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银行计算机技术风险评级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目前,银行计算机技术风险评级体系设计的主要依据两大理论体系:COBTT标准体系和URSIT体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实际能够获取到的样本银行数量少而无法准确划分信用级别的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小样本评级模型:通过逼近理想点赋权模型确定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评级总得分的测算模型;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与切片取样方法获得反映小样本分布规律的评级大样本,解决了科学扩充小样本的难题;通过ward聚类对评级大样本进行有序分类,建立了可分为9个信用级别的小样本评级模型.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情》2013,(5):4-4
重视惠誉、穆迪调低中国信用评级9日,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但评级前景稳定;16日,穆迪也宣布维持中国政府债券的“Aa3”评级,但同时将评级展望从正面转为稳定,两家国际评级机构先后下调中国信用评级最主要的理由是,中国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和影子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4.
银行风险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为了准确评价银行的风险,首先介绍了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外部评级法和资本市场评价模型,再用默顿和KMV的相关理论计算了资本市场评价模型中最主要的参数d2,并用聚类的方法将d2分类后和外部评级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市场评价模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较好,外部评级法的稳定性较好,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5.
面对入世即将带来的强大外来金融资本的冲击,为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以增强金融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建立并规范起一个在风险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银行内部风险评级制度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内部评级法中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的测算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之一为内部风险评级体系 ,从发达国家国际性大银行的经验看 ,内部评级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是巨大的。内部评级法衡量的关键在于对违约及其相关因素的测算 ,具体包括违约概率 (Prob abilityofDefault,PD) ,违约损失率 (LossGivenDefault,LGD)、违约暴露 (ExposureatDefault,EAD)及年期 (Maturity ,M)。在此基础上 ,内部评级法进一步通过相关的模型风险权重计算公式 ,将风险参数转化为风险资产 (Risk WeightedAssets ,RWA)。内部评级法 (InternalRating Basedapproach ,IRB)又可以分为基础法和…  相似文献   

7.
关于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客户信用评级在我国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自诞生之日起便同工商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业务的开展尤其是资产的运用必须要寻找缺少资金并能有效利用资金且信用良好的企业来投放资金.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历来是国内外银行业十分棘手的问题,借款企业的经营不善直接导致银行贷款难以收回、银行资产质量下降甚至是破产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保险公司信用评级的现状以及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保险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一、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目前县域中小企业贷款的方式主要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一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放贷权集中在县及县以上机构,而且县级机构放贷权被严格限制,乡镇级银行办事处基本上没有放贷权。只能进行企业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种消极的放贷政策。二是因为信用评级一般由与各信贷机构有合作关系的资产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机构对被评级企业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之手续烦琐、效率太低, 因此企业更趋于选择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罗勇 《统计与决策》2005,(20):37-39
本论文首先给出了国际通行的基金评价方法(晨星评级)和国内通行的基金评级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评级和中信评级)的评级原理;继而引用2004年10月份开放式基金数据和封闭式基金数据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IFB)评级结果、中信评级结果和晨星评级结果做了详细比较并试图解析出其差异之缘由;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试图导出这三种评级方法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盛夏  李斌  张迪 《统计与决策》2016,(15):159-162
文章研究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中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变动.选取了中国2003-2015年可得信用评级的记录,得到330条信用评级变动的记录.随后利用包含传统的线性分类器和最近提出的AdaBoost及随机森林分类模型等五类模型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显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信用评级变动的预测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信用评级的要素和指标、信用评级的等级和标准、信用评级的方法和模型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信用评级指标和信用评级方法是信用评级体系中最核心的两个内容,同时又是信用评价体系中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刻的两个内容.本文将对企业信用评级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的生成机理,借鉴商业银行典型个人信用风险测量理论基础与方法,构建基于涵盖借款人软信息的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评级指标体系。通过向在银行从事信贷工作的专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确定具体指标,使用AHP(层次分析法)与DEMATEL(决策实验室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最后评级结果以百分制数值给出,并换算成具体的信用等级,有效解决了平台对借款人信用等级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讨论反常扩散方程的概率密度函数的特征,在扩散理论中引入扩散控制与违约强度两个函数,提出给予反常扩散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为管理者进行个人信贷风险的评估提供了决策数据.然后通过与传统评估模型的评级效果进行对比,考察基于反常扩散模型在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该评估方法以违约概率及置信区间半径最小化为目标,尽可能地让银行和个人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继而实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郑诚  沈沁  杨柳明 《统计与决策》2017,(15):162-165
文章以美国Lending Club网贷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索在信息不对称下,不同信用评价模式对网络借贷行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两种信用评级方式,即平台内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外部第三方提供的信用评级对贷款人放贷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而言,贷款人是否放贷以及以何种价格放贷主要取决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在相同条件下,贷款人更依赖于平台内部的信用评级识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评级方法的科学性,对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来说,对评级结果准确性验证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多元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在对每家企业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用Z值进行分类,将之作为该年度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的基准.然后利用该年度的数据作为测试集,以该模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评级结果作为目标输出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套用该模型进行仿真预测.发现创业板公司评级整体在中等偏下水平,且涨幅排名前十的公司信用评级整体上明显优于排名最后的十家公司,该评级结果说明,在2016年股市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越好,其评级越高,越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美国穆迪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资信评级机构以来,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社会信息成本,节约情报费用;能够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它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需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近几年来,评级结果对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越来越重要,影响到发行主体进入资本市场、筹资成本、财务交易结构和受托人的投资能力等方面.因此,信用评级机构能否迅速、稳健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以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确立的内部评级法实施资本监管为指导思想,从财务因素、企业实力素质因素、信用状况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选取了31个评价指标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引进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和可拓学的评价方法应用于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中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1997年4月初,美国J.P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德意志摩根建富、美国银行、瑞士银行、瑞士联合银行和BZW共同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评估信用风险的量化度量模型(Credit-Metrics).该模型以资产组合理论、VaR(Value at risk)理论等为依据,以信用评级为基础,不仅可以识别贷款、债券等传统投资工具的信用风险,而且可用于互换等现代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已运用于发达国家大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中,迅速成为行业标准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