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南联大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西南联大校史的简要回顾,对西南联大鲜明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进行了总结,从而揭示出其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西南联大人文主义教育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南联大的管理者将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中西融合独具特色的人文主义管理思想。西南联大以人格的完善为教育目的,实施通才教育的人才培养观,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和学生自治为核心的民主管理思想,充分体现了西南联大中西合璧的人文主义教育管理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3.
"以质为重"是西南联大办学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联大办学成功的内决因素。这一理念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对西南联大"以质为重"本科办学理念的内涵、源流进行探究,以进一步挖掘西南联大成功办学的深层次原因,并给我国当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西南联大的师资管理及历史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剑秋 《学术探索》2002,(2):115-117
西南联大办学成绩斐然 ,这与其所采用的师资管理密不可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西南联大的师资管理特点 ,并对借鉴西南联大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大学师资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南联大的办学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回顾了西南联大的办学历程,从四个方面概括了西南联大的办学经验,由此而得出办好大学的四点启示,即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师资队伍、科学的管理模式、卓越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6.
江渝 《天府新论》2011,(5):128-132
抗战期间,由内迁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联合而成的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战争条件下,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并且以令世人瞩目的突出成绩,取得了"三个一相加之和大于三"的办学成效。文章对西南联大"一联即合"、"一联到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期为我们今天高等学校的办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段鑫 《理论界》2009,(2):207-208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在昆办学的八年之间,虽受日本之严密封锁,但一直没有中断过与世界的联系.1944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奉命使华,曾来云南访问,在滇期间参观了西南联大,并在云南大学发表了演讲,是民国时期访问云南的最高级别的外国官员.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华莱士访华的目的、访问西南联大的经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有的史料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8.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联大以其“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书写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建构“学术社会”的理想。其时的知识分子,以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术理念的捍卫和实践,创造了中国现代教育文化思想史上的奇迹,作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西南联大是中国战时思想、学术和教育最活跃的地方,当年的学生郑敏受其深刻的影响,其中德国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诗歌中生命体验、观看事物的角度、十四行诗对20世纪40年代郑敏的诗歌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执校西南联大的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是否具有通识教育的理念与认同(尤其是张伯苓是否赞成通识教育),是西南联大史研究中的一个命题。西南联大能够实施通识教育,深层次上的主要原因是居于西南联大最高领导层的"三常委"有着通识教育理念的认同。这种认同,集中体现在:"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健强体魄,担当重任;文理兼融,博通为先;团体协作,消除涣散;陶冶情操,提高素养"五个方面。它表明西南联大要培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品行高尚、判断独立、身体素质良好、情趣丰富高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全面发展的人。西南联大人才培养的成就及其学子的成长体悟,充分说明通识教育是高质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