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青舟 《城市观察》2013,23(1):1-1
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然而,在原有体制框架下,忽视了城乡有机联系,孤立地进行城市和乡村建设,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才能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才能促进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惠,进而实现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才能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位列"五个统筹"之首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方法。近年来,成都、杭州、南京、嘉兴、新乡等地,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很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牢固树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当前,全社会正处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  相似文献   

3.
雷小波  郑培 《职业》2017,(1):118-119
一、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推手 1.新型城镇化 我国在2000年的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正式使用"城镇化"一词."城镇化"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城乡协调,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其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核心,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董鹏  陈智慧 《城市》2015,(2):17-2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伴随产业升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转移聚集的城乡一体化过程。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明确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为"长远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相似文献   

5.
孙雷 《科学发展》2010,(4):58-63
上海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按照“两个趋向”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先行先试。本文结合上海实际,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加快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加快新城和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和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6.
穆阳 《城市》2010,(11):35-37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一号文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要求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城镇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冯云廷 《城市》2013,(4):8-11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近年来,观察我国各地城乡统筹与城市化发展中农业人口转移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一)模式一:统筹城乡的"三化联动"模式"三化联动"模式是成都的经验,作为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试验区,成都紧紧抓住城乡发展严重失衡这个矛盾,从解决"三农"问题入手,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     
中国国土资源部: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2011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11月19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表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要着力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本次学术年会以"城乡统筹发展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主题。王世元表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量的扩张、结构的优化、质的提高,这给女性就业带来机遇,但女性就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探寻新形势下女性就业的促进策略,是统筹城乡就业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城郊乡村承担着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 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探索区域性中心城市近郊乡村的城乡统筹具有特殊意义.此次实践追求新形势下的思路创新,采用目标引领与落实重点、 路径创新与突出个性的工作方法,对新形势下江城乡自身基础条件和城乡统筹的动力进行剖析,再通过土地整合先行、 城乡空间渗透的统筹路径和产业定制发展、 设施高标准建设、 全域总体设计、 开发有序引导的实施路径,以期对城郊乡村在城乡统筹的体制机制转型、 农民市民化和高标准建设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姚莲芳  李典军 《城市》2011,(12):26-30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时期,武汉市通过实施"家园行动计划"初步完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正在实施的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战略,更是抓住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成都市温江区紧紧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机遇,以三个集中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现代村庄建设,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走出了一条产业联动、产城共  相似文献   

13.
马林靖  郭彩梅 《城市》2019,(7):22-28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之一,就地城镇化是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就地城镇化的实践效果以及农民的就业转型出路,以宝坻周良水苑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就业、收入和生活等多角度深入分析就地城镇化发展中农民就业转型的路径、去向、行业分布、单位类型、收入现状以及影响因素等,以期为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相关问题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晓娟 《科学发展》2013,(12):90-9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城乡统筹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的城乡关系也进入战略转型阶段。"极化"与"序化"理论是指导城乡关系发展与演变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总体而言,基于"极化"和"序化"理论的城乡统筹空间布局、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城乡统筹人口分布等都按"共同联系的稳定性"有规律地演变,同时也对一系列制度提出了新的创新性要求,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是引导大城市城乡统筹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郭小燕 《城市》2009,(6):20-24
当前,虽然我国各地区城镇化迅猛发展.但各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中部地区发展缓慢.而城镇化滞后是制约中部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此背景下.从统筹城乡的视角出发,研究适合中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对于统筹中部地区城乡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缩小全国区域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提高我省农村城镇化建设质量,就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以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为手段,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和城镇组团为主体形态,以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聚集相统一,全民提高城镇自身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乡发展协调程度,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符合吉林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邹力 《职业时空》2009,5(11):15-16
针对农民工就业,从统筹城乡的角度出发,分析和研究其就业的现状、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可持续的农民工培训制度,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就业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统筹城乡视角下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上海要贯彻落实城乡发展一体化各项政策,统筹谋划好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稳妥实施农村各项改革,重点解决好纯农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推动上海城乡发展一体化迈上新台阶.具体建议:优化推进思路,强化衔接统筹;注重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因地制宜推动,激发基层活力;强化部门联动,破解发展瓶颈;建立长效机制,注重政策优化.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应对河南省城乡居民老龄化巨大的压力,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构建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公平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杨珍丽 《城市》2016,(11):11-14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内容.望城区城乡产业发展现状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业辐射作用不强;经济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产业支撑能力有限.针对望城区城乡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问题,提出望城区以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路径:加快城乡产业集群化发展、 促进城乡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制定城乡统筹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