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藏密仪式无论在诱导艺术家的意念,使之耽于沉思状态,还是在激发艺术家的情感,使之怀有崇高目标,以及在指引艺术家的艺术行为,使之制作膜拜对象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反过来,造像艺术引导生理仪式和心理仪式,从而以其神秘的喻示和宇宙性的气度使教派中的无数信徒趋向一种万众一心的仰视和无比坚定的皈依。同时,也促使仪式与艺术二元对应结构的建立,艺术在绝对的意义上日益演化为宗教神圣而诡秘的仪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木匠彭善尧师傅的访谈,梳理了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仪式、习俗与技艺等内容,分析了土家族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传承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洋节"越来越热,民族传统节日则逐渐被淡化,通过梳理民族传统节日的变化,以关注仪式在节日传播中的重要性;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文化的变迁,而与文化相关的节日变化则明显滞后,滞后的直接表现即仪式的逐渐淡化和完全消失;只有重新梳理我们的传统文化或者建构新的节日仪式,才能完成节日传播中的文化重构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杨素筠 《中国民族》2010,(11):48-51
在千百年来纷繁复杂的民族迁移融合中,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嘉绒人一直保持着自己古老而神秘的"二牛抬扛"农耕方式和习俗,每年春播时节都要举行类似远古中原地区"祈年"的耕作仪式,伴随它的是一系列古风犹存的宗教仪式活动。嘉绒人通过这些仪式向上苍和诸神求助并表达祈求丰收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