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百余年来日本人的国家观发生三次较大变化。第一次是明治维新,第二次是战败投降,第三次是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国家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民的政治倾向,并且,国家观与国家战略目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国家观的形成及内涵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而各异,每次国家观的转变都对日本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影响。当前,日本正处于国家战略目标的抉择时期,有关国家观的议论也颇多。因此,我们讨论这个问题对把握日本未来的走向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 1 997年 5月工党赢得选举胜利之时 ,它的承诺之一就是首次确立国家最低工资 (NMW)。在选举之后 ,工党成立了低收入委员会进行相关宣传。 1 999年 4月NMW正式开始施行。最初的标准是 ,2 2岁以上的人群 ,每小时最低工资为 3 6英镑 ,1 8~ 2 1岁人群每小时 3英镑。 1 8岁以下的工人不在国家最低工资的覆盖范围内 ,但仍应合法地给予报酬。最近 ,最低工资有了一些增加 ,从2 0 0 0年 1 0月 1日起 ,成年人的工资增加到每小7英镑 ,而对年轻人则增加到 3 2英镑。在 1 999年之前 ,英国没有国家最低工资。从1 90 9年到 1 993年 ,英国工资理事… 相似文献
4.
重构国家、重新引导国家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可以用"国家"这个概念指称很多不同的对象,因此,有效的国家理论必须包含多重维度,并且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加以分别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存在着不同的类型,例如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之间的区别.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指现代国家的所有形式和特点;而资本主义类型的国家则把资本积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5.
国家间竞争的历史脉络与思想认知表明,历史上大国竞争主要聚集于国家既有的客观性要素与主观性手段的组合。在当前的世界大国竞争中,治理竞争的影响力日益提升,良政善治越来越成为大国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日益凸显大国竞争的深层逻辑。能否构建完善的国家治理体系、具备强大的治理能力、产生高质量的治理效能、形成良政善治的局面,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中国之治”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法宝,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989年东欧剧变以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进程引人注目.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转型国家削弱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忽视相应的支持性制度建构.与此同时,不具备条件的草率民主化造成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党派冲突、政局动荡,并导致了政府经济改革政策的不连贯性.作为结果,许多转型国家既没有实现经济增长又没有实现民主的巩固与发展,陷入了结构性危机.转型国家要实现增长与民主目标,首先需要开展国家建构,提高国家能力.走出民主化与市场化相颉颃的怪圈并不是废止民主化,而是深入推进以广泛的公众参与为目标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联系都表明二者存在密切相关性。一些发达国家将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重任赋予国家审计。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安全正在倒逼国家审计承担责任,但由于我国国家审计风险防御系统存在缺陷,风险防御能力较低,国家审计只有转变和创新审计职能才可肩负此任。我国政府应尽快考虑和部署国家经济风险防御战略,构建国家经济安全平台和完善国家经济安全防御系统,建设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监测和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国家审计应当成为经济安全风险防御和风险评价的核心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角色和外交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领导人对自己国家角色的判断是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变量 ,国家角色是由国家特性所决定的。本文运用国家特性和国家角色的理论视角 ,分析中国的国家特性 ,认为目前中国的国家角色是“发展者” ,是否符合这一角色可以作为衡量中国外交政策优劣的一个有益坐标。 相似文献
15.
16.
俞可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2)
本文认为,国家理论与国家实际的关系极为密切。现实国家中新的变化和新的需要,会不断地修正和淘汰现存的种种国家理论,并且产生和发展新的国家理论。根据这一观点,文章对当代西方世界的几种主要的国家理论学派,诸如政治多元主义、精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分别作了评介,不仅阐述了这些国家理论得以形成、发展和流行的社会经济等原因,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利弊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什么是国家分界 ?传统的观点认为 ,国家分界即同国家主权行使的地理疆域紧密联系的假想分界线。这种观点忽略了组成国家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人民和文化。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跨国交往 ,但一种政治或法律意义上的国家分界则忽略了这种联系。第二种观点将重点放在人际联系网 ,认为国家分界代表了个体人际联系作为整体存在中的分裂。持此观点的约翰·伯顿相信 ,物理地域在限定国家时所起到的作用将逐渐为假想社区所取代。假想社区形成的基础不是地理距离 ,而是意识的相近性。确认国家分界对互联网的影响由于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明军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2)
本文认为 :国家能力是指为实现国家职能规范的目标和任务 ,国家所具有的保证其政策和意志的有效性 ,维持自身的稳定存在和发展 ,高效治理社会的能量和力量的总和。发展的限度是国家能力生长、变迁的制度性约束条件。当前 ,中国的国家能力呈现为效力与结构的“双重流失” ,并已经影响到国家总体意志的实现程度。文章提出 ,构建中国国家能力有限增长机制的根本途径在于合理界定国家行动领域、提高国家行动的自律程度以及推动和提升国家社会化的进程和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