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正经历着从传统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转变。这一转变对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本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职业本科教育的初衷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各行各业提供具有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加速,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也开始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既具备专业技能,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教育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浅议电大开放教育课程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大系统的办学功能、办学形式、管理方式等一系列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大系统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师在教学技能上需要有更新更高的能力水平. 在教改措施的推动下,教师的观念、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学改革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教改的首要任务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是由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的学习方式"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因此,就教师及管理者来说,其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笔者从事教育一线工作,现从三个方面着手来谈谈对电大开放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浅解.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改变和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者和政治思想的传播者,关注到时事更新和变化,从而更好地引导同学们进行政治学习。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新兴媒体的发展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引起了越来越多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的重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4.
赵阳 《职业》2008,(20)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源素质的变化,企业用工不再仅需要普通初级技术工人,转而看重劳动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袁洪福 《职业》2012,(3):69-70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接受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要求我们在专业课教学中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正进入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在人才培养上应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辉  关海英 《职业》2017,(2):64-6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职教育的发展速度已远远落后于职业技术发展的速度,中职院校如果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严重阻碍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院校要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足够的职业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型技能人才.项目教学法正好符合中职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日趋重视,作为内容比较枯燥的高职数学教学,应寻求突破、积极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向职业化方向迈进.尽管这几年我们在职业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职教育中还存在着专业学习与职场需求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韩幸娜 《职业》2014,(23):139-141
经济素养是技校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学校应高度重视技校生经济素养提升,通过充实经济素养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更新教学方法等使技校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董兴伟 《职业》2008,(14):33
教育学生如何选择要从事的职业、如何对待已从事的职业是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不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职业出现,人才流动机会增加,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择业机会.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把握好机会对学生进行从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王珺 《现代交际》2012,(8):224-225
高等院校是一个国家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主阵地,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各种专业化的人才.为了适应这种社会的需求,中国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开展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活动和构建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机制.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的变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培养方案也应该相应做出及时、科学的调整.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和跟随这一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在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冷静思考,共同探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罗玉峰 《职业》2011,(12):100-101
当今,创新教育已成为继素质教育之后教育界的重要研究主题。创新教育不仅是时代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具体化。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创新教育观下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当突出以下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目标上的创新性。传统职业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是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和人的就业需要。其特点是职业定向和严格重复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学校教育与就业之间、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这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格局,唤起了学生参与职业选择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对电子职业技术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应用于各行各业,传统的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划时代的新挑战。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新了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获得了很多良好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开发智力潜能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务必要更新教育观念,尽快地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审时度势地根据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8.
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职业岗位变动也开始日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学生,不仅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努力提高自己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作为文凭相对偏弱而职位变动却相对频繁的高职生来说,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将成为其适应职业变化的基本条件,成为他们在信息社会求职创业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大量的新挑战,如何引导企业创新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激活员工创造热情,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1]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立 《职业》2009,(11)
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一般定位为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一种复杂的素质结构,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的构建中,创新素质占有重要地位.创新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依靠创新教育来培养.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