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抓住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历史机遇,通过生产力移植,即主动移植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过剩的资本、先进的制度安排和管理经验以及优秀的科技人才等诸多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突破生产力由“落后—一般—先进”逐级递进的传统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要使西部大开发达到起点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目标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 ,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只有在世界历史时代才成为可能 ,是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及发展的时代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 ,需要解决好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赶超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导致我国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下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跨越,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生产关系的跨越为我国落后的小生产敲响了警钟,因为社会主义不可能长久地建立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体现出来,即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前苏联发展的实践证明,能否实现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能否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日本后来居上的经验表明,后进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找准突破口,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也是可能的。同时要使得可能成为现实,我们必须要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根本出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虽然具有后发优势 ,但要使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激励或动力机制。理论与经验告诉我们 ,政府主导型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道路常常是欲速则不达 ,而市场导向型发展道路则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可行道路。因此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生产力要素的配置在世界范围进行、销售市场具有全球性、生产无政府状态呈现多元化、生产力发展与价值增殖减缓的冲突有所缓解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贯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人更是十分重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们不只是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学说,更重要的是把一些理论贯彻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现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要想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较为落后的国家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科技浪潮中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技术逻辑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实现大工业式的传统现代化 ,只能通过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现新型现代化。其途径是在全球化浪潮与世界科技革命浪潮中 ,发挥其后发优势 ,并且通过科技创新来发挥比较优势以克服后发劣势 ,与世界各国经济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互补式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革命力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时代的潮流。面对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的新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实现产业化,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当代问题,是一定国家和民族在开放条件下合乎规律的自主行为,是后发国家利用其后发优势而达到的生产力内在结构的质的飞跃。我国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发展进程的顺序性和跳跃性相统一,发展方式的后发性与超越性相并存,发展特色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发展途径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相并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缓解我国目前日趋严重的就业压力的现实要求,是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这个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把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逻辑必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形成了集中体现在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中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及其他矛盾的基本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目标构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0—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老龄化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存在单门槛效应,当大于门槛值时,人口老龄化通过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影响将发生显著变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建议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提升数字化转型水平,从而抑制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应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从而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5.
长期来,我国对生产力概念的定义,没有反映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本质与内涵,也与我国所坚持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不相符合.实际上,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中蕴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前提和指导思想.为此,在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应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进行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而言,历时性已经淡化,当下的发展是共时性的,是挤压式的,是爆炸型的[1].当前中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应以"科技创造"为基础、以"人文创意"为前锋;其发展模式则体现为以"信息经济"为下位驱动,以"创意经济"为上位牵引这样一种"梯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