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策执行偏差。基于黔西南M县Y乡的调查发现,基层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过政策吸纳,使得农村低保政策变成政策配角或政策便车,从基层政府的角度解释政策吸纳的发生。一方面科层体系内部的行政压力构成基层政府整合政策的推力,另一方面农村低保政策自身特性所产生的政策异化收益形成基层政府整合政策的拉力,双重力量共同促使农村低保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具体而言,政策吸纳导致政策对象评选标准泛化、政策资源严重稀释、政策目标彻底异化,使得低保政策的底层实践与中央层面的政策意图彻底分裂。要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基层政府转换政策执行思路,在执行政策时平衡中央政策目标与地方发展目标,明确国家政策的原则与底线,从而维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正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宏观的政策理念,更是具体的实践活动,地方政府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实践主体,制度创新是提升地方政府行政有效性的关键。但由于制度创新缺乏根本动力、地方政府自主决策空间有限、制度创新的推进过多依赖于地方主政官员的相关认知,使得地方政府制度创新面临困境。山西省左权县作为一个国定贫困县,在十多年的县域建设中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扶贫移民搬迁为突破口的“左权之路”,左权县制度创新的基本经验表明,要化解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困境就要实现制度创新与公众诉求的紧密结合,提高地方政策的回应度;疏通信息沟通渠道,使公众利益表达更顺畅;提供环境支撑,强化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意愿。  相似文献   

3.
政府执行力是政府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也是政府组织履行职责、提高自身存在合法性的重要前提。政府对政治层面的政策决策的执行力,决定着政府的有效性。而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管理制度和规范,但往往由于缺乏高效执行力,无法履行正常的执行任务,使制度的威信荡然无存,也使得组织自身的运行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社会管理基础性的平台,完善社区服务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意义重大.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实施了以改善社区服务递送为主的社区服务创新政策.然而由于政府提供的社区服务大都涉及到更高层级政府的体制、机制及相关的法规政策,导致了这些社区服务创新举措在执行中存在大量困难.通过对德阳市社区服务创新案例的深入分析,发现虽然地方政府在政策设计上期望社区承担起更多服务递送的重任,但制度性障碍影响着政策的落实,给社区服务创新带来诸多挑战.社区服务创新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要求政府从更高层级上改革和理顺资源保障、权责一致和激励相容三个方面的体制关系.因此社区服务创新不可避免地要求加快相关社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对房价进行调控,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双方调控收益方面的差异,使得调控政策执行还未完全发挥其最大效果。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在不同信息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房价政策的博弈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规制的成本过高,是我国高房价难以制止的原因;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加强制度约束等方式可以降低规制成本;通过减少中央政府调控成本、合理建立中央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途径,可以改善我国现有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地地方政府所重点扶持的行业基本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收益见效快、产值利税高、投资风险小;政策手段单一雷同,忽视条件一哄而上.这样,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区域产业政策趋同将使得地区产业链间难以产生互补效应,不利于区域之间彼此发挥分工合作的优势.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的割裂造成了区域之间产业发展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很可能会破坏地方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产业政策属于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区域产业政策的趋同将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所以,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利益倾向不同,存在信息不对称,政企关系向契约化和交易化方向发展,从而导致节能减排政策执行的变形走样。这些现象本质上是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行为,建构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中的博弈模型,设计相关参数,可以发现节能减排政策执行力不强的关键环节和原因,从而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业准入规制目标存在一定差异,地方政府为维护自身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就业促进等方面的利益,在执行国家产业规制政策时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即不完全执行中央政府的准入规制政策。鉴于此,通过构建光伏产业准入规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模型,对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府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政策时产生偏差的原因,对中央政府的监督方式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采取混合策略支持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政策的执行对双方都有利,因此地方政府对于光伏产业准入规制执行应采取支持与合作的策略,中央政府应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提升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偏好程度,确保地方政府支持光伏产业的偏好程度达到双方利益均衡,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中,如果政策制定者(政府)的政策目标与公众的政策目标预期相统一就构成政策信誉,否则就是政策信誉失衡。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转变,使得住房供应体系发生了改变,以保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稳定为重点的政策目标被放弃,于是,公众政策目标预期突出表现为超前购房透支需求、投资和投机获利的预期逐渐强烈以及非理性的住房需求等。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市场绥靖立场,构成地方政府在控制房价问题上履责的反作用力。政策目标的转变和地方政府的履责不力,是造成政策信誉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论中央调控下的地方政府间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阻隔了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央通过专项政策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维护地方政府间合作秩序,并通过人事变动为地方政府间合作创造条件.但是中央通过政策、法规、人事调整等方式调控地方政府间关系存在不足.从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利用政治动机和经济利益双重驱动,加强中央仲裁地方政府间争议的能力,避免频繁的人事变动是地方政府间合作持续、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后中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同级地方政府、微观主体,这三者之间实质上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中最具有交集的理性变量就是辖区GDP的增长。在地方政府竞争态势下,地方政府会追求更高的GDP增长,其地方政府主导经济的手段在于选择性的产权保护。当然,地方政府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可能会损害中央政府在全国的整体利益,也可能会危害辖区居民和企业的公共利益。而要改变这种地方政府竞争所带来的弊端,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有效地矫正。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小企业集群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但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形成的对国有经济和外部资本的行为偏好,影响西部地区本地企业衍生、企业家成长和小企业集群稳定性,使地方政府的作用难以实现。究其原因,在地方政府、企业和高层政府形成的“铁三角”博弈关系中,地方政府拥有对企业的地位优势和对高层政府的信息优势,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容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介入,可以改善原有的“铁三角”关系,抑制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地方政府作用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创新的形式可能纯粹是市场诱致性变迁 ,也可能是政府强制性变迁。改革以来 ,我国企业所有权制度的变迁是一个连续和渐进、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的交织过程。第一阶段中央政府放权改革最大的成功是促进了市场的发育 ,引致各级政府在第二阶段改革中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市场性 ,并在第三阶段出现市场诱致的企业内部多中心分权制度。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体系中不良资产过大与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相配合,构成我国近年来银企之间债务关系扭曲的基本格局。关于银企之间债务关系扭曲原因的形成及其整治,金融界和学术界多从规范银行行为和企业行为方面展开讨论,这固然重要,但根本的还是政府行为的规范问题,即银企债务关系扭曲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为的严重扭曲,最终结果是形成了大量没有供给保证的超规模贷款,或者叫做“空心投资”  相似文献   

15.
德国的政府间关系呈现为相互依存的合作型模式,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此种模式下,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参与决策,对联邦政府施加影响;联邦政府也运用财政手段去控制各成员单位,干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务。德国的政府间关系还体现为州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关系以及州政府间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系,显现出地方政府自治权力扩大的趋势。德国政府间关系的协调机制保障了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有效避免和化解了政府间的矛盾冲突,保证了德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集权的调控模式逐步向分权模式转变,地方政府的经济权限有所扩大。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通过财政补贴对竞争性企业进行扶持和激励,这也是地方政府间接调控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政府向本地区竞争性企业提供的财政补贴,是其财政支  相似文献   

17.
从矿难事故参与的四大微观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矿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和煤矿企业—矿工2个博弈模型,分析了乡镇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结果表明,从监管角度看,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管齐下对乡镇煤矿进行治理,特别是要削弱其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联系;从雇佣角度看,解决矿难问题还在于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在使命和目的上具有差异性,但在实现使命的组织平台和运作方式上存在相似性。平衡记分卡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组织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工具,它有助于政府使命和战略的实现。文章实际考察并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存在的四种问题,将平衡计分卡工具修正之后引入政府绩效评价和管理中,并提出了一个基于平衡计分卡理念的政府绩效管理循环模型,为我国政府实行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发展模式。其发展需要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然而,不同的利益诉求引起多元化利益冲突和矛盾,地方政府与中央决策间“讨价还价”,企业和企业闻“智猪博弈”,企业和公众间“企业强势、公众靠边站”,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间“多重制约、难以调和”等已成为目前影响循环经济利益实现的严重障碍。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树立“中央为主导、地方为主体”的理念,实施产业倾斜政策,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景理论,考虑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特征,构建三方受益感知矩阵,并进行合谋监管的博弈分析,得出了合谋监管的均衡条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的心理因素是影响合谋策略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央政府要紧紧围绕改变合谋双方的主观感知来防范合谋,通过制度设计,实施差异监管,加强信息曝光,完善声誉机制,形成心理威慑效应,改变地方政府和食品生产者对合谋的成本收益的主观感知,以抑制合谋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