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 1”事件对以美国安全观为主导的传统国际安全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给国际安全的内涵带来重大调整 ,使人们从新的视角对“9·1 1”事件引发的国际安全危机做出重新解构 ,“9·1 1”事件引起的美国国际安全战略的大变动引发了国际安全格局的大变动 ,这种国际安全格局大变动的主要作用点是大国关系。同时“9·1 1”事件后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动与中国所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又是需要认真加以思考的。  相似文献   

2.
2001年的日本     
在 2 0 0 1年即将结束之际 ,日本终于熬过了一个萧条之年 ,这是日益恶化的经济条件和“9·1 1”恐怖袭击造成的恶果。在日本 ,惟一的亮点就是政府官员的更替。就国际形势而言 ,在 9月 1 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之后 ,日本面临着一次难得的机会 ,即在参与解决国际危机的过程中一展身手在这方面 ,政府派遣了一支海军舰队开赴印度洋 ,其行动之快令人惊讶。较之海湾战争 ,政府的行动更为迅捷。然而 ,恐怖主义的袭击以及随后发生的战争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许多消极因素 ,促使日趋恶化的经济衰退一步步走向深渊。在许多人看来 ,日本经济在 2 0 0 1年似…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 11”事件发生后 ,随着美国确定阿富汗塔利班为军事打击的目标 ,其南亚政策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如何准确把握美国南亚政策今后的走向 ,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一、“9· 1 1”事件前美国的南亚政策近年来 ,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美国对其南亚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在克林顿执政后期 ,这种调整已经显现出较大的力度。这就是彻底改变冷战时期“美巴轴心”的战略关系 ,以及冷战结束初期“印巴均衡”的平行政策 ,转而奉行“重印轻巴”的倾斜政策。1 布什上台伊始 ,美国南亚政策“扬印抑巴”的趋势更加明显 ,不仅出…  相似文献   

4.
国际恐怖主义从 2 0世纪 60年代末开始泛滥 ,而中东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盛行的地区 ,许多重大的国际恐怖主义事件都与中东密切相关。长期存在的阿以争端 ,美国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 ,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对伊斯兰教义的曲解以及中东长期存在的贫困问题都是导致中东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温床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同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作战;同时还不断向关内,主要是向华北扩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由华北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华东、华中和华南,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整个战争持续长达十四年之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恰当的名称能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恰当的名称则具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 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美国经济从高涨到衰退有其必然性。“9·11” 事件加速美国经济滑向衰退,并可能使美国面临信息社会的第一场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内需乏力,外需不振,更趋恶化。我国出口的国际经济环境严峻,但总体上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将小于东亚其他主要国家,一些机遇和有利条件有待利用。  相似文献   

7.
萨缪尔·亨廷顿9·11之后谈"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 1之后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声名大振 ,他的曾引起激烈争论的著作《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在出版 5年之后 ,一下子跃升为美国最畅销书之一。美国国内外的许多人都在纷纷谈论 9·1 1是否是“文明的冲突”的象征或前奏 ,亨廷顿本人因此受到各种媒体的争相采访。  相似文献   

8.
由于区域研究的衰落 ,当前美国的许多领袖人物发现自己对于新世纪外交政策的要求毫无准备。2 0 0 1年的“9.1 1事件”是一个警钟———不仅就恐怖主义的威胁提出了警告 ,而且使我们关注我们教育美国人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这一事件加强了发生在像阿富汗这样的遥远地区的事件对美国的影响 ,也暴露出我们对于中东、伊斯兰和相关问题的了解是多么不够 ,以至于无法应对我们所面对的世界。当恐怖袭击发生时 ,整个美国政府中只有极少数美国外交官能听得懂在阿拉伯语频道上频繁播出的本·拉登录像中的阿拉伯语。进入伊拉克的美国军队对那里的文化缺…  相似文献   

9.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夏旭东,于晓蔚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虽然早在1983年就发生过胡娜事件①,甚至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也有方励之到美国大使馆避难的事情。但是,在冷战时期,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攻击目标是针对苏联。在1989年“6·4”事件后,才把人...  相似文献   

10.
佘华 《日本学刊》2001,(2):139-143
20 0 0年 1 2月 1 1日 ,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因与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麦克迪尔米德成功地研制了具有传导性的聚合塑料而分享了 2 0 0 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称“这一业绩是革命性的”,“也许有一天它会使人们的提包中的电脑缩小到手表那样大”。导电性塑料的发现 ,开拓了科技研究的重要领域 ,为丰富人类的生活做出了贡献。从“失败”中获益白川英树 1 93 6年出生于东京 ,1 961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大学院理工学科 ,获工学博士学位。 1 976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任研究员。1 982年任筑波大学教授。2 0 0 …  相似文献   

11.
九一一事件后 ,南亚国家作为反恐战线的前沿 ,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同时 ,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 ,也积极抢占南亚这一反恐战线前沿 ,并参与和协助南亚诸国反恐。一、印美军事合作迅速升温九一一事件后 ,由于印度对美国打击恐怖主义采取了不遗余力的支持政策 ,美国也因此解除了 1998年以来对印度实施的军事制裁。从此 ,一度在冷战时期疏远的两国关系 ,尤其是军事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用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总司令丹尼斯·布莱尔的话说 ,现在印美两国在安全和军事合作方面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 )防务接触频繁 ,军事对话加强…  相似文献   

12.
论一战至“九·一八”前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及其特征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陈景彦前苏联学者斯拉德科夫斯基曾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日本帝国主义提供了短时期在中国经济中奠定统治地位的可能性"①。毫无疑问,从一战开始至"九·一八"日本武装侵略东北,这是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安东尼奥·葛兰西逝世50周年,1987年11月28—29日,在东京意大利文化会馆举行“安东尼奥·葛兰西和当代”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日本中央大学、东京大学、神奈川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等校教授发起,由日本社会思想史学会、意大利葛兰西研究所和东京意大利文化会馆共同主办。第1日与会人数多达300余人;第2日分组讨论也有250余人。其中主要是日本学者,从国外邀请的只有5名代表:意大利的葛兰西研  相似文献   

14.
保守主义思潮涌动下的美国霸权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回潮并得势,深刻地影响甚至制约了布什政府外交思维方式,表现于布什班子对美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的判断比克林顿政府要严峻得多。“9·11”更使得清除恐怖主义现实威胁为压倒一切的“新生使命”的共和党政府,在反恐外交方面尽显强硬倾向。保守主义思潮涌动下的霸权外交会当然会兼顾反恐与谋霸的关系,建立一个美国主导的“新世界秩序”才是新世纪霸权战略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5日,《朝日新闻》的“天声人语”栏云:“值此反思日本偷袭珍珠港50周年之际,必须联想到今年也是柳条湖事件60周年。60年前,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自此,日本在侵略中国大陆、在亚洲土地上采取种种行径的延长线上,愈滑愈远,终于发展到偷袭轰炸珍珠港。”事实全然如此。“九·一八事变”是走向日中全面战争的开端,对由这一事件引发带来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各种侵略罪行,有必要具体地加以究明反省。作为一个当年曾出现在中国东北战场上的日本兵,展读“天声人语”言及的谛见,油然勾起我深深的回  相似文献   

16.
未被认识的远方国家——日本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涉及日本的章节为数不多。“日本”这个名称,最初是出现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其中有两处关于6:1或8:1的金银比价“在中国和日本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初”的叙述。这是马克思为研究古代金银比价问题从法国历史学家杜罗·德·拉·马尔的著作《罗马人的政治经济学》中引用的。两年后,这一引文在正式  相似文献   

17.
何兰 《学术交流》2002,5(2):133-135
所谓“狄克逊事件”,是指1933年12月,德国新任驻日本大使冯·狄克逊拟应日本之邀访问伪满洲国之事件。这是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对伪满“不承认”政策受到的一次严重冲击,也是德国外交部内部发生的政治“地震”。  相似文献   

18.
哲学·推裸煞·;、:,:、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甘学视角.“·····一 ··············一·衡“·‘如吟朴拟掷伟喀丈92;1)论理性创造·…币‘张在橄;李泽普丈92.1)论鲁迅的家庭教育思想““”陈瑞琳(9 2 .2)矛盾思维与立法实践…”一王干才(9 2.4)政治拳‘,、经济学试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间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王圣学(92.1)论“和平演变扣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二‘.”‘’二‘二“·······……李水莲(9 2.2)政治陷井:鼓吹在中国实行多党制 —兼驳“政治多元化”··..........…… …  相似文献   

19.
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七·七”芦沟桥事变,把“九·一八”事变后开始的侵华战争迅速扩大到全中国。对于深受这场侵略战争之害的亿万中国人民,以及尊重历史事实,站在正义立场的大多数日本人民来说,“七·七”事变的性质和起因那是十分清楚的。然而时至今日,仍有那么一些人,违背历史事实,甚至颠倒是非,在这个问题上大作文章,把挑起“七·七”事变的责任推给中国方面。不管这样做的人是有意还是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这段历史,人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易显石、张德良、陈崇桥、李鸿钧合著的《“九·一八”事变史》一书,较完整地记述了这段历史,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引起了美国、苏联,特别是日本学者的关注。1985年5月,日本新时代出版社给辽宁人民出版社来信,请求出版日文版《“九·一八”事变史》。1986年8月10日该书日文版在日本发行后,引起热烈的反响,受到广泛好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周刊读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