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媒介不仅改变了文学传播与媒介的性质,还重新创造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并由外而内地修正了文学的谱系与生态,文学已不再是一个本质性的概念。在媒介时代,从工具理性向功能主体转换的媒介,在消解文学的同时更在建构文学,成了重构现代与后现代文学的“原点”。媒介绝非物性与技术性,它内涵诗性的基因与审美的质素。  相似文献   

2.
写作主体从素养到能力的建构需要机制转化,即主要是学习过程的转化和写作过程的转化;写作主体能力系统的核心是思维能力,因为是思维支配着写作主体由理论回到实践,并且指挥着写作活动的整个过程;写作主体建构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广泛收集各种有效信息,恰当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努力开拓个体思维空间,经常使用多种思维方法,还要不断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相似文献   

3.
媒介对公共议题的建构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变迁过程。采用文本分析法,比较分析农民工政策变迁过程主要时间节点前后相关政策的媒介建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政策议题形成前、政策出台及实施过程中、政策变迁未完成时及相关政策进入落实阶段后等不同的政策变迁时段,媒介以其独特的议题建构方式,对政策变迁起着不同的作用。研究建议,政府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确定政策议题过程中应重视相应时期的媒介议题,在政策出台及实施过程中应谨慎对待相关议题的媒介建构方式,重视媒介的解读与宣传功能并及时对政策效果进行反馈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桂林民歌是广西桂林传承久远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实践中,桂林民歌的传承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建构自身的口述历史记忆,将记忆有选择性地向倾听者说出或存放在适当的媒介里。桂林民歌的传承者更倾向于在集体框架中口述并且会埋藏自己的存储记忆,显现功能记忆。他们在自我认同之内口述并造就自我,其口述历史记忆也以物质、视觉等方式鲜活地展现。  相似文献   

5.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文艺离不开传播,文艺传播离不开文艺传播媒介。按照文艺信息传播过程和文艺传播功能,文艺传播媒介可分为文艺信息符号媒介、文艺信息复制媒介和文艺信息传播媒介。理解和掌握不同文艺传播媒介的特性,是搞好文艺传播、提高文艺传播效能的重要前提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通过对媒介与个体感知、空间与时间、内爆、地球村等问题的分析,表明了传播媒介在现代性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中心作用。从某种角度说,他对媒介发展与个体感知的嬗变之间所存在的历史性关系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信息方式对现代主体构成的参与。麦克卢汉的有关思想阐述了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对个体感官审美体验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使不同的媒介方式会对个体的感知以及审美体验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前人理论的深刻反思,马克·波斯特提供了一种解读媒介的新方法——“信息方式”。作为“信息方式”,媒介包含着哲学逻辑和历史建构两层内涵。基于后结构主义立场,“信息方式”揭示了媒介背后的哲学逻辑:媒介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构型,语言的结构性权力促使媒介在交往行动中构建着主体、世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根据不同的哲学逻辑,媒介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媒介的历史建构意义体现在,媒介的诸历史形态能合乎逻辑地建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历史阶段,从而弥补同时期社会发展理论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局限。信息方式理论糅合了媒介批判学派的哲学视域和媒介环境学派的历史视角,开辟出当代媒介研究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9.
媒介在主体构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介建构了自由交往的主体。数字艺术以数字媒介为载体,其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与基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艺术形式迥然不同。但数字艺术审美主体的自由是以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为前提的,数字符号的非物质性既是构成数字艺术审美主体自由的契机也是其陷阱。  相似文献   

10.
媒介可以建构现实世界已被学界一致认同。为考察媒介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章以媒介符号、物质性及实践三个向度为切入点,厘清媒介建构现实的具体方式、内在机制和不同特点,进而探究媒介建构现实的整体性,发现三个向度对现实世界建构的方式不同,但彼此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性和共时性。研究旨在为传播认知、媒介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有自己的发展主体问题,发展观主体的界定决定着一种发展观的本质。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发展观的思维模式,把发展的主体赋予了人。首先,人是科学发展的目的,发展是为了人,是为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其次,科学发展观尊重人的创造性,用人自身的发展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再次,人还是发展的动力来源,是科学发展观的动力主体。最后,人在实践中的行为和决断决定着发展,人在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人也要为发展的走向和后果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尽管具有政治性、思想性,但并非政治理论学科。其宏观定位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过程的规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实施者的教育能力培养。如何对他人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微观结构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以研究我国社会各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培养学生从事不同社会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能力为目标,重勘学科边界,并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知识为核心,重建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构成的新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4.
推进高校学科建设中要素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建设是提升高校整体知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识。本文探讨了高校学科建设要素的构成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学科建设中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的作用及功能,提出了推进学科建设中要素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合伙是否符合传统的民事主体的建构。作者认为,是否确立合伙的法律资格取决于其契机是否已经出现。为澄清合伙的法律地位,我们首先考察了民事主体的历史逻辑,以为合伙法律上的“正名”提供法理依据;其次讨论了合伙的发展过程,表明目前组织体形态的合伙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通过对合伙的实体性进行法律分析,指出合伙是与自然人、法人不同的一种社会存在形态,确认其第三民事主体资格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内容或基质在一般的主体性提倡中仅仅是想象中的抽象物,这样的"主体性"在现实世界是不充分的,对普遍主体性的肯定及其对人性之质的回答都具有形而上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现实"主体"既包括对理想人性的最大实现,更是指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后者应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绝对主体。"交互主体"的提倡不能否认不平等的主体间关系,特别是在政治主体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多重身份的主体存在状态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的"他律"活动变成"自律"的自愿自觉活动,是主体性实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学科具有结构性和亚群体性。高等学校学科发展形成特色便是这两种特性的逻辑要求:学科结构体系的特色可以促进学科“共生”和“互动”;学科“亚文化”的特色也可以促进学科“互动”。学科特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支撑和保证作用,是构成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学科意识僵化的情境下,文艺学学科建设应该认清过分强调学科意识的弊端,努力寻求文艺学研究中的问题,更加关注提问的方式,加强方法的结合和转换,走综合研究的路子,从而有效突出和深化问题意识。研究认为,问题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打破已有的僵化的学科意识,拓展文艺学的研究视域,建立独立清醒的学科意识,而独立的学科意识反过来又能增强文艺学学科的吸纳能力;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相辅相成、有效互动才是推进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主谓谓语句是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汉语主谓谓语句的五种基本类型都能在汉语历时语料中追寻到其萌芽、使用和发展的轨迹。他们之中最早的在春秋战国时已开始出现 ,在处于近代汉语早期的唐五代大都普遍使用开来 ,而发展到明清时代则已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20.
社会合力:"主体-主体"活动的协调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主体共存的现实状况,使协调工作难度增大.本文建设性地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主体"活动的相互协调的机理问题,进而探索了形成"社会合力"的若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