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6-131
天圣《赋役令》及据此复原的唐《赋役令》中的丁匠一词,其含义应理解为从事农业、承担普通力役的丁与已成丁并拥有专门技艺的匠。唐代法令中丁匠合称,表明工匠在唐代终于摆脱了贱民的身份,取得了与从事农业活动的丁等同的法律地位。这一转变,基本奠定了工匠在此后千余年间的法律、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2.
3.
陈绪波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3-16
李善注《文选》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征引式的注释方式,主要通过征引大量古籍故训来指出文句的出处和解释词语的意义。李注亦大量征引了《左传》中的材料,这些材料有的与现存传世文本相合,有的却相左。文章从对这些材料分析的入手,对李善《文选》注征引《左传》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施萍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5)
<翟家碑>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目前学界有近十余位学者相继对该文书进行过录文和考释,诸家释本虽然详尽,但亦有所不逮,故本文略作补正,以供参考.其以骈文作法之对偶、排比、音韵以及古人对典故之变通应用等方法,补正原碑文字句之脱漏,稍有心得,不敢专美,以觞方家. 相似文献
5.
6.
7.
白居易《策林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兴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99-104
白居易备考制举的时间上限不是“元和初”而是永贞元年冬,备考时段亦不是“累月”而应是比之更长的时间。白氏“罢校书郎”的因由乃三年任满后自行解职,其“应制举”的动机在于缩短选限并享受制举登第的好处。《策林》七十五门非元稹与白居易合作共制的作品,其著作权完全归属白居易。白居易以第四名、乙等的成绩中考;登第后所授之周至县尉乃较常人为上的美职,这为其日后进身朝廷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遹是北宋临城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王氏一族与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辙在文学、姻亲等方面有密切联系.新出土的<王遹墓志铭>为研究苏、王两家族关系、北宋科举制度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罗海燕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8-51
笔者于方志及各地现存碑刻与拓片中发现了五篇《全元文》失收之作。其内容涉及庙学乡校、善举德政、田土施捐、寺庙宫观等方面,乃研究元代地方民俗的第一手材料。其文献价值在于有助于了解元朝政府对待儒学的态度,理解地方民众的宗教信仰情况以及保存地方文献和弘扬地方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10.
王晓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王兆鹏先生《萧统佚文〈虞山招真治碑〉》一文认为,《虞山招真治碑》系萧统佚文。本文认为,《虞山招真治碑》既非佚文,更非萧统之作。文章还对该碑文误题萧统所作的源流进行了考辨,并对其作年进行了拟测 相似文献
11.
马晓艳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5):5-8
在政治伦理视域下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化社会应当是一个良序社会.新时期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健康、稳定、合理的良序状态本身并不会自动生成,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其提供了政治价值功能引导、政治制度伦理支撑与政治主体道德评判. 相似文献
12.
吴彦泽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
颜真卿晚期代表作<颜勤礼碑>用笔圆润,结构稳重,章法严谨.其风格形成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也是其个性、性格的反映,是他对历朝书家、本朝书家以及民间书法勤奋学习又不断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章名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4):50-58
唐元和十二年平蔡之战胜利后,在战后的两次册功中,第一次是对于破蔡州城、擒吴元济的大部队首领的封赏,以李愬功劳第一。第二次则是对于裴度部队的赏赐,以裴度功劳第一。韩愈的《平淮西碑》是在第二次封赏的背景下撰写的,这是韩文重裴度的主要原因。树立石碑事件是由群臣发起的,其目的在于记载功劳、为后世法度,这也是李愬争功、请求改写的原因。这一废立过程,也体现出碑文作为帝国公文通过礼仪性政务渠道进呈的私密性过程,与作为一种公共性文本最终示之天下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14.
王文楚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1-3
兰陵,历史悠久.与兰陵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的南兰陵郡和(南)兰陵县,是中国历史地理和历史文化中很重要的地域.研究齐梁文化,首先要确定南兰陵郡和(南)兰陵在何处,治所在哪里,因为它是齐梁萧氏王朝始迁祖的定居地,是齐梁文化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文章依据<史记>、<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等正史,对照<元和郡县图志>、<咸淳毗陵志>等,论证了南兰陵郡(南)兰陵县在今常州市武进县境内,万岁(绥)镇为郡、县的治所,这是历史作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论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海东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20-23
杨守敬所著《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评帖记》未及时出版和手稿遗失是一个悲剧,使它错过了木该属于它的时代。数十年之后它失而复得并在日、中两国刊行,又是不幸中的万幸。它是杨守敬近百部著述巾的处女作,也是书法史上第一部合之以碑帖概念为类、以金石资料为基、以书史脉络为经、以作品评鉴为纬的书学研究专著,并将考据之法引人书学,首倡“碑帖融合”书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孙文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6):547-552
曾巩对于碑传的理论认识不仅有着深厚的史学渊源,且与北宋诗文革新紧密相关.在《五朝国史》的纂修过程中,曾巩秉承中唐以来的史学传统,在历史书写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史义".在《南齐书目录序》《寄欧阳舍人书》等文章中,曾巩主张"析理明道"是碑传价值所在,择人立传是作者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洪渥传》《徐复传》等作品中,曾巩提出"人之所易到"是解决纪事征实问题的关键,"平正中和"对于包括碑传、行状在内的传体文书写具有导向作用.曾巩碑传理论由史而涉文,并不局限于作家、作品之一端,对于扭转碑传好奇虚妄之倾向,提倡平易简淡之文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远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3):1-8
碑刻作为出土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碑刻文献异常丰富,记录内容十分广泛,文献真实可靠,产生时间、地点可考,能为多学科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我国碑刻文献整理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材料散碎、原始,全面搜集、整理不够;研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碑刻文献学理论和碑刻文献学史的研究欠缺等问题。因此,应该在碑刻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碑刻文献学学科建设、碑刻文献专项、专题研究等方面不断着力,以将碑刻文献整理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廖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92-94
对唐乾陵、定陵无字碑的解释,因史无记载,于是众说纷纭。陈列乾陵无字碑的几种主要解释,通过对历史事实分析,提出一些看法;中宗李显出于对其母功过是非难以评定,以及当时政治形势,故立无字碑,并且,认为定陵无字碑为唐睿宗李旦为其兄唐中宗李显所立。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古代碑的设计研究为基点,选取较少为学界关注的“碑首”这一对象系统论述其刊刻形式与技法种类。以多年实地考察和历代文献为基本依据,以类型学和图解为基本方法,总结出中国古代碑首刊刻的“七型十二式”及碑首“双勾勒法”的五种形式,并对所属类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历代中国古代碑首刊刻形式与技法,是刻工精心经营、时代积累的结果,虽然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其发展与其它艺术互相发展递变,但交错并存、并用、并置的特质明显,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