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养儿防老”观念的代际差异及转变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9年全国10个省份千户农民的调查数据,利用逐步回归技术和交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农民"养儿防老"观念的代际差异及其转变趋向。结果显示,农民"养儿防老"观念表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养儿防老"观念呈现出明显的弱化趋势,而"养女防老"观念正在农村悄然兴起。农民"养儿防老"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代际差异明显。"养儿防老"观念重点转向"依靠自己",但"依靠子女"和"依靠社保"也成为农民应对老年生活风险的重要策略,农民养老保障策略的"三足鼎立之势"已经显现,即以"依靠自己"为主,以"依靠子女"为基础,以"依靠社保"为补充的福利三角框架。 相似文献
2.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并非只有抚养-赡养一种关系形式.抚养行为发生在父母和未成年子女之间,赡养行为存在于壮年子女与老年父母之间.在成年子女和壮年父母之间还有另一种关系-交换关系.但抚养-赡养关系不能用交换关系去解释,因为它不是严格意义上行为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完整的代际关系既有抚养-赡养关系,又有交换关系,两者具有并存特征.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代际关系的层次和类型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与老年人赡养——以安徽薛村为个案的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薛村为个案。认为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小型化特别是老年空巢家庭或者单身老人家庭的核心化带来了家庭养老的困境,家庭结构核心化趋势是代际关系变迁的某种外在表现形式。原有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变迁成为家庭结构与老年赡养变化的主要原因。短时间的理性的代际平衡并不是建立在代际双方共有认同基础之上的.老年人仍然以长时间的道德与感情的互惠模式考虑与子辈之间的关系。但是子辈却愈发用现代的理性方式考量代际关系。赡莽老人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生我养我的父子之恩情。而是一种与市场交换形式相类似的有来有往的给予方式。家庭养老模式的内涵和原则产生的变化使得农村老年人生存状况下降.在此之中国家成为老年人所期盼的救济对象,但国家的有限资源无法对老年人实施全面的救济。改善老年人生活仍然应以原来的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并且对之加以外部制度建设和内部社会化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CHARLS 2008-2012年浙江、甘肃两省的调查数据,通过构造Heckman-HLM模型,实证分析社会保障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概率及规模的影响,并分样本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保障与经济支持之间存在"挤出"效应。分样本逐步回归发现,与浙江老年人相比,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性收入对甘肃老年人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挤出效应"更明显;社会保障对城市老年人、非独居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的"挤出"效应更明显。政府应将有限的社会保障向高龄、非在婚及健康状况较差的弱势群体倾斜,考虑公平性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保障的效率,争取"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5.
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是计划生育工作新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对提高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在代际关系中的"给予"行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老年人对这些支持行为的认知评价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老年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家务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有正向作用,但认为子女需求过多对其心理健康有负向作用。城镇老年人的认知评价会显著调节照顾孙子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向,农村老年人的认知评价会显著调节"向下"经济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向,结果支持认知行为主义的ABC情绪理论。因此,在倡导积极老龄化并发挥老年人在家庭中作用的前提下,缓解城镇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压力、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压力分别是保持其良好心理健康状况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吉林省在"三结合"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的"城乡协调推进三结合、开展五关爱活动",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人口质量的提高、“国家力量”的形成存在人口规模障碍,中国与西欧因人口状况的不同而走上了不同道路;“人口爆炸”是中国“百年屈辱”的总根源;老龄化并非衰亡,西方文明衰落,东方、伊斯兰文明兴起根本不会出现在可预见的将来。计划生育是道德的—在高层级、总体上直接就是“善”,低层级、部分的“恶”,也指向和被转化为高层级、总体上的“善”;自由生育则会把中国推向毁灭的深渊。作为“拾荒集”的《大国空巢》,只是被用来“砸”计划生育的一块“砖”。 相似文献
9.
王广涛 《人口传媒(关爱女孩行动)》2006,(1):20-20
在晋中民俗展览中,保留着颇具地域风情的祝寿场景。“寿”和“孝”是紧密相关的。按当地说法,人到六十才算寿辰,这也意味着步入了更需要晚辈们尽孝的年龄段。这寿堂上除高悬的“鹤龄”、“百福捧寿”等贺寿的词句外,最多的就是象征着多子、多福、多寿的这些石榴、佛手和寿桃的图案了,可见在祝寿的礼仪中,最主要的一个内容,仍然是强调”多子”才能“多福”,而“子”,自然也是专指男性后代而言。 相似文献
10.
民工荒问题研究为我国就业政策的战略性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劳动人口减少的前推力、产业技术进步的后拉力和城镇化进程的固化力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区域和年龄的结构性短缺,我国刘易斯转折点不存在一个固定时点而是在一个区间徘徊运动。研究试图建立一个以农村职业义务教育为核心,以工资增长、劳动权益保障和市民化为基点的农民就业转型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