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法与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环境法与经济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调整目的、指导思想四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调制关系;调整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环境法调整方法所体现出的"生态性"以及经济法调整方法所体现的"包容性";环境法追求的是与环境相关的环境安全与环境正义,而经济法追求的是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安全和经济正义;环境法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的指导思想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环境利益是环境法产生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环境法在部门法中的分工决定了环境法应该以环境利益为应然本位。现行法律体系在保护环境利益方面存在着保护格局不合理、关键内容存在缺失、调整方式不"合身"等问题,从根本上说,这是环境法对环境利益采取消极保护态度的体现,对此我们应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3.
当前盛行的“泛道德化”环境法理论研究无助于环境法实践,此进路下的环境法目的更是无法实现,因此需要转换环境法目的研究的方法论,选择法律工程研究的进路,从客观的环境损害出发,用任务法的思维指引环境立法,将环境法看成是应对环境损害的“规划”.环境法目的的实现依赖于若干时间节点上的环境法“任务”的完成,任务法面向的环境法不仅可以纠正当前环境法律存在的不足,亦可以协调环境法律之间的内部矛盾,建立环境法体系的良好秩序,使环境法律得以系统化.  相似文献   

4.
环境利益作为独立的新型利益,作为公共利益,应被法律承认和肯定,成为法益。法律是利益的调整器,法律原则作为法律的组成部分,也必然对环境利益这种新型的利益加以调整,法律对环境利益进行调整必然是与其他利益的平衡的结果,这就是环境法中的协调发展原则的使命。但环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冲突,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之分。目前有关环境法协调发展原则的论述并没有涉及环境利益与其他利益的对抗性冲突,从而使得协调发展原则存在缺陷,也没有反映出我国环境立法发展的动态。在环境时代,在第二代环境法已经发展的时代,应当确定环境利益的优先序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的精神是环境法所欲达到的目的及其采用手段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对环境法的精神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对环境法中具体的法部门进行系统的整合和统一。从人性化的角度看环境法精神,离不开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是环境法契合人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工业文明在带来GDP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同时也使因环境问题而形成的利益关系束进一步复杂化.此境况无疑对法律的利益调整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环境法作为"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进程中的重要利益调整工具,其利益调整机制之运行自然就成为当前凸显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就现实境况而言,环境法调整机制在运行中却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环境法调整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双重失灵"问题,即"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的本位与环境保障利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泛权利主义思潮"及"法益理论误读"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学界现有研究成果并没有很好地解读环境法本位问题的实质,这也是造成目前学界对环境法认识不清、环境法学相关基础理论争议较大的根本原因。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为视角对环境法的本位进行再分析,提出环境利益才是环境法的应然本位,并指出历来被学界视为环境法本位的环境权、环境义务与环境权力一样均为环境法保障环境利益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基本方针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人、自然之间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这就既要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又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见诸文字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论述,主要是论述经济、环境、生态诸方面。然而,仅仅是这些还是不全面的。在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里,应当包括人、社会的道德状况、道德环境这一因素。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道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人改造自然的步伐加快,自然环境也在加速改变,但…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的出现被称为"法学革命".环境法的兴起对当代法学具有多重意义:以"流浪者"为隐喻,分析传统法学理论对环境法发展构成的障碍,借以探讨"环境法革命"一说发端的理论根源;以"革命者"为隐喻,试图论证"环境法革命"应当具有三重内涵,即环境法的兴起在法学的世界图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三个层面对传统法学做出"革命性"突破和改变;以"守望者"为隐喻,表明环境法在当代法学研究整体发生后现代转向的背景下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要以"环境法革命"理论为突破口,实现传统法学的"后现代转向",实现环境法学自身的范式建构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环境法学的自然法理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境法的理念是其理论基础 ,它所追求的人域平等与域际和谐都可以从自然法的理性概念和道德关怀中得到合理的论证 ,这既是环境法学的变革 ,也是对自然法的全新阐释。  相似文献   

11.
各种利益在斗争中谋求承认是环境法进化的动因.重视全过程治理,从利益限制演变为利益增进是环境法功能进化的基础层次;重整环境责任机制,从利益衡量演变为倾斜保护是环境法功能进化的递进层次;在增长基础上实现再分配正义,从利益分享发展到利益普惠是环境法功能进化的至善层次.第二代环境法是环境法功能进化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其具有"超回应型法"特征,追求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共赢,以互助为基本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环境习惯与民间环境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习惯具有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重要社会功能,当社会主体的惯常环境行为成为社会公认的必须要实践的行为时,环境习惯就发展成为一种习惯法.在我国,习惯法虽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却构成民间环境法的重要渊源.环境习惯与民间环境法作为一种"活法",构成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本土资源,在实践中,容易为人们所遵守,具有实效.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习惯与民间环境法具有重要功能,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其也有内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两型社会、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两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论分析表明,绿色税制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从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视角提出绿色税制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环境法立法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环境法的立法目的,一直以来有着"一元论"和"二元论"之争,不管是立法的一元目的还是二元目的,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符合现时需要的,现行环境立法目的在社会追求单一的目的下也成了经济优先的代名词.多元社会时代,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环境法的立法目的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论环境法的效率观--树立新的环境效率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之产生,是市场经济体制、市民社会理论和私法自治原则等经济、法律、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效率价值即财富增长的最大化的结果.环境法自产生之初,它便以防止和克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不利环境影响为己任,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可以说环境法现象的出现乃是对传统法学所追求的效率价值的挑战,它的使命即在于维持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勇士般地向传统的效率价值提出挑战,向单纯的现代宏观经济效率观提出挑战.它强烈要求树立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环境效率观.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对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至关重要,不可偏废的.在全社会树立起这种认识,有助于个人在理性地追逐经济效率的同时,理性地去看待经济与环境的之间的关系.环境法作为大自然的保护神,更要确立环境效率价值,并通过-整套亲近大自然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执行保证环境效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伦理学看来,自然界对于人类来说,只具有工具价值。由此导致道德关怀的狭隘性与道德判断的个体化,以及强人类中心论思想。环境伦理学要求对道德关怀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确立保护环境的普适道德原则,确立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道德规范,环境伦理要为决策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科学发展模式的转变及确立现代生育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环境法协调发展原则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发展原则是为我国环境法所确立的、对环境保护进行法律调整具有全面指导作用的一项基本原则.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实施协调发展原则对加强环境保护,顺利实现环境法的任务和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依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作出新的阐释,既是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环境法制建设面临的困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异常尖锐 ,回旋余地很小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低 ,经济发展的需求高 ;地方政府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低 ;环境法律制度、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不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为了走出困境 ,应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机制 ,按照环境的功能特点 ,重新划分环境行政区域。由中央对全国环境实行统一管理 ,垂直领导 ;环境法应该做到是良法不是恶法 ,是可以实施的法而不是理想性的法  相似文献   

19.
环境权是环境法研究中一个核心问题,然而随着环境权研究的深入,本应更加明确的环境权概念却引来更多争论,这实际上是因为环境权被泛化的结果,那些所谓的"环境权"不过是环境法益而已。环境法益具有系统性,其内部具有完善的体系和功能划分。环境法益概念的提出,将环境刑事法益、环境民事法益甚至环境行政法益等统一考量,使环境法的地位得以加强,同时环境法益的这种系统性为其进一步展开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已被列为普通高等院校重要的公共选修课.环境问题是由非常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间交互作用产生的,而人的思维和行为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不但是传播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教学活动,更应该是培养青年一代绿色文明的素质教育.环境教育应该同时贯穿着爱国主义、环境道德、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