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教育不单单是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关键的是人文精神的培育。加强大学的人文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这条途径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存在着六种比较可行的方法。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前提是大力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此可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本身作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身不存在天然的鸿沟或界限,二者的真诚对话与融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开放和批判,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本,二者具有统一性。本文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指出,21世纪的中国科技社会正开启全面的转型,基于两种文化的融合或会通的基础上,科学精神的构建更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3.
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医学生以“医德”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关于人的思想和信念的教育,两者是同向同行的。在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素养是关键。文章在梳理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抓住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立足学校和教师两个主体,构建一种利用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外部引导力,与外部引导力有效转化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内外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系,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专业教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略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因此,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育需要以正确理解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的基本内涵为前提,并在实践中选择有效策略:突出主体:体现教育教学的人本性;注重融合:体现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关注全体:体现教育教学的伦理性;强化会学:体现教育教学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当代青年是否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因此,科技究竟带给人类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取决于人自己,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在培养青年科学精神的同时,融入人文精神的建设,是21世纪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教育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疏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已被否定,两种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素质 教育的重点之一。高等工程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反思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改变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简单相加的做法,培养真正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加深.人文素质教育和体育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他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施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现今高校体育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道德内化理论最大的特点是将多种学科的研究模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跨学科的理论,国内外很多学者都非常重视道德内化理论的研究。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我国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的德育工作方法过于单一,模式陈旧,有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将道德内化理论引入到我国学校德育教育当中,对于德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着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共性制约、过重的功利导向等缺陷,未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并应避免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实际运作中把两者简单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与伦理精神的背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一背离的必然性在于 :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与道德利他精神相悖 ;经济人道德关怀的他律性、功利性易导致道德形式主义 ;人的形式化和拜物教与作为主体的人自由发展相抵牾  相似文献   

12.
试论道德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精神的界说而界说道德精神,通过道德的目的而推定道德精神的内容,通过道德精神的内容阐述其意义,从而指出我们当前的道德建设的失误是忽略道德精神的培养,强调指出,在我们以后的道德建设过程中,要把道德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道德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创新、怀疑和坚持,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求善、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面对知识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挑战,高等教育自身危机重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成为高等教育的应然取向。两种精神整合的可能性在于它们有着共同的渊源,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是它们的结合点,而实现这一整合的现实途径就是高等教育观念、模式、课程、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14.
迪尔凯姆论法律的道德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哲学、法理学和法社会学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也是迪尔凯姆法社会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迪尔凯姆将社会团结视为以社会集体意识为基础的一种整体上的道德现象,而法律则是社会集体意识的表达,是体现社会道德的"看得见的符号".社会集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的社会变迁必将引起法律制度的相应变化.把握迪尔凯姆法社会学思想的精髓,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法律与社会道德的紧密关系,厘清当今中国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矛盾.  相似文献   

15.
自人类产生以来,道德就是社会文明的主要内容,道德标准是法律推理的前提条件,是区分良法恶法的标准之一。道德精神在法律规则、法律原则中的适用,加强了道德在法律实现中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经济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政治发展提供的制度保障、科教发展提供的智力支持,更离不开人所独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心理状态等思想道德力量的支撑。有鉴于此,认真审视和谐社会发展中的道德精神文化层面,深刻领悟和谐社会对思想道德等文化精神的诉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动力作用,对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理性与道德理想主义--论朱子学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子学的第一原理是确立"理"的本体地位,作为现实世界的存在依据和价值真原.朱子对形上之理的设定旨在为道德人本主义奠定一不证自明的人学公理,所以本体论须通过主体论(心性之辩)贯彻落实.这里牵涉到心统性情、未发已发、天理气质、人心道心诸问题.工夫论是朱子实现道德理想主义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8.
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运用这一原则时 ,要防止片面性 ,要在理论和实际的内在统一性上下功夫 ,要广泛地联系实际 ,联系学生的思想状况、理论水平、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这个特别重要的实际 ,从而科学、完整地贯彻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并结合科研项目,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教改研究,提出了将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心灵境界的角度人手,探讨了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作者认为,理解中国先圣的思想,应当注意三个问题一、生命智慧与经验知识;二、不可言说与可以言说;三、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对于中国先圣的思想而言,深刻体悟比罗列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