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体主义是西方哲学的理论支柱。其重要特征就是要世界二重化,认为世界由现象和本体两部分构成。以柏拉图为代表的传统哲学集中关注现象世界背后的实体,走向了本质主义,成为了贯穿西方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模式。以新面目出现的现代哲学把反叛的矛头集中指向本质主义。而在现代哲学中,海德格尔反对实体主义又可谓最努力。他从存在论现象学出发,对“此在”(Dasein)这一特殊的存在者的分析后认为:“此在”(Dasein)在世的本质结构是“烦”、“畏”、“死”三种状态。通过对三种状态的分析切入存在的结构,揭示出“无”的体验。“无”既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核心,又是他超越实体主义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近三百年来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大体可分为现代、当代和后现代三个阶段,前两阶段属于广义的现代阶段、现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中叶)的特征是突出镜相说的认识论和本质与现象二元化等级制的本体论、当代哲学(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60年代)分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人文主义思潮推出非理性主义的本体论,科学主义思潮推出图象说的语言哲学。后现代哲学(本世纪60年代至今)以解构主义为代表,从语言观出发.批判理性中心论,否定语言符号代表它之外的存在的观点,否定所有现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3.
用中国人的眼光解读西方哲学赵敦华(教授):我觉得,相比之下,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中国文化意识,远不如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西方文化意识浓厚。我们需要用中国人的眼光来解读西方哲学,这是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关键所在。西方哲学当然是西方人发明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理论语言学,已无可争议地在语言学史上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本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deSausure,1857—1913年),作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提出了关于符号学(S(miotique)和结构主义(St...  相似文献   

5.
英国与美国在语言研究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一些美国语言学家喜欢借助数学和数理逻辑来建立语言学理论。而英国语言学则往往以传统的西方哲学为理论基础。这种差别.植根于不同的历史背景。英国的语言研究有近千年的历史,而美国语言学则是在20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本文拟扼要介绍一下英国语言研究的漫长历史。不仅是英语,还包括对其他语言的研究。英语本身有很长的历史。一般把英语的发展变化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5-11世纪),中古英语时期(11-15世纪)和现代英语时期(15世纪到当代)。早在古英语时期,就有了字母文字。所用的…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在西方国家历来受到重视。西方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通过对外语教学的长期研究归纳出十二条外语教学原理。这些教学原理在当今被公认为外语教学规范的Com m 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交际法)中得到了最好的贯彻和体现。本文简单地回顾了外语教学中一些教学方法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并且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主要特点。文章指出: Gram -m ar- Based Approaches (语法主导法),这包括从Gram m ar- 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到Cognitive- Coae Approaches (认知教学法)等一系列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虽各有差异,但都基于同一原则之上,那就是外语教学应以语法为基础,这显然与外语教学十二条原理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任意体上的矩阵方程A_(w×n)X_(n×s)=B_(m×t)Y_(t×s)的通解表达式及其实用解法。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是20世纪中国的重要哲学家.他比较早地接触与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并注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国内进行介绍;同时,运用西方哲学方法,从事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在论理学、美学、伦理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对20世纪中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精读》的教育作用朱家华《大学英语·精读》(CollegeEnglishIntensiveReading)是《大学英语》(COlleeeEnglish)系列教材之一,是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公共外语的通用教材。它共四册,每册分十个单元,每单元以课...  相似文献   

10.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与青年大学生任丽娟十多年来,高校校园内“热流”连绵,此“热”方兴未艾,彼“热”又蓬勃兴起,出国热、读书热、西方哲学思潮热、经商热、社团热……真是一浪追着一浪,其中“西方哲学思潮热”在诸多热流中高居榜首,名列前茅。1988年对八所大学调...  相似文献   

11.
浅析委婉语──兼谈禁忌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委婉语──兼谈禁忌语谢宗先英语词Euphemism(委婉)来源于希腊语,意为“Speakwithgoodwords”(eu意为well或soundingwell,pheme意为Speech)。委婉语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以及21世纪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跨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求赋予了新的深刻内涵。在这场触及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的传统观念、学科结构、育才模式和办学体制的深刻变革中,许多国外知名学者提出全面素质(Comprehensive Quality)的概念。校园文化(Campus  Culture)在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因素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地理环境(Geography Environment)与人文环境(Hum…  相似文献   

13.
唐钧 《21世纪》2001,(5):42-43
社会救助制度(Social AssistanceProgram)在我国称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保障文献都提到,社会救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出于人类恻隐之心或宗教信仰而对贫困者施以援手的慈善事业(Philanthropy)。 然而,开现代社会救助制度之先河的。是16世纪才在欧洲出现的国家济贫制度(Poor Relief by State),即由国家通过立法。直接出面接管或兴办慈善事业,救济贫民。当时,工业革命引发的激烈的社会变迁,使原…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研究超验实体或本质的学问,曾经是西方哲学的主流。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出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反叛。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反叛”,涉及到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对象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做出客观的事实求是的评价,对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将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到意志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哲学界流行的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认 为西方哲学的两次转向实际上应是近现代的“意识论转向”(包括近代的“认识论转 向”、近现代的“意志论转向”及现代的“潜意识转向”三个阶段)和现当代的“符号论 转向”,并集中对哲学史上认识论到意志论的转变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修订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听力部分)的必要性楼荷英1现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80年代初中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理科本科用)》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本科用)》(以下简称两大纲)相继颁布并使用。这两个大纲按照Cunningsworth的分类法(19...  相似文献   

17.
《大学英语教程》第五册教师手册中的译文有待于改进范万军《大学英语教程》(CollegeEnglish)第五册教师手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0so年)在全国公开发行。仅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就达一万五千册。不仅使用该教科书的教师人手一册,很多学生也备有此...  相似文献   

18.
1956年是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在经历长期曲折的过程后出现历史性转折的一年.正是适应这一转折,复旦大学和其他重点大学在这时新建或重建了哲学系及所属西方哲学(包括现代西方哲学)学科.1957年的反右运动使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风云突变,"文革"时期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再次中断.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哲学学科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重建、抛弃简单化的批判模式而转向客观求实的研究、探索怎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相结合三个主要阶段,在研究队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发展,但尚有不足.对现代西方哲学,需要进一步从个案和整体上加以探究,经过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沟通,达到既吸取其积极成果,又超越其局限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其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了解现代西方哲学 ,必须了解现代与现代性。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性危机的产物 ,现代西方哲学家把这种危机理解为精神危机或文化危机 ,这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工作方向 ,使现代西方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实际表现为文化批判和理性批判。现代西方哲学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困境的一个回应和克服。它的内在精神与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后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作为现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在引入西方哲学的观念资源来诠释和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意义上,其基本的研究模式与其使用"反向格义"来指称,不如以"援西入中"来描述。西方哲学"援入"中国哲学研究的正、负两种模式各具特点,效果亦不相同。对于作为一门"比较哲学"的现代"中国哲学"来说,西方哲学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是"资源"。中国哲学当下和将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不应当是"去西方哲学化",其诠释和建构恰恰需要与西方哲学甚至整个人文学科的深度互动。如此才能真正避免那种"以西解中"的"单向格义",从而在"以中为主"的"中西双向互诠"中建立中国哲学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