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林海雪原>是"十七年"时期出现的十余部"红色经典"小说中,唯一最终被改编为"革命样板戏,,的作品.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部小说具有与其他"红色经典"相异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的政治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围绕"红色经典"的命名和改编,官方、商家、学界和民间角度各异、深浅不一地介入纷争,最终"红色经典"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而对"红色经典"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是这次文化事件的核心问题.回到当时的语境里分析"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读出这些作品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味道."红色经典"是关于革命历史的文学经典,它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红色"的限定和引号的使用是对这批作品经典地位审慎的诠释."红色经典"仍会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作为代表性的作品见证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云.官方、商家、学者、民众等可以各取所需,各自保留对"红色经典"含义的特殊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群体"红色经典"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红色经典"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人,虽然其言说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但"红色经典"中那种单纯的理想主义和真挚的爱国情感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形象的宝贵财富。如何重新唤起当代大学生的"红色经典"阅读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情主义教育,应该成为文学史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红色经典"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更多地与特定历史语境关系深密,而经典一词则须观照本文美学的各项指标,经典决定了红色的特定质素,而红色也因其特殊称谓及其负载的意识形态信息宰制着经典的生产空间.只有在"历史的"和"美学的"双重理论视角下考察"红色经典"的命名,才能在学理层面上廓清"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品质及其经典化线路.  相似文献   

8.
"红色经典"反映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体系、社会体制、文化模式和价值追求,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深厚的思想底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目前国内"红色经典"教育的研究视角多从"红色经典"如何改编和受众群体的接受、体会、争议为主,研究成果多以非纯学术研究的形式刊载。因此,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价值及实现,应从高校自身对"红色经典"的价值内涵、特征、教育需要出发进行研究。借助于政治语境、文化氛围、经济转型、传播媒介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价值困境及原因。"红色经典"教育要成为高校文化、德育建设的优良传统,需国家、社会、学校有机融合,以实现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制度化、体系化和实践化。  相似文献   

9.
红色经典文学是红色资源的重要载体,因此,红色经典文学研究亦可视为红色资源传播教育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的评价及其文学史地位几经变迁,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热潮出现了一种去革命化倾向。红色经典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以及其文学史地位的变迁,对红色资源教育的内容、方式、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红色经典”有着较为一致的文本审美形态。这些作品都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作为叙事的意义旨归,强调通过对革命历史的讲述达到教育人民和鼓舞人民的目的。建国后十七年“红色经典”的创作者大多是革命斗争 的亲历者,创作主体的身份特征、心理意识以及知识谱系与这批红色经典作品的审美形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爱情书写突破了重重的禁区,其中“爱情理想”因承栽着伦理道德、人生理想等诸多内容而具有了更为深沉的意蕴。80年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致使文学与其他非文学因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其中,文学主流话语对“爱情理想”的影响尤为突出,也因此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成为主要的话语资源之一,与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西方主题的中国语境化、文学批评的自我封闭以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回归有关。"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它突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它开拓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惯性视域,强化了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伸展性;它淡化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观念,把非经典、非精英文化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当然,"文化研究"也还存在着如何转化、如何批判和如何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明末戏曲家孟称舜的传奇作品《娇红记》是传奇史上的佳作,它在艺术特色、思想特色等方面成就突出。本文从主人公先进的爱情观、侍女飞红追求爱情体现出的人本主义、传奇自身的悲剧性,以及《娇红记》文本体现出的社会风潮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4.
中外学术界在文学经典观上看似达成了统一,但其实二者之间还存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差异.比较赛珍珠等欧美人与中国某些学者对文学的识见,可以看出中外在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经典衡量上的差异,也可看出中国学者执行的文学经典标准普遍偏高,中外在文学经典标准实际操作层面有较大的差异.文学研究者应适当降低标准,进行文学经典扩容,将经典分类分得更细一些,适当宽容地对待文学作品的缺憾,同时文学经典也可走民族文化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文学社团 ,顾一樵 (毓 )是其成员之一。顾一樵站在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基本立场上 ,创作出大量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和写实风格的作品 ,不愧为现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现实主义文学家。《芝兰与茉莉》是顾一樵“五四”时期的著名小说 ,它以第一人称叙事 ,讲述了“我”与两个女子的感情故事。小说透出强烈的反封建、争取婚姻自由的倾向 ,艺术水准相当高 ,在当时文坛引起强烈回应。四幕剧《孤鸿》批评了留学生见异思迁、有违传统道德的行为。该剧就角度而言 ,在留学生文学、特别是多幕话剧的创作中堪称异数。以《荆轲》为代表的历史剧亦体现顾一樵一贯的写实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黑骏马》描写了主人公白音宝力格在离去九年后重返草原,寻找往昔恋人的爱情故事。在对爱情的描写中,凸显了索米娅的两种角色以及白音宝力格对这两种角色的寻找,但这种爱情并没有落脚于具有个性的个体之上,因而是被架空的,不是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的哀情小说有对悲哀之美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指向,并赞颂因爱的死亡.<昭明文选>以哀伤为特色,其以悲哀之美所建立的审美范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主要美学基调.通过哀情小说这个形式,时代的情绪与悲哀之美的审美传统找到了契合之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蕴含了几千年历史中某类文化内涵的符号,也是民众某类情感的代言者.<玉梨魂>等哀情小说以诗化和雅化的手段强化了才子和佳人的悲哀,达到了本质意义上的悲哀之美.  相似文献   

18.
回归与超越是宫白羽对中国武侠小说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回归 ,就是还其笔下侠客义士的本来面貌 ,他们不是虚无缥缈的神 ,而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 ;超越 ,就是写出了传统侠义精神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离。宫白羽的武侠小说不是讲故事 ,而是讲社会 ,讲人生 ,讲哲理 ,这与新文学的内涵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来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经典研究热中仍颇显冷清,需加强和深化。从研究范围看,有必要扩大研究面,揭示古代文学经典及经典化的系统性和独特性;从研究层面看,有必要结合经典的创作者与接受者。经典的内质与经典遭遇的文化气候,论证古代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过程;从研究方法看,对比研究、实证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就经典本身而言。则需以当代意识作出新的诠释与判断。从经典视角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有利于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人文意蕴。探索文学的创作活动和传播接受之间的联系,发掘文学内在的审美属性和外在的历史文化属性之间的关联,揭示古代文学思想价值、审美价值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爱情诗数量多,内容丰富,有反映热恋的欢乐、失恋的痛苦、婚后的和谐,也有弃妇的泣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