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绍兴和议是南宋政治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宋高宗、秦桧政权借反和议为由制造的绍兴冤狱,也常常成为即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自绍兴八年(1138年)末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底,反和议者争论不休的论点里,有关金人不诚信、宋室屈节等问题,多是道德层面的评说,并非本质反和议之辞。绍兴和议缔结之后,赵鼎、李光等人及与其相交往者相继被投冤狱,与反和议关系不大,多半由于他们的政治地位及社会关系影响到绍兴和议之后的政局稳定。所谓绍兴冤狱,当是宋高宗、秦桧政权为重构政治基础而采取的非规则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
南宋百余年间,兵戈不断,先期是宋金之战,后期是来蒙(元)之战,川陕战场始终处于重要战略地位,制约、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战局,本文仅就宋金川陕之战略作述论。宋金之战,实际上在北宋末年灭辽之后即已开始,宣和七年(1125)以来,金人大举南侵,直至把微、钦二帝及其近臣宗属押解北去。南宋建立之后,双方交战持续不断,第一次宋金之战从南宋初年直至绍兴十一年(1141)和议时,达十五年之久,之后双方维持了近二十年的“相对和平”时期。绍兴末年,宋金战事再起,断断续续直至金朝灭亡,这即是南宋前期的宋金之战。在宋金发…  相似文献   

3.
岳飞冤狱新论罗炳良南宋绍兴十一年冬,宋高宗、秦桧为与金人议和,置诏狱杀害岳飞。岳飞冤狱,举朝莫敢言,独韩世忠不平,面责秦桧。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已条记载:“初,狱之成也,太傅礼泉观使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  相似文献   

4.
宋廷赋予使者"觇国"的秘密使命。从现存使金诗和笔记中可以看到宋使通过目睹、耳闻、言挑所得的金国实情。他们记地理,以备守战之用;问民生,以观民心向背;志风物,以申华夷之辨。在金人的监视之下,使者们通过强记复制路线和城市布局,通过隔帘观察和对金人派遣的低级使团服务人员的询问记录点滴民情。他们警惕今昔变迁,为南宋寻找文化正统性依据。"觇国"这一视角引导我们细读使金诗文,借使者之耳目还原他们的征程,发现关于南宋中原文化的直接、鲜活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一四○年五月十一日诞生在山东历城(今济南)。他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斗争中度过的。在他出生前十三年,即靖康二年四月,金兵南侵,将宋徽宗赵估、钦宗赵桓父子掳掠北去,中原沦于金人统治之下。赵佶的儿子赵构于一一二七年在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在朝廷内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为了维持偏安局面,求得暂时的安乐生活,赵构无耻地向金国屈膝投降,称藩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出卖给金国,每年向老百姓搜刮大量财帛向金国纳贡。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北宋末南宋初无数农民起义中,范汝为起义是比较重要的一次。(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方腊起义和锺相、杨么起义。)这一起义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七月到绍兴二年一月(1130——1132),前後一年有半。在范汝为死後,又有馀党范忠的起义(绍兴二年冬),如果连范忠起义一并计算在内,那末,这一次起义从开始到全部结束,就达两年半之久。在宋代的无数起义中,时间要算比较长的一次。起义地点是在福建,而福建是临安政府的後门,所以这一起义,直接威胁到南宋政权的背面。在内外夹攻中的南宋政权,曾在这一起义中看出了它的重大危机。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指导之下,南宋政  相似文献   

7.
谈顺昌之战     
宋代的顺昌,是1079年(元丰二年)先由颖州升为顺昌军,于1119年又改为顺昌府。府城即今安徽阜阳市(县)地方。顺昌之战是南宋抗金的一次以寡敌众的重要战役。 顺昌之战发生于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早在十五年以前,即1125年,金朝统治者已经侵略了黄河以北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广大地区。1127年,金兵竟攻破汴京,掳走了宋朝徽宗、钦宗,演成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变”。1128—29年金兵大举南侵,1140年金将兀术率兵十五万,在顺昌城外扎寨三十多里;其中且有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南宋初年中兴名相李纲、吕颐浩、赵鼎的财政措施入手,探讨南宋政权从建立到绍兴八年财政困境的解决,是南宋基本稳定和宋金对峙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北宋末年,长期受辽朝统治的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接着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向辽国展开了进攻。已经和辽国弭兵修好一百余年的北宋统治集团,为了从辽朝手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之地、于重和元年(1118年)“遣武义大夫马政由海道使女真,约夹攻辽。”(《宋史·徽宗本纪》)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获,辽国宣告覆亡,而在这之后两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二帝也成了金人的阶下囚。一个世世代代居住在边陲荒徼的弱小民族,何以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纵横捭阖,连灭两个大国?清初思想家王船山认为,辽国是以就尽之运,抗金国锐气方张之师,即使宋朝以倾国之力援助辽国,也不能挽狂澜于既倒,延续辽朝国祚,更不能阻遏金人南下,  相似文献   

10.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卷首《韵略条式》保存了绍兴年间科举试诗的重要声律文献。借助计算机自动标注算法,可以发现绍兴新制主要指向“■平仄平仄”与“■仄平仄仄”两种句式,体现了南宋初科举相对宽松的声律取向。动荡的时局、长期废诗造成的规范意识缺失以及统治者的诗学好尚,是新制创立的主要原因。宋诗声律存在律法与诗法的双重层级,因此绍兴新制未对民间律诗写作产生显著影响。借由绍兴新制,可反思二四异声、拗救等重要诗律命题。量化研究与文献考证相结合,亦有助于揭示诗律演进的关键细节,重新认识近体诗律的多元面向与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宋朝是中国古代市舶司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我们对宋代市舶司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本文试图探讨南宋市舶机构及其官员的设置,并由此对宋代市舶司制度的成熟和衰败,以及南宋泉广贸易地位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市舶机构的设置及称谓北南宋之交,各地最重要的市舶机构多在战乱中存续了下来。它们分别设在两浙路的明州、杭州等地,及福建路的泉州、广南路的广州。南宋时两浙路路一级市舶机构初设于杭州,绍兴二年(1132)三月移至秀州华亭县,称为两浙市舶司或两浙路提举市舶司。南宋初年两浙路  相似文献   

12.
陆游,字务观,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1125年,1210年卒,年八十六。宋孝宗时,曾为枢密院编修,后出知夔严二州。范成大帅蜀,尝奏为参议官。晚年领祠禄。最后家居。所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他生当民族矛盾极端尖锐的时代,金人的势力,节节进迫,而南宋的政权,却掌握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南宋绍兴四年十月的大仪镇之战(包括天长、高邮之战),是一场规模不大但影响却不小的战斗。朱熹说:“只有韩世忠在大仪镇算杀得虏人一阵好。”当时人称誉此战为“中兴武功第一”,并把它列入“十三处战功”。说它是“第一”,显然是不恰当的溢美之词。但事实也确实表明:大仪镇之战不仅在宋军打败金齐的第一次联合进攻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整个宋金战争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学术界对此战尚无深入系统的研究。所以,本文试图作些探讨,欢迎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南宋初,叛将李成盘踞江西,广招亡命之徒,网罗散兵游勇,四出劫掠,残害百姓,害得民不聊生。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抗金名将岳飞奉宋高宗赵构之命,统率大军,从江阴出发,经宜兴、广德、宁国、绩溪、歙县,辗转婺源,过祁门、浮梁,杀奔洪州讨伐李成。  相似文献   

15.
高宗建立南宋后,只图苟安江南,对金人的猖狂侵掠一意求和、退让。但中原人民和一些爱国将领,或组织武装抗金,或统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顽强战斗,谱写了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雄伟篇章。其中,我省吴玠、吴璘弟兄的抗金事迹在史册上也熠熠闪光。 (一) 吴玠(1093—1139年),南宋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甘肃静宁县)人,后因其父葬于庄浪(甘肃庄浪县)水洛城,故迁居水洛。北宋末年,他还不满二十岁,便参加了泾原军。徽宗政和年问,西夏侵犯边地,他作战勇敢,因功补升进义副尉,不久升为队将。曾随军征讨过方腊起义军,因立有战功,升为泾原第十将。靖康初,西夏进攻怀德军,吴玠率领一百余骑追击,出奇制胜,斩敌一  相似文献   

16.
我因写徽州古村落丛书中黟县黄村一书,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在几本书中,都提到黄村始建于宋代的灵惠庙大殿内,原有一块南宋“灵惠庙碑”,《黟县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记载为绍兴十七年立。后来看到另一本书,提到该碑为绍兴二十七年立,毫无疑问,这二者之间,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甚至二者皆错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在有关文章中,还提到此碑记载有当年方腊义军过黟县西武时,对百姓秋毫无犯,使“生灵安业”的内容,故俗称“方腊纪事碑”。  相似文献   

17.
论南宋财政岁入及其与北宋岁入之差异高聪明南宋是北宋的延续,南宋各方面的制度以继承北宋为主,在新的形势下,某些方面的变化则是难免的。这是因为南宋是在北方金人的压迫下建立和稳定下来的,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各项制度也必须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军事制度和为...  相似文献   

18.
明弘治间韩国学者崔溥《漂海录》记载其时绍兴府城其阛阓之繁,人物之盛,三倍于宁波,颇与今人感受和统计数字悬隔;关系绍兴文化在明清时代大发展的绍兴府境人口的兴衰,向亦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参考和审慎解读人口史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占有历史文献指出,明末绍兴府总人口很可能已达600万,与当今绍兴全市人口加上旧属绍兴的余姚、萧山人口规模总和不相上下,保守估计也达460万,今之绍兴市范围1990年的人口在明末已具备七八成;清代盛极而衰之前,绍兴府的人口总量遥居全省第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口压力最大、最紧张的一个地区,今之绍兴市范围在鸦片战争爆发时人口已达430万,太平天国武装进入浙江前更多达478万,创造了迄今没有再现的绍兴人口最高纪录;绍兴文化在明清时期获得大发展,绍兴也在明清时期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摇篮,作为绍兴文化创造主体的绍兴人才之盛堪称登峰造极,有士比鲫鱼多之誉,由庞大人口规模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设若从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体自身运动规律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着主体创作意识和作品间显示的审美特征,去考察唐宋词萌生、发展乃至嬗变的整个进程,那么,自北宋中后期到南宋前期(约略为神宗熙宁初至宁宗开禧末,1068—1207)的一百四十年,可以视为鼎盛阶段,名家蜂起、诸体大备而众美咸集,由之将曲子词这种新兴音乐文学样式推向辉煌的巅峰。不过,两宋词如春兰秋菊,风貌格调各具胜境,形成鲜明差异,则正在于北南宋之交的一段时期,即自北宋钦宗靖康初(1126)到南来高宗绍兴末(1162)的大约三十余年间。  相似文献   

20.
吕本中,字居仁,号紫微,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世称东莱先生,是“江西诗派”发展期的最著名的诗人。他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五年(1145)。由于诗人经历了北宋末南宋初纷乱剧烈的社会动荡,其诗作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比他的前辈诗人表现得更为强烈。从现存《东莱先生诗集》20卷(计1157首)、《外集》3卷(计175首)的全部诗作来看,题材相当广泛,或记叙重大事件,或刻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