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诗经·国风>开创了比兴传统,其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现"弃妇情结"的抒写传统,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深受后世悲士与逐臣之青睐.屈原首沾其溉,他于<国风>传统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发扬光大,将"弃妇情结"之抒写传统更为自觉而广泛地运用于<离骚>等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士情怀,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抒写模式.<风><骚>"弃妇情结"抒写传统前后相续,同中有异.在表现手法、托寓寄情、意志情感、心理刻画、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情景结合、语言描写等方面,<风><骚>均呈现出由简而繁、由浅而深、由实而虚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这正是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比兴传统,使其诗歌艺术思维产生巨大飞跃的可喜之处.由<风><骚>所形成的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表现传统,开启了后世悲士不遇文学主题之新径.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颇具哥特色彩,除受到了传统的哥特文学影响外,与艾米莉的性格不无关系.作者在场景描写、人物塑造与情感表现方面不仅借鉴和超越了哥特传统而且融入了自己对人生、人性与爱情的认识与思考.可以说,<呼啸山庄>不仅是一部超越现实生活的艺术经典,而且是一部表现艾米莉感情、愿望、创造、思索和理想的一幅图画,正是这些崇高精神的元素使该作品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济慈诗歌创作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习惯于把济慈框定在唯美主义的范围内,这对济慈诗歌创作是不准确的。因为即使在济慈诗歌创作唯美主义最充分的前期,仍然可见其鲜明的民主倾向;而且济慈的唯美主义是其对现实社会反叛的结果,呈现的是他与现存社会秩序对立的态度。后期的济慈力图突破唯美主义的个人主义,因而在其创作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注目的新因素,它是济慈诗歌才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向之后的"朦胧诗"的演进过程中,民刊<今天>起到了从潜流向激流转折的过渡作用,或者说,"朦胧诗"正是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诗歌征程.从办刊的文学行动和刊载的文学作品来看,<今天>即体现了民间性、非官方性的边缘化特征,又体现了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开放的文化意识与现代性视野.并且,<今天>因其同人性质而具有形成流派的可能性,也因其始终坚持的纯文学性而掀起了新时期的一场诗歌运动.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汶川地震诗歌"写作所凸显的文学面对灾难、直面社会现实、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涉及的正是当代文学传统中是否应该表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等文学正统、文学规范以及如何表现的本质问题,而中国现代诗论中对诗歌"社会意义"的强调又经常与对"艺术追求"的阐述形成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汉赋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铭 《北方论丛》2005,(1):22-28
赋文体有固定特点,应该区分赋体和受赋体影响的文体,以及影响过赋体的文体.荀子、宋玉赋特点代表了赋体文学和<诗经>传统的联系,赋体文学受骚体影响,是在汉代以赋体命名骚体诗歌以后.汉赋繁荣是汉代皇帝儒雅精神及汉赋作家自觉继承和发扬<诗经>讽谏传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孙琳  牟金江 《北方论丛》2002,(6):109-112
<休·塞尔温·莫伯利>是埃慈拉·庞德的最为重要的长诗之一.该诗是在回顾主人公莫伯利创作经历和展示传统诗歌艺术衰败双重主题交错中展开;其主题是在"零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和外焦点叙事"的多重视角转换手法的运用中立体建构;全诗的整体主题框架是在三重矛盾(炎热与阴影、个人与社会、死亡与平静)的展开中建构.诗歌的主题结构及其创建充分展现了庞德对西方文学现代化进程中困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振兴现代英语诗歌所进行的实验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宋如珊 《人文杂志》2008,22(3):129-137
诗人北岛(1949-)在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曾有小说创作,作品多先刊载于地下刊物<今天>,而后发表于正式发行的刊物,1986年结集为<归来的陌生人>.本文以<归来的陌生人>为研究对象,由文革叙述与风格实验两方面切入,探讨北岛小说的主题意识和表现形式:透过文革小说的解读,窥探其创作心境的变化,并藉由文字技巧的析论,归纳其文风语言的特色.北岛的小说创作,与其同期诗歌的风格相近,都属于<今天>时期的精神产物,当<今天>代表的对抗意识和文学倾向,逐渐被官方媒体接受后,地下文学开始浮出地表,渗入主流文学中,并对1980年代后的文学产生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禾教授在<跨语际实践>中认为:<中国新文学大系>把文类形式分为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是"一个自我殖民的规划".实际上,中国古代从柳宗元开始就把文章分为著作类和比兴类."五四"时期,陈独秀等人继承了这一看法,将用文字书写的文本分为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并在此基础上,把文学之文落实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四类.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借鉴西方文学作品文体,立足革新中国文学传统的创新.欧洲文学的文体分类长期实行三分法,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四分法根本不同.因此,刘禾教授的上述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柏拉图文艺思想与斯宾塞爱情组诗<爱情小唱>相结合,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爱情小唱>在诗歌主题、形式上有所创新与柏拉图文艺理论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笔者从<爱情小唱>中赞颂心灵主题、追求不朽主题及创作灵感三方面受到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影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桑业明 《河北学刊》2004,24(5):50-53
虚拟是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其本质特点是通过数字化的合成 ,达到“思维如何思维”的直观 ,创造出“真”与“假”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虚拟在否定现实经验“真实”观念的同时 ,也促进了现实之“真”的重建。虚拟与现实既有相对立的一面 ,也有相互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英语委婉语是人们为谋求最佳交际效果而创设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委婉语表述内容一般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禁忌的事物、现象或者是敏感的话题,是语言中最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部分。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读委婉语,阐释了委婉语强烈的英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以儒佛道三教为基本组成部分的多元融合的文化系统.悠久而丰厚的思想文化是通过具体的人而得以创造、传承和延续的.中国思想文化的三大主干离不开具体的儒佛道三教思想家实际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创造活动,儒佛道思想家的思想又能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三家的思想,从而表现整个中国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印度有着数千年的经贸交往史。云南与印度从古至今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把滇印民间贸易延续下来。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不断改善,尤其是经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云南与印度的合作也频频出现亮点,经贸关系发展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