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李宗江先生关于指量结构"这下"、"这回"产生时间连接关系篇章功能的原因和时间提出异议,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语义基础,动量词"下"、"回"本身自古就能表示时间量,这是内因;二是合适的句法环境,处于两个分句或句子之间,这是外因."这下"产生时间关系篇章功能的时间是清代,"这回"产生这种功能的时间是元代.  相似文献   

2.
根据是否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具有篇章功能的“正V着”可分解为二:“正V着1”在句中作谓语,其所在句语义不自足,“正”需要后续项为其提供内部时间参照,“着”需要后续项实现有界化,“正V着1”具有启引下文的篇章功能;“正V着2”独立使用,不充当句内成分,具有承上启下的篇章连接功能,承上功能表现为“V”回指先行动作,启下功能表现为只有引出后续项中的内部时间参照——有界事件才能结句。“正V着1”启引下文的篇章功能源于语言单位承载的客观可能,“正V着2”篇章连接功能的形成是语言单位承载的客观可能与说写者表达的主观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主要考察了“回”表短时量用法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及动因。动量词“回”表示短时量的用法产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时期,衰退于“五四”时期,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上消失了。其产生、发展及消亡的原因,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同义词“会”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副词“就”、“才”都有多个义项,用法也极其复杂,但是,我们认为与“了”相关的,首先是关于时间的,因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表示主观量“早”、“晚”的“时间词就……”、“时间词才……”两个句式中“了”的隐现问题。“时间词就……”、“时间词才……”在所表达的主观量上构成反义,但是,其中“了”的隐现原因,重要的并不是它们所表达的主观量,而是其客观语义基础。即:“就”表示的是两个历时过程相接发生,“时间词就VP”中的时间词所表示的时点是不断流逝的时间流中一个滚动的点,“就”字句中“了”的隐现与其中动词的自主性、非自主性相关。“才”字句中一般不出现“了”,则是因为“才”已经表示了“实现”义。  相似文献   

5.
语境是“随文释义”这一传统训诂学广泛运用的一个原则和方法所产生的客观基础,而“随文释义”则是训诂家就语境对词义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的一种体认。词的使用义往往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产生临时特殊性,同样,词在言语表达中的语法功能、语法关系,语句或语段的意外之意等,也要受语境的制约。但是,“随文释义”只可施之于传注训诂,不可施之于词书训诂。  相似文献   

6.
《经传释词》把“所”解释为“若”、为“可”,如果仅从句法功能角度考察,结论自然正确,如果从篇章功能角度考虑,则还有多不妥之处。并且认为,《经传释词》解释为“若”、“可”的“所”,都可以用泛指指示代词来解释,它不仅具有句法上的功能,更具有篇章上的语议照应功能与标示主述位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语动量词"回"的短时量用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考察了“回”表短时量用法产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及动因。动量词“回”表示短时量的用法产生于元代,繁荣于明清时期,衰退于“五四”时期,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上消失了。其产生、发展及消亡的原因,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另一方面与其同义词“会”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VP到底”可表空间、过程或程度,“到底VP”可表主观时间和确认等意义。导致“VP到底”语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V的语义特征,导致“到底VP”用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VP的时体特征。此外,“到底”和“说”等言说义动词紧密结合,还可表总结及本质分析的篇章功能。汉语“到底”的语义演变,充分体现了汉语方所成分去范畴化的连续性,以及空间认知模式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类创造的线,自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它开始于人自身的精神需要。“线形象”出现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留住“神”的形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线”的社会功能出现了分化。“线”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分界功能、造像功能、记录功能。“线形象”是一种有意味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0.
关联标记是帮助篇章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从篇章功能的角度,考察了《史记》中“既”和“且”、“又”和“亦”这两组并存并列关联标记的作用,并且指出古汉语同类型关联标记的区别一般不在于逻辑关系和语法功能方面,而主要体现在组织篇章信息过程中各自的篇章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篇章功能语法的方法分析“有”字兼语句的篇章功能,指出“有”字兼语句具有引出话语话题的功能,篇章照应功能以及倾向于指称定指成分的功能。同时对比了“有”字兼语句与无定名词主语句在篇章功能的异同,着重指出两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尽管同指(coreference)关系通常被认为是代词回指中的典型特征,但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没有对同指进行准确的界定,这是导致对某些同指关系产生质疑的根源。从对同指关系进行分析及界定入手,通过分析主题角色与值的关系,能够化解对同指与异指的争论。代词回指中的同指往往是对抽象主题角色的坚持,而异指是在主题角色的辖域内依靠具体的语境对细节或值进行的体现。主题角色圈定语义覆盖的面,而值是语义表达的点,通过面与点的结合,语义表达才能既统一又具体。没有同指,代词也就无所指;如若只有同指,代词就较难发挥推进篇章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时间先后关系的表达是篇章衔接与连贯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衔接关系中的"连接"研究范畴。时间连接成分反映了篇章中相关事件的时间先后关系,是篇章组织中时间顺序义(先时顺序、后时顺序、起始顺序、结尾顺序)的显性表达法。时间连接成分体系是一个时间关系的表达范畴。在篇章中,时间连接成分的位置不同,其篇章衔接功能也不同。笔者主要考察了后时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定位情况,重点辨析了三组或是语义比较复杂,或是功能比较特殊的定位的后时时间连接成分,试图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14.
本文汇总了近一年来比较经典的走势图形,都是“二波均线趋势套利法”的经典案例,共100个。如果用图形表示100个案例,可能要用去大几十页的篇幅,为了节约篇幅,在有限的篇章内放进最多的案例,就不截图分析了,每个案例都有两个时间点,前面一个时间点是买入的理论时间,后面一个时间点是卖出的理论时间。  相似文献   

15.
“这”、“那”类指示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意义,其所指随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回指作为一种重要的篇章衔接手段,是话语理解的关键。其中,隐性回指的最主要特征在于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于语句之中,而是表现为语义上的隐含(implicit),用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会发生改变。本文主要探讨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所涉及的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你还别说”具有标记反预期信息的功能。文章着眼于“你还别说”所连接前后两部分的语义关系类型,离析出了四类“你还别说”句,分别对它们的信息序列和语义关系进行了描写,探讨了反预期信息的内容所指和形式所指。语用功能方面,总结出“你还别说”具有篇章连贯功能和人际互动中的提醒、缓冲与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能量”是科学术语中的一个“高能”热词。其流行速度快,流行时间较长,使用域广,尤其频见于各类评论篇章。“正能量”的语义(尤指联想意义)颇丰,在反映义中,其基本义较为抽象,附加义较为显豁。其中“正”兼具基本义和附加义。“正能量”的认知语义是其成为一个高能热词的重要基础。“正能量”作为科学术语这一社会方言的某些底层遗留,有较强的句法功能,可做多种句法成分;它还具有颇强的心理现实性,这些是“正能量”得以流行和继续“走红”的重要理据。鉴于“正能量”的流行,可以预测:科技领域的某些“高能”语词还会渗透传播到社会生活领域中来。  相似文献   

18.
“领”由本义“脖子”转指“衣领”,并由“衣领”发展成为计量有“领”之“衣”的量词,但其并未成为有“领”之“衣”的专职量词。南北朝时期,“领”可以和多种单件物品搭配,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一个比较活跃的量词。“领”的主要功能是用来量上衣的,明代,这一功能最终被后起的“件”所替代,导致了量词“领”功能的整体衰退。  相似文献   

19.
科技英语篇章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重要的词汇衔接手段,这就是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重复。本文试图对科技英语篇章中名词(或名词短语)的重复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五种类型的重复:一,完全重复;二,缩略重复;三,用同(近)义词表达的重复;四,用上义词替代下义词的重复;五,用下义词回指上义词的重复。本文还就各种重复情况下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回指照应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量移是唐代赦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代赦书及唐人诗文等文史资料中经常可见“量移”二字,但学者们对它的论述却很少,致使这一制度中有很多地方至今仍不清楚,而一些错误认识也一直得不到纠正。“量移”二字的始见时间即其中之一。 量移制度究竟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量移”二字始见于何时却文献有征。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三十二中有“量移”条:“唐朝人得罪贬窜远方,遇赦改近地,谓之量移。《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庚午,祀后土于上,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处。二十七年二月己已,加尊号,大赦天下,左降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