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点绛唇》“蹴罢秋千”一词,是否出自李清照的手笔,历来看法不一。《词林万选》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李清照作,《古今词统》等七种古本认为是无名氏作,明人杨金刊本《草堂诗余》认为是苏轼作,明人茅暎撰本《词的》认为是周邦彦作,近人赵万里辑本《漱玉词》批云:“词意浅薄,不似他作”。19S9年版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认定是李作,评价颇高。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辑本《李清照集》和同年脱稿的王学初先生《李清照集校注》  相似文献   

2.
“同志”一词并非现代语言的产物。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注脚:“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同时代的王充在《论衡》中有“好友同志”之语。元初名医朱丹溪在《格致馀论》一书的“饮食色欲箴序”中也写道:“饮食之欲,于身尤切……因作饮食色欲二箴,以示弟侄;并告诸同志云。”可见,古人用“同志”来表达的是志同道合的意思。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的《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用“同志”这个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一大”通…  相似文献   

3.
清初词人朱彝尊辑《词综》二十六卷,汪森增补十卷,合共三十六卷。收录唐、五代、宋、金、元词2253首,作者659人。为一部著名词选。该书卷二十“周密”名下注云: “有《草窗词》二卷,一名《蘋洲渔笛谱》,”此说一出,相沿成习,讹误传承,无人细究,几成定论,贻误非浅。 修订本《辞源》四册“蘋洲渔笛谱”条云;“元·周密撰。二卷。密,南宋末人,号草窗,故其词集又名《草窗词》。” 1989年版《辞海》再订本上册草部“蘋洲渔笛谱”条释文云:“又名《草窗词》。词集名。宋末周密(号草窗)作。二卷。朱孝臧《疆村丛书》本,于二卷外,收有清·江昱所辑《集外词》一卷及考证,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而“草窗词”条更直注为:“即《蘋洲渔笛谱》”。 以上三书同执一词,皆以《蘋洲渔笛谱》与《草窗词》为异名同书。而考校实际则不然。看来,颇有考辨以正视听之必要了。 两书皆收入《丛书集成》初编,《草窗词》编号  相似文献   

4.
《全清词·顺康卷》第四册收有吴骐(字日千)的《留穷词·庄天申作送穷词,日千反之》《留穷词·天申又送,日千又留》,这是吴骐反其意而酬和庄永祚(字天申)的《菩萨蛮·送穷词》《菩萨蛮·又送词》而作,后来还有赵虎文酬和的《西江月·代穷为答》。然而,笔者查阅了《词律》《钦定词谱》《中国词学大辞典》以及《全唐五代词》《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等,却没有找到“留穷词”这个词牌。《全明词》第三册也收录了吴骐这两首词,词牌却作《西江月》。笔者认为“留穷词”不是词牌,吴骐这两首词的词牌应是《西江月》。  相似文献   

5.
“黎民”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主要有三种解说。第一种,《诗·云汉》郑玄笺“黎,众也。”第二种,黑发的人。《孟子·梁惠王》朱熹注:“黎,黑色。黎民,黑发之人,犹秦言黔首世。”第三种,黎族人民,杨筠如《尚书诂》:“黎民当即九黎之民。”上述三说,乃循《诗》、《书》、《孟子》三书行文作解,故歧义纷出。今人释“黎民”一词,大凡因循上述三说,未察其本原。弄清“黎民”一词的本义,“黎”字是关键。就目前而言,甲骨文和金文中尚未确认是否有“黎”字。因此,最权威的解释莫过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云:“…  相似文献   

6.
接受南京师范大学、学苑出版社的联合委托,为《增订注释全宋词)}中的王安石至陈偕诸人的词作增订及注释。其中王安石词仅29首(《清平乐·留春不住)}一作王安国词),却注出一身冷汗。首先是“大谈禅宗的哲学和心理学”(钱钟书语)的11首:《雨霖铃)、《诉衷情)、《南乡于》(之一)、《望江南》,要注几乎离不开《宗教词典》、《佛学大辞典》。有的看起来很普通的词语,注起来却颇费踌躇,如《雨霖铃》中“贪他眼花阳艳”之“阳艳”,起初把它看成与“眼中之花”同一性质,认为如“太阳之艳”,后来读书偶见“阳炎”一词,解作“即…  相似文献   

7.
<正>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乙本写于  相似文献   

8.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 :“其于所不知 ,盖阙如也。”对于“盖阙如”有两种理解 :( 1)“盖”是表推测的情态副词 ,“阙”和词尾“如”组成附加式合成词“阙如”。 ( 2 )“盖阙”是联绵词 ,与“如”组成“盖阙如”。段玉裁持后一种观点 ,他作注说 :此用《论语·子路篇》语。“盖”“阙”叠韵字。……“盖”旧音如“割” ,《汉书·儒林传》曰 :“疑者丘盖不言。”……“丘盖”荀卿书作“区盖”。“丘”“区”“阙”三字双声。段氏指出《说文》是用《论语·子路》的典故 ,并提示我们“(盖 )阙如”这个词还牵涉到《荀子》和《汉书》用例。我们…  相似文献   

9.
《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1998年2月第2月第2次印刷,以下简称《笺注》)是第一本将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全部注释的著作。它以冯统《饮水词》所收348首为依据,按爱情篇、友情篇、塞上篇、江南篇、咏物篇、咏史篇和杂感篇七大类分类编排,于每首词后先作“说明”,后出“注释”。“说明”类似简评,颇中肯綮,给人启迪。“注释”则大多精当准确。然而,笔者捧读《笺注》时发现  相似文献   

10.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23,(2):143-151
正如《渔歌》在张志和等与日人唱和中互补完成格式规定,《忆江南》格式也是在白居易与刘禹锡唱和题名互证中完成。《忆江南》“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将文字词与音乐曲调作区别,关联“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之句乃“每首五句”之句,说明刘禹锡和白居易词已有文字规定格式,而“曲拍”只是指《忆江南》曲调,类似后世之词谱,无音乐功能,“曲拍为句”的实际意义指依词式填词,而非依曲调填词。刘禹锡所和白居易“春词”《忆江南》当为二首,而“山寺月中寻桂子”是“秋词”内容,不在和诗范围之内,刘诗没有遗逸。《忆江南》调名异题,说明初词依调填词方式与音乐的关联,后变为依词填词与音乐分离的词体创作状态;而调名随内容而易名,反映了词由调名与内容一致向内容与调名分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岳飞的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篇豪情满怀,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杰作。几百年来,它一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二十多年前,余嘉锡先生在其所著《四库提要辨正》一书中,对这首词的作者提出了疑问。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先生对此做了进一步的考辨和论证,断定它不是岳飞写的,而是“明代弘治年间人托拟之作”。①近年来,台湾、香港和大陆的学者又重新提出了这个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讨论中,一些学者同意余、夏二先生的意见,断定这首词“什九不是岳飞作的”②;另一些学者不赞成上述看法,认为“满江红词是岳飞作品的杰作”。③两种意见孰是孰非,目前还无定论。  相似文献   

12.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蔡伯世曰:‘子野词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词。情词相称者,少游一人而已。’”《四库全书提要》评论淮海词:“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或说“情词相称”,或说“情韵兼胜”,都肯定了秦观词的情,而且把他的词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评价秦观所抒发的情感呢?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秦观词中的情感体验及其表现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正确评价其审美价值。一、审美主体的悲伤情感的特征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我国  相似文献   

13.
<正>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赵万里辑《漱玉词》说:“案汲古阁未刻本《漱玉词》收之,‘染’作‘点’,词意浅显,亦不似他作。”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按以词意判断真伪,恐不甚妥,兹仍作清照词,不列入存疑词内。”《全宋词》收入李清照词,注见《花草粹编》卷二。《四库总目提要》称《花草粹编》为明陈耀文编:“耀文于明代诸人中犹讲考证之学”,有“衷辑之功”。现仍作为清照词。这首词语言浅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想象力。一开头写在卖花担上买得一枝花,但不说买得一枝花,却说“买得一枝春欲放”,就写得有  相似文献   

14.
王越与《满江红》词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邓广铭同志《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在《文史哲》发表后,博得海内外的好评,对《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的怀疑,基本上可打消了。但文中对王越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跟《满江红》词无关?论证还不够充分,我想作些补充。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同志写了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我曾提出不同意见。夏承焘同志又写了《再谈岳飞满江红词》(见1962年10月21日《浙江日报》),作了答辨。他说:“我写《岳飞满江红词考辨》那篇小文,最初是受余嘉锡教授《四库提要辨正》的启发;后来捡得《明史》弘治十一年王越在贺兰山大破鞑靼族的记载,和岳飞《满江红》出现的年代只相差四年,触悟这两者可能会有关系。”那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夏承焘同志说:“这是明代汉族在贺兰山抵抗鞑靼族的第一回胜仗,其时间就在赵宽写这首《满江红》  相似文献   

15.
<正> 《漱玉词》是艺苑的一束奇葩,它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誉满词坛,被人称为“易安体”,但“易安体”的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并不一致。这里拟就这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些同志主张把“易安体”区分为思想内容和艺术意境创造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唐玲玲先生在《论易安体》中说:“李清照的词被誉为‘易安体’,体现在内容方面,她的词既包含着个人身世之感,也有国破家亡之痛。”“虽然没有写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但它却以真切的情思拨动了爱国志士的心弦。侯?、辛弃疾仿效易安体,所取正是这个意义”。诚然,  相似文献   

16.
<正> 例言一、《愚鼓词》系王船山先生词集之一,内分《前愚鼓乐》和《后愚鼓乐》两部分。《前愚鼓乐》为鹧鸪天词十首,《后愚鼓乐》为渔家傲词十六首,最后并附有和青原药地大师《十二时歌》一首。它是用道家乐歌形式阐述内丹丹法,借以抒怀之作。金陵刻本卷首题“夕堂戏墨卷八”。《船山遗书》金陵刻本和太平洋书局排印本及邓显鹤《船山著述目录》均列入“子类”。中华书局《王船山先生诗文集》作为附录列在末  相似文献   

17.
《西江诗话》卷二载: “山色有无中”王维诗也,欧公《平山堂词》用此一句。东坡爱之,作《水调歌头》,乃云“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这是以诗句入词的显明例证之一。王维的《汉江临眺》全诗是: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呢?称其为“稼轩词之冠”的陈廷焯(见《白雨斋词话》)没有说,赞其“语语有境界”的王国维(见《人间词话》)没有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秆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词论》所说“词别是一家”,系针对苏轼等人而发。其实,早在她之前,苏轼同时代人陈师道、晁补之和张耒诸人便指出过“子瞻以诗为词”、“先生(东坡)词似诗”、“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李清照正是根据这种流行的议论提出自己的命题。“词别是一家”,即词有别于诗,其论点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试论宋词所带有的“南方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在研究宋代词史的过程中,人们常会接触到一个颇为奇特然而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男子作闺音”(田同之《西圃词说》语)的问题——明明作者是一些男性,而词中口吻却活象是女子! 拿两个典型的例子来看: 晏殊,史称他禀性“刚简”(《宋史》本传),然而却写出了这样的小词:“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这就难怪蒲传正要说他好作“妇人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