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群体符号边界如何形成?--以北京基督新教群体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论文以北京的一个基督新教群体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社会生活中群体符号边界形成的社会心理过程和机制。论文发现,通过社会范畴化,基督群体和他群体之间的符号边界得以形成;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所形成的群体符号边界,同时也就是群际符号边界得以不断强化;而通过内群体惯例性的和典范性的社会行动,由群体记忆所承载的群体文化、群体风格和群体社会表征体系,以及群际符号边界得以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论文还期望为宗教研究和群体研究,甚至是普通群体符号边界论的构造,提供刺激和灵感。  相似文献   

2.
圈层化传播是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交往的重要形式。文章从青年社交媒体用户对跨文化女性形象的圈层认知建构出发,剖析青年传播圈层形成的内源机制与外源动因。基于网络田野和深度访谈法,研究发现:圈层化传播是青年文化的突出特征,也是青年群体内部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已成为网络多元文化发展的推动力量。在全球化系统下的本土话语逻辑生成过程中,青年传播圈层对跨文化性别符号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本土化加工。在新型社会关系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双重作用下,围绕跨文化性别形象所形成的青年传播圈层呈现出性别层面的“去中心化”和族裔层面的“再中心化”特征。青年圈层传播路径一方面折射了后全球化时代文化杂糅对青年群体身份建构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不同青年圈层围绕价值观念和话语建构权的博弈。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发自于社会经济与物质生活条件的大变革,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结构嬗变。青年转型与社会转型同步进行,相伴相随,而“青年一代进入自立的社会生活的过程具有两个侧面:青年的社会化与社会的青年化”①。因此,如何分析目前社会的青年化趋势,如何使青年的社会化过程得以顺利实现,成为我们青年研究工作者应予关注的重要课题。一、对社会青年代的还把社会的青年化趋势由来已久,从古代社会没有“青年”概念到近代青年群体的形成,从传统的青年“边际人”的参与到现代的青年社会的形成正在预示着,社会青…  相似文献   

4.
社会青年化既是对青年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甚至引领者这一现实的一种归纳和描述,也是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展望。但对青年在当今社会群体结构中的比重、青年群体的“社会功能”、青年对社会精神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的考察却显示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社会青年化”的趋势远远没有充分展开,“社会青年化”的现实不容乐观。促进“社会青年化”,需要贴近青年,转变观念;需要完善政策,强化保障。  相似文献   

5.
“微博忙人”现象的流行,是社会现实和网络传播的合谋:即空虚浮躁的社会心理、网络恶搞的泛滥及微博的普及;从传播的内容来看,被赋予了现代生活元素,反映了当前青年群体中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从这一网络现象的流行机理、传播内容分析入手,可见当前青年群体讲求个性创新、崇尚“娱乐至上”的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应该理性地认识和看待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以更好地把握青年的成长特点和思想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扶持政策和高校工学结合体制共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校生奔赴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形成实习生群体。目前,企业的正式工迫于资源占有需要,建构出"你-我"的话语分类体系,逐渐将实习生和正式工区隔出"你"和"我"的不同范畴。实习生在正式工排斥下,呈现出情感内卷化以加强群内团结,在外部形成与正式工群体的对立关系。最终,两个群体彼此隔阂,形成边界明晰的"内/外"群体。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多的是存在于国家层面特定目标的行政动员和资源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的群体发展状态是否还可以用“运动”来概括需要作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发展状态是社会发展状态的组成部分,分析青年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要得出对于社会状态的判断。以国家导向规定青年运动的方向和结构有利于青年群体与社会的强力整合,社会因此而提高其现实发展目标的效率。存在的问题则在于。青年群体的权利诉求易于被湮灭在“高度角色化”和“被神圣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资本社会中敏锐地关注到青年群体的问题。他们从阶级和价值两个向度出发,探讨了青年群体的社会维度。从时代与革命属性出发探讨了青年的现实维度。全面发展和希望指向则构成了他们青年观的发展维度。列宁继承了他们的青年观并根据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情况形成自己的青年观。通过青年组织的建设和对青年教育方式的探讨构成了青年观的培育维度。学习和实际方式的探讨则形成了列宁青年观的实践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中吸取智慧,为当今青年工作提供借鉴。通过价值观的培育和青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当今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改革青年组织,复归青年组织的群众属性。以及将主导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转化为实然的主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社会的“测温器”。处在推陈布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纷繁复杂、曲折多变的社会中的当代青年,他们冲击着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传统观念,同时也在创造着新的观念。在音乐欣赏中,他们产生了新的艺术需要,新的欣赏目的以及新的价值取向。为了对当代青年的音乐欣赏价值取向进行考察分析,以求得到正确的认识,笔者在今年上半年在南宁市部份青年当中进行了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个别访问等方式,共发放问卷512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并对24名青年进行个别访问和交谈。被调查对象有青年工人、青年干部、青年  相似文献   

10.
青年,作为处于现在与未来之间的一个特定阶层,其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如何,常常是人们观察和透视整个社会心态的“晴雨表”。而青年自身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则又常常被人们当作探析其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的重要参数。近两三年来,台湾社会逐步进入了动荡多变的转型时期。所谓政治“民主化”的张扬和经济“自由化”的推进,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文化市场的躁动,对处在这一时期的岛内青少年的“心理适应度”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的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多的是存在于国家层面特定目标的行政动员和资源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的群体发展状态是否还可以用“运动”来概括需要作进一步探讨。青年群体发展状态是社会发展状态的组成部分,分析青年发展状态其实质是要得出对于社会状态的判断。以国家导向规定青年运动的方向和结构有利于青年群体与社会的强力整合,社会因此而提高其现实发展目标的效率。存在的问题则在于。青年群体的权利诉求易于被湮灭在“高度角色化”和“被神圣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社会文化、行为规范、掌握基本技能、从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转化为社会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社会环境对个体的社会化产生决定性影响,友伴群体作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青少年的社会化历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探讨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把友伴群体纳入研究视野,是极为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友伴群体是指价值取向相近、生活情趣相投、以共同娱乐为其主要活动形式、靠情感联络起来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娱乐友伴群、友谊友伴群、学习友伴群以及所谓讲“哥们义气”的“朋友圈子”、甚至犯罪小团体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友伴群体。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个体都可能接触一些友伴群。儿童最早接触的是游戏友伴群,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与游伴相处,他们开始懂得友谊、谦让、互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市青年农民工群体特征的描述,以社会整合与发展为分析框架,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在对青年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群体关系及社会互动状况加以比较的基础上,对青年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问题化"倾向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进而探索了我国城市农民工群体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宗教能否有效地创造社会网络,近几年来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对上海青年白领基督徒的研究发现,基督教对青年白领群体的社会网络,也就是"教友圈"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频繁的小众化聚会是"教友圈"形成的有利条件;各类宗教活动是"教友圈"内互动的主要方式;网络平台是"教友圈"内部沟通的手段。此外,"教友圈"还有拓展其他关系网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鲁西南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校园内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初中生非正式群体,本文据其特征提出了“灰色群体”的概念:初中生灰色群体内部形成了金字塔状的结构.上下层成员间形成依附一保护的社会交换关系:而群体内形成了相对于校园主流文化具有内容对立性和形式疏离性的灰色亚文化.在其影响下成员的行为一方面具有破坏性,对校园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具有自洽性,平行于校园环境而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青年趣缘群体通过其外部边界的形成,内部边界的塑造,身份边界的维持,实现其群体身份边界维持;青年趣缘群经过群体记忆的传授,群体记忆的保存,群体记忆的维持,达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强化;青年趣缘群体经过群体情感体验的获得,群体情感的调动,群体情感的表达,群体情感的维持,实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包括党和国家机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内的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持续性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的突破性进展,加之互联网技术普及升级,社会企业潮流的兴起,形成了一个多主体高度共生的跨界生态圈群,青年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而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和运用,使得多元类型、不同阶段的青年社会组织规范运作的自我系统以及协同共生的内部生态系统逐步形成。我国青年社会组织政策正进入到一个整体性变革和生态系统建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1998年,中国政府曾明令取缔一切传销活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传销活动又有些抬头的趋势。传销是一种典型的“杀熟”行为,也就是专门欺骗、坑害熟人(如亲戚、朋友、同学、战友、老乡等)。从事传销的人,都是“杀熟”的受害者。而其中一些受害者,反过来也要“杀熟”。他们的目的就是骗钱。传销就是利用原有的社会关系,即在社会网络中建立商业网络。传销组织一般都是利用人们想赚钱发财的欲望,采用精神控制让人上当受骗,而传销队伍之所以人数越来越多,与亲戚、同学、朋友、老乡之间的“传、帮、带”有着直接的关系。日前,笔者在亲历的一…  相似文献   

19.
精英阶层在政治民主和社会进程中被寄予厚望,知识精英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具备高度的公共意识和广泛的社会关怀。水木社区的用户群体是中国知识精英的一个范本,他们的议题偏向能够折射中国精英群体的公共感知、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格,进而诠释知识社群的公共性。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知识社群议题呈现出"去公共性"特征,内容上偏离媒体议程,价值取向上趋向实用主义和自我中心化。在网络社区里,他们更多是一种个人化和生活化的交往空间,并不具有显著的网络公共领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青年军人友伴群体是军队基层单位中的“微型社会磁场”,是一种对军事组织的整合水平有重要影响的小群体现象。本文以有着一至五年军队生活体验的男性青年为基本对象,就我国青年军人友伴群体的规模、角色构成、分布范围、内部互动状态、核心角色的形成与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首例较为细致的描述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