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财政与银行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既分工又协作的关系。财政与银行的协作关系,是寓于财政与银行信贷的同一性之中而财政与银行的分工关系,则是寓财政与银行信贷的差别性之中。财政与银行信贷的同一性,在于两者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关系,以及财政收支,与银行信贷收支的内在联系;财政与银行信贷的差别性,在于筹集和运用资金的主体不同,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不同,以及所固有的职能不同,等等。正确认识财政与银行信贷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关系的基础。宏观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同时配合使用财政政策和…  相似文献   

2.
银行信贷资产流失的原因支红一、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的原因笔者以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经济环境为主线,对造成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一)银行内部管理因素首先,银行“重贷轻管”。由于管理行考核指标体系中,对信贷资产质量不够重视,造成经营...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一直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信贷配给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逆向选择和中小企业诚信意识缺失两个方面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不断拓宽,资产负债规模的迅速增长,银行信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有效的调控手段。但是,在银行信贷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银行信贷资金即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却处于较为低劣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5.
实施主办银行制度建立新型银企关系陈光主办银行制度就是在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把对企业供应信贷资金最多的银行作为主办银行,由它牵头与多家银行组成一个银行信贷集团。企业在主办银行开立主要帐户,办理主要资金往来,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信...  相似文献   

6.
浅谈银行信贷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银行信贷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范粉英信贷业务是专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信贷管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和管理操作等都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专业银...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期参于对机制转换企业的调查,结合银行的业务情况,认为银行应该从适应、服务、支持、促进这八个字上作文章。具体的设想有: “适应”—— 企业机制转换决定了把企业推向市场,从而也蕴育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这是由于银行的信贷资金运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有赖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与否、效益高低决定的。有市场,就有竞争,就有优胜劣汰。因此,要围绕适应企业  相似文献   

8.
银行不良资产前清后增,表明银行贷款的投放缺乏科学性;如何确保贷款决策的科学性,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目前贷款决策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确执行银行信贷的择优扶植政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调整,扶植企业的内涵扩大再生产,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信贷政策,基本上是对企业充分供应资金,不论企业经营好坏,产品销路如何,只要是国家企业,国家有了计划,银行就要贷款,即使是市、地、县层层加码的计划数字,银行也必须负责供应资金。这种供给制度,加上若干年来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产销脱节等因素,已经造成了物资、资金的大量积压与浪费,使银行信贷这一经济手段,既失去了反映灵敏的“寒暑表”作用,不能及时暴露经济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也失去了灵活调节的杠杆作用。因此,择优扶植政策的确立,不只是一个银行贷款的方法问题,尤其是银行信贷政策带根本性的重大改革。它包括了这样几个含义:一、打破了资金上吃大锅饭的制度,改变了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银行再也没有责任对企业资金实行无条件的供应。二、银  相似文献   

10.
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严重扭曲-破坏了市场信用,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加大了银行信贷资 产的风险,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稳健运行。着重就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手段、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了如何消除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由于信用交易形式存在负面作用,所以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以对其进行规制,个人联合征信制度就是信用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个人征信行业相关立法的欠缺已成为阻碍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应当加快关于征信数据开放的立法步伐;在界定征信数据的范围时要注重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通过公开信用信息调查报告来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通过履行提供真实数据的义务以确保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依法建立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2.
利用信用衍生工具管理银行信用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缺乏技术上的支持,银行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一直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水平,远远落后于其对市场风险的管理。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导致了信用风险管理上的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用风险管理的特征。本文介绍了信用衍生工具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冲击,总结了当前国际信用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利用信用衍生工具规避信用风险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传统贷款融资渠道已无法完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企业融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表外融资、直接融资、民间融资以及从外资银行和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等多元化融资趋势成为替代传统银行信贷的新渠道。原因在于,表外融资规避了信贷额度要求、严控信贷使大企业直接融资对信贷的替代效应增强、投融资渠道受阻助推民间资金再度活跃和对中资银行及其他银行业机构信贷调控要求迥异为其他银行业机构信贷超放预留了空隙。要加强对表外业务的跟踪监测,积极推动银行战略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4.
征信机构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的征信体系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世界征信体系实践上看,征信机构建设运行模式主要有公共模式和私营模式两种。公共征信机构通过行政手段强制金融企业报送信贷记录,实现系统内共享。私营征信机构是以盈利为目的,强调自律管理。两类征信模式各有优缺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我国征信建设正在建立央行主导的公共征信系统,应大力发展民营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加强与境外征信机构的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信用经济时代"的需要,各国已普遍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我国信用缺失严重,信用状况极其严峻,信用立法近于"真空",亟待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有关社会信用中介体系的设立、信用信息的征集与使用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机制等更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环境,世界各国普遍加快了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世界银行自2003年开始每年发布《全球商业环境报告》,通过法律权益指数、征信体系建设指数等系列指标来评估各国和地区的商业环境。本文依据世界银行《2012全球商业环境报告》的衡量标准,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进行指数分析,并与发达征信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进行比较,提出中国应进一步完善征信法律法规体系以提高法律权益指数,建立统一开放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以提升征信体系建设指数,完善征信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机制以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过去3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银行服务转型直接关系到未来10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银行服务的转型,我国经济才能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实现内需推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Jianmin Jia等学者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应研究中存在着"简单使用线性回归,未能消除变量间的相互影响"等局限。基于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评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商业信用风险管理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信用管理职能设置"、"客户资信评估"和"信用政策制定",我国企业应从"完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提高信用政策制定水平"三方面提高风险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9.
农村民间借贷是农村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借贷的必要补充。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性民间借贷和生活性民间借贷的发展都比较快,在无息、低息和高息民间借贷中,有息、高息借贷呈上升趋势。生产性借贷和生活性借贷由于借贷用途和利息来源的不同,二者的经济后果、社会效应以及对借贷利率的要求也不同。要加强对农村民间借贷的引导、管理和规范,扬利去弊,使农村民间借贷活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在我国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者认为,社会信用体系是改进政府市场管理的有效方面,有利于促进诚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并从信息采集、完善法规、建立信用标准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中应把握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