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遍布我市的广大乡村是徽州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浓郁、乡野风光迷人的古村落构成发展我市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乡村旅游是我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也是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突破点,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特别提出要壮大徽州旅游。我们认为这里的徽州旅游就是潜力无限、市场庞大的徽州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2.
作为历史文化有形和无形的遗留,古村落在当代社会的价值被重新充分地认识起来,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古村落质朴的原生态风貌和隐藏在其中的民间文化氛围都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古村落文化在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正向某个方面演变,而在诸多的外力中间,旅游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合理的旅游开发能对古村落文化的发掘起到促进作用,过度的旅游开发能使古村落文化的存续陷入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高品位、高层次的休闲方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徽州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许多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徽州文化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力宣传。本文主要就如何充分实现徽州文化的旅游价值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充分地利用徽州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资源优势,发层乡村旅游事业?首先必须强化保护意识,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其次必须实明乡村旅游产品的升级进位。同时在保护和利用过程中,突出管理机制的创新,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9):26-26
2007年8月17日至18日,回良玉副总理一行专程赴徽州婺源,考察了徽州古村落江湾、汪口等地和婺源县博物馆,回良玉副总理在谈到徽州文化保护时说: 婺源是徽州文化的集聚地之一。要重点抓住三特,印突出特色,做出特色和打好特字牌。要突出抓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升发展层次,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婺源特有的山水文化品牌。要通过立法,严格保护古居民、古村落,并严格审批新建设项目,形成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旅游文化包容面广,几乎涵盖所有文化领域。要把旅游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指导思想。不可否认,我市在打旅游文化牌的进程中,存在一些偏侠和不足。如偏重学术研究,沉迷静态文化的重复,缺乏抢占先机的创新创意,适应现代人价值取向的精品不多,同时一些极富乡土气息的文化语言在静静地流失。 徽州文化旅游方兴未艾,任重道选。旅游文化如何形成经济支柱,尚待深入探讨,希望此文能在我市上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探讨在旅游背景下的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机制,将村民放在文化生态演变的主体位置.首先构建了旅游背景下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基本模式,然后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与室内资料整理,实证分析了旅游背景下张谷英古村落文化生态演变路径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社区旅游参与明显改变了张谷英古村落经济结构,导致古村落核心区人口空心化,引起古村落社区关系变化.村民旅游感知使古村落村民重新认识古村落价值,诱发出古村落内在的旅游资源保护机制,村民对经营商与管理者感知上的差异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使古村落文化生态朝良性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15日,李骏工作室、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黄山市程朱理学研究会在李骏工作室联合举办了“徽州文化乡村休闲旅游前景意义学术沙龙”活动。此次活动以沙龙的轻松方式研讨一个紧要的前沿话题,近三十名黄山市本土徽州文化研究与开发的专家学者、部分旅游开发的企业家以及黄山学院“徽州学社”学生代表与会。  相似文献   

9.
文化古村落: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传统文化的找寻正在成为日益重要的旅游动机,文化古村落越来越显现出其作为旅游资源的潜力。文化古村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并遗存至今的,可以完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垄断性和可创新性的人类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古村落是一类重要而特殊的旅游资源,应该将其明确为独立的一种旅游资源,进而进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0.
论徽州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卓异的徽州文化,曾为中华近古文明写下璀璨的一章,因而彪炳载籍,驰名中外。而今,在海内外,徽州文化研究已成为显学。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地方性历史文化系列的徽州文化,如同一切文化遗产一样,同样存在一个古为今用的问题。在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三大产业之一的今天,在国家已把旅游业列为中国三大外汇来源之一的今天,在安徽省已确定旅游业为振兴全省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充分认识徽州文化的旅游功能,挖掘其旅游资源,使其迅速成为文化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显然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本文首先推出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徽州园林。作…  相似文献   

11.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6,(6):38-38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关心徽州文化世界遗产。 2006年5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偕夫人娜内兴致勃勃地访问参规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徽州文化古村落黟县西递。  相似文献   

12.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12):14-14
黄山学院重视徽州文化的宣传研究和普及,除在有关各院系开设徽州文化专题课之外。科研处加大了对徽州文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力度。今年校级课题立项中,一些大学生纷纷以“徽商”、“徽州建筑”、“徽州古村落”、“徽州方言”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有不少毕业生毕业论文也选取了徽州文化作为论文主题,反映了大学生对徽州文化研究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3.
《徽州社会科学》2005,(1):38-38
2004中国徽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1月12日至14日在黄山市举行。来自意大利、韩国、日本和中国京、津、沪、皖及香港、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0余篇,涉及徽学和徽州文化综论、徽州经济史、徽州社会史、徽州文化史等方面。徽州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徽商精神与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徽州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是此次会议的三大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自然与艺术的灵光辉映——西溪南》,近日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5.
一 依托着雄奇秀美的黄山、山与云齐的自岳、如诗如画的新安江画廊这样的绝佳自然环境.数千年来栖息在这片热土上的先民们用劳动、用智慧、用心血、用生命建成了“桃花源里人家”美丽和融的“徽州”,铸就了“徽州文化”的历史辉煌。以传统徽派古建筑为突出特色的徽州古村落点缀在徽州水秀山青的大地,绘出了一幅幅清丽朴雅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16.
"典范"的危机——徽州古村落生态文化的现代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邦虎 《学术界》2007,(3):163-167
基于对徽州古村落传统生态文化的现代危机分析科学理性的过时,生态实践的封闭、保守和生态张力的脆弱,文章认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对待徽州古村落的实践理性应当是"保护"与"破坏"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家都知道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因为它是徽州文化的物化见证,并有着实用性、环境性和文化性等特性。保护古村落,人人有责。但古村落究竟应当如何妥善保护、有哪些原则和技术要求?且听徽学专家陈安生先生为您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俞源古村落的价值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从文化视角剖析了当前俞源古村落开发中的各种问题,揭示了俞源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文化基础,探讨了俞源古村落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对策:以文献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为核心,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找准切入点,在保护与传承的有机统一中更好地弘扬俞源文化;依法管理,制定、完善和健全古村落的开发规划和保护制度;多元投入,提升素质,理顺关系,确保古村落开发保护工作的正常运作。  相似文献   

19.
自黟县西递、宏村作为“中国安徽古村落”,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徽州文化遗产”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成为“徽州文化”研究保护的重要内容。当然,对“徽州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先要弄清整个“文化遗产”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延续性。中国文化能传承至今,实赖民族文化的支撑。 发扬光大徽州文化,是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工作。 徽州古村“文会”,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何启示作用? 成于“儒”,败亦在“儒”,徽商兴衰史值得研究。 再读黄宾虹、叶显恩,仍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