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近来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但日常生活审美化并未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它不过是大众文化产品以审美方式呈现在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新型媒介文化人制造的文化幻象;大众文化不仅没有消弭审美与日常生活、高雅与通俗的界限,相反,它销蚀或钝化了大众的审美鉴赏力,不利于审美心境的营造,同时文化的视觉转向为审美现代性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认为,大众文化不同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作为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压迫性质,还具有鸟托邦性质;大众文化主要手法是拚凑,拼凑使其具有了娱乐性;进入后现代社会,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一起溶为后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3.
大众文化: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工业化技术和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借助于传媒系统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味、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通俗性文化活动及其成果.它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意味着一种新的文化生产方式的产生,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到来,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化发展的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吸收西方大众文化理论并对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中国的大众文化研究走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其中,本雅明的大众文化思想启发我们首次承认大众文化的独立地位;英美文化研究学派依循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引导我们重新探讨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消费文化理论提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则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分析大众文化的审美属性。  相似文献   

5.
浅析当代中国平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平民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需求的高涨,反映平民日常生活的平民文化开始发展起来,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民文化是由平民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它具有真实、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关注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必将取代大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但目前,平民文化还需注意处理好文化的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青年群体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群体,使青年文化的精神特质极具时代性.大众文化的发展走势影响着青年文化的嬗变,从"文革"后政治化意识形态的解体到当代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建构,青年文化经历了从解构走向整合的过程.改革开放初,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青年文化对旧的政治化意识形态起到解构的作用,而当代的青年文化则依靠大众文化特有的整合力成为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承载者,具有理性精神与世俗精神的双重特征,构成了当今时代精神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波普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一场艺术运动,它代表60年代工业设计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倾向。依据《美国传统辞典》的定义,波普艺术是以商用艺术及通俗插图艺术的技巧来描绘日常生活的物体与景观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与大众文化、大众传媒、消费社会密切相关。勃兴的大众文化、电子传媒所造就的新的文化形态与审美经验以及充斥着工业化消费品的日常生活,是波普艺术得以确立和兴盛的依据。这些事物所带来的文化嬗变,被波普艺术家敏锐地感知并予以回应。这样的文化嬗变可以归纳为三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结合陈刚的《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的内容上,关注中国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彼此之间的互动,深入分析中国的文化发展经历了70年代的精英文化"一枝独秀"、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众文化崛起以及新世纪以来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并带来新的消费主义的几个主要进程,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较量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进行的,不同的文化发展轨迹与新的社会结构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要面对的文化环境之一,它正在对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全面渗透。作为娱乐性、商业性、政治性的文化符号,大众文化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与交往的一种媒介,并且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与行为表现。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不可回避,研究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具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在本世纪初还只是少数发达国家的特有现象,而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它现已成为世界的普遍现象。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众文化也萌生、繁荣起来,迅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众文化的鲜明特性,与传统文化截然不同的面目,必然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惑,从而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理论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呼声很高,但并没能阻遏住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事实上,当今的大众文化已如空气和水一样浸透在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不积极地对大众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引导,…  相似文献   

11.
平民文化是由平民创造或为他们创造的、反映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它肯定平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具有真实、积极向上的日常生活色彩,关注平民百姓的情感世界,必将取代大众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角。随着文化研究对象的转变,文化研究的目的、理论框架和方法等也将发生相应的转变,从而完成从大众文化到平民文化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资本、技术和信息娱乐工业结合在一起,导致了信息娱乐社会和奇观文化的产生,使新的文化形式侵入了人类意识和日常生活领域.解读媒体奇观可以更深入的理解当代社会和文化及其中存在的特征、冲突和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文化动物,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作为社会动物,需要维护消费秩序。在当代的现实中,大众文化消费形态无限展开,精神消费品的生产构成社会文化、艺术的主要层面,使得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自我心理享娱。在日常生活的直接证明中,艺术才有可能获得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当下这种变化预示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文化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必须广泛依赖社会和美学境遇———形式和公众的困境———物质形态与精神状态的限定———这是当代社会和大众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李桂全 《东方论坛》2022,(5):148-156
抵抗诗学是费斯克对大众文化理论价值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费斯克认为,大众在大众文化文本的消费过程中通过与日常生活相关点的结合,创造出新的意义和快感,新产生的意义与快感使大众在微观层面和符号层面能够形成对宰制性力量的疏离、抵抗、冒犯等诸种能动性。事实上,这种理论假设是值得怀疑的。梳理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抵抗诗学的具体层面,清理费斯克论证路径中意识形态批判与普遍价值发生的断裂,审视快感抵抗和符号意义抵抗的有效性,是揭示抵抗诗学作为价值论设失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赵炎秋在目前阶段,我国的大众文化存在很多问题,如粗俗化、粗糙性、不道德因素,等等。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局限于大众文化本身,而应着眼于整个文化。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包括官方文化、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文化三种成分。官方文化的基本指...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与重构:必要与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正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儿童和青少年,而其影响并非都是积极的。学校教育有必要而且可能担负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这一时代所赋予的“新的重要使命”。学校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疏离、学校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大众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负面影响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必要性。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开放、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这一本质特性、学校文化的特殊规定性决定了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批判与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审美自律和文化生产独立本是现代性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现代性美学解决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掩饰社会冲突并合法化现存等级秩序的经典方式。现代性美学否定日常生活,推崇形式自律的审美原则,通过艺术制度和学校教育使之合法化。布尔迪厄对待文化自律性和大众文化前后矛盾的态度牵涉到美学、文化生产、文化价值、知识分子角色等相关问题,折射出知识分子和大众文化的微妙关系。反思自律性这个现代性文化中曾经自明的公理,有益于我们解读当下消费社会中的诸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列宁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与建设新社会的所有问题联系在一起。根据列宁的思想在我国进行的文化革命用新的理论丰富了社会实践,推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群众创造活动。我国文化的深刻变革使人民的文化水平空前提高,它不是为变革而变革,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活动的环境,完善人们相互关系的环境和日常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所谓“当代大众文化”主要是指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以迎合大众需要为目的大量复制,供大家阅读、欣赏、消遣、娱乐的各种文化制品的总和,如畅销书、通俗电影电视、录象带、歌舞厅、流行时装等文化。这些大众文化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与大陆中国人绝缘,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迅速传入大陆,一批最具当代特色的大众文化迅猛地发展起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渗透到当代生存的各个层面。因此,大众文化的功能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般地说,当代大众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如社会功能、教化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等等,本文仅就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大众文化与公共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众文化伴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而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公共艺术的繁荣便是其中之一。大众文化中的“去分化”现象模糊和抹平了许多界限,这一特征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的催生剂之一。从某种角度来说,公共艺术在本质上也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大众文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使得公共艺术与大众文化成为一种共享文化,并融入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