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渤海国与日本的交往史长达200年,其间文化交流是一项主要内容。渤海使节与日本诗人的赋诗唱和,不仅表现了当时渤海和日本的文学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盛唐文化对渤、日文化的影响。渤海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
六朝时期中国对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六朝文化是具有开放性的文化,六朝时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本文根据有关考古资料与文献对此期的对外文化交流做一概述。中日文化交流以往国内外有些史学工作者对3—5世纪的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江南地区与日本的交往重视不够,有的日本学者甚至称公元4世纪的中日关系为“空白的4世纪”,这是不科学的。现将六朝时期对日文化交流分述如下。1.中国文字和书法输入日本。据《日本书记》卷十四记载,百济人王仁带《论语》10卷、《千字文》1卷去日本,从此日本开始采用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流向在近代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日本由昔日的文化接收者后来成为文化输出者。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这种流向变化始自中日甲午战后。自是时起,中国官民出现了学习日本的热潮,派出留学生、翻译日文书籍为中国吸收西学,进行新的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中日文化交流的流向变化,对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汉唐时期达到了高潮,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条主要的文化线路,即北方经辽西辽东到朝鲜半岛的陆路、从山东半岛出海的海路以及南方从长江口出海的海路。这三条主要文化线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早在汉代,中日两国间就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过程中,移居日本群岛并被称为“归化人”的汉族人民,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到两晋时期,由于汉族人民不断进入日本群岛,中日文化交流日益广泛。本文试图从下述几个方面,对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归化人”在中日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到了唐代,双方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逐惭达到了高潮,日本陆续不断地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吸收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一、遣唐使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古代起,东亚大陆和日本之间就有往来。在《汉书·地理志》中“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说明至少在西汉时中国已和日本有交往了。  相似文献   

7.
开拓发掘之作拾遗补缺之功──《陈元赟集》评介王步贵明亡,中国的一批学者东渡日本,亡命海外,在日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朱之瑜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还有一位在日本很有声望,对中日文化交流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陈元...  相似文献   

8.
弘法大师是日本高僧空海的敕赐法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杰出的人物。他和阿倍仲麻吕、鉴真大师等历史上许许多多的先人们一样,为促进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躯者之一。 弘法大师生于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即唐代宗大历九年,公元七七四年),三十一岁时(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公元八○四年),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在中国留学约二年,于公元八○六年八月离开中国回日本。  相似文献   

9.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以日本私法学会理事长、日本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东京大学法学博士、教授加藤一郎为团长的日本法学者代表团一行四人,于八0年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来我区进行学术考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付院长克尔伦同志负责接待了日本客人。来访的日本法学者代表团成员都是法学教授、博  相似文献   

10.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之隔,二千多年前,中日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与日本经济文化交流更显频繁。(一)据《文献通考》卷324说:日本人“初通中国也,实自辽东而来,”“至六朝及宋,则多从南道。”日本与中国南朝约60年间往来共有八次。我国劳动人民因避乱或谋生大量移居朝鲜,也有不少东渡日本,有的自东冶(福州)出海,经夷洲之北,过琉球到达日本。他们为中日两国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僧空海大师,为了入唐求法跟随日本的第17次遣唐使船来到中国,收获很大,对佛教和中国文化造诣很深,创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不仅在日本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舞蹈文化艺术历史十分悠久,日本传统舞蹈,就是在吸收中国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与日本民族自身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现从中国对日本舞蹈艺术发展历史的影响、日本舞蹈动作特征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日本高僧空海大师,为了入唐求法跟随日本的第17次遣唐使船来到中国,收获很大,对佛教和中国文化造诣很深,创立了日本的真言宗,他不仅在日本佛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和近代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的诗集《人境庐诗草》 ,集中反映了他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思想认识上变化发展的轨迹。诗集中许多充满新思想、新见解、新事物的篇章 ,是中日文化交流转折伊始的闻见录 ,是中日文学艺术交流的文化桥梁 ,深刻表达了学习日本、呼唤改革的文化诉求以及反抗日本侵略、建立平等友好文化关系的愿望。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 ,切中时代的脉搏。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经验、发展中日友好交往与反抗其野蛮侵略、维护祖国利益的辩证态度 ,在这里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在生前曾用“唐史续编千万代,友情突破九重天”的美好诗句盛赞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光辉历史,表达了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中日两国人民有两千多年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到了唐代,随着中日两国社会的发展和睦邻友好政策的执行,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经日本历史学家木宫泰彦先生研究,有唐一代日本曾先后派了十九次遣唐使。其中有三次虽已任  相似文献   

17.
唐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东邻日本最为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唐诗和唐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反映唐人与日人来往的文章有三十多篇。此外反映我国当时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满族祖先)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渤海与日本来往的文章有六十多篇,共百篇左右。这些文章概括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的文化交流情况,渗透着深厚的中日友谊。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大宫真人先生从研究日本九洲岛某些地名上的古音与中国楚辞中上古音的诸多相同之处,发现远在中国的先秦时代,中日两国间就存在文化交流,并发现中国伟大诗人屈原曾到过日本,留下很多行踪地名。这一发现,使屈学界震惊,并促使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探索先秦时代的中日文化交流史。我们认为屈原去过日本还需要进一步参证。比方说,要考证屈原在日本登陆的港口、行踪地是否有绳纹文化晚期的遗址,这里出土的文物是否具有中国先秦时代楚国文物的特征。而大宫真人先生的考证跳出了考古学的一般范围,开辟了古音韵考古领域,比我们从地下考古资料入手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的词是汉语原创词。把它对译成西学名词、术语,是19世纪中日两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也成就了近代中日两国汉字词文化交流的繁盛。后一种交流相互促进、互补性强的特点,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不可忽视的大事。本文旨在以原创的新视角,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作用的关键词词义进行古今、中日比较,对把汉语原创词列入“外来词”的传统归类法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20.
神谣与神歌——中国赫哲族与日本阿伊努族文化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赫哲族的神谣与日本阿伊努族的神歌,含义相同,特点相似,语言古老,与神有关,萨满演唱,充分体现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