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深入研究党内和谐问题,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党内和谐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党内和谐这一命题的现实针对性;指出实现党内和谐的主要途径为:发扬党内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关爱党员机制,确保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提出要积极营造党内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党员的和谐修养,并就此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龚晨 《创新》2007,1(5):67-71
党的自身文化建设与党内关系和谐紧密相连,党内和谐孕育升华党内先进文化,党内先进文化促进党内和谐;实现党内和谐,必然要求党加强自身的党内文化建设,必然要求党内具有先进文化。文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党内文化建设;全球化背景下,党内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构建党内和谐必须加强党内和谐文化建设,将"四个坚持"进行到底,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激发两大动力、坚持抓好四个着力点和坚持"五个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刍议工人阶级政党党内关系的运行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呈伟 《社科纵横》2009,(7):5-7,16
党内法制和党内文化是工人阶级政党党内关系的主要运行规范。以党章为中心以其它党内法规与之相配套的党内法制体系,不仅对党内关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作了详细规定,还对党内关系相互之间应该如何处理作了明确说明;党内文化则对整个党的全部行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协调党内关系的精神纽带与软规范。党内法制和党内文化的规范为实现党内关系的和谐提供了条件,但仅有这些条件还不是很充分,遵循政党法治治理模式,实现依法治党,能够更好地帮助工人阶级政党达成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党内关系,是党内和谐的基本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我党在处理党内关系上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有深刻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正确处理党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今构建党内和谐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连喜 《探求》2007,2(5):19-26
以党内民主推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涵;保持党的民主性先进品格,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题中之义。而在干部工作中扩大民主是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圳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该项制度,以此来推动深圳各项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党内民主建设,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进行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方法、新举措,全面提升了党内民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梳理和探究胡锦涛同志发展党内民主路径思想,对总结和积累党内民主建设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理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理顺群众情绪,消除党群干群之间的不和谐因素中具有导向功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推动功能;在保持政治稳定诸多非经济因素中具有保证功能.扎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围绕如下四方面展开: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将工作重心后移到干部监督的环节上;加强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推进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民主化进程;明确基层党组织工作定位,增强党的凝聚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堵塞买官卖官的渠道.  相似文献   

9.
詹秀玲 《创新》2009,3(10):67-70
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党员是党组织的"主人",是党的建设的主体和党内权力的源泉。尊重和保证党员在党内生活的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实践也证明,保证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现实生长点,现阶段需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为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党内民主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论党内监督     
怎样搞好和加强党内监督,这不仅是当前我们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也是治理党内外腐败现象,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应当引起全党同志的高度重视。一、党内监督的历史和现状党内监督是随现代意义的政党的出现而出现的。党内监督是相对于党外的行政监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不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还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从1988年至1989年,就有12个县(市、区)开展党内民主的实践探索,但由于改革遇到阻力,不少地方停止了试点;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对党内民主的实践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探索,更多的地方加入了党内民主实践的行列.地方党内民主实践的效果究竟如何,从雅安的个案来看,虽然党内民主的实践有一定的成效,但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生命力源于其独特的党建文化。党建文化由党的政权理念、政治心理、价值取向、历史传统、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伦理道德、标识符号等范畴所构成。党建文化具有凝聚党内团结和谐、推动政党政治进步和引领社会文化发展等重要作用。当前党建文化面临着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新形势下加强党建文化建设是延伸党的建设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管黎荔  薛建康  李磊 《社科纵横》2009,24(2):16-17,20
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对于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它是党对不同时期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在适应当代民主潮流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陈云云 《创新》2010,4(6):26-29
协商民主与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党内协商民主对当前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虽然协商民主并非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惟一路径,但党内民主的推进无疑可以借鉴协商民主的若干合理之处。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从协商民主中汲取符合国情和党情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有益的元素,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相互关联性和互动性.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一条切合实际、现实可行、易于见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之路,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谭凤娥 《社科纵横》2013,(3):143-145
把"心理疏导"理念与党内关怀工作联系起来,不仅使其内涵得到了深化,而且,彰显了党中央的人本情怀,对于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机制拓展了工作视野,有利于促进党员队伍内心和谐,从而更好地促进党内和谐,更加充分地发挥高校党员在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车金良 《社科纵横》2011,26(4):10-13
在共建和谐的视阈下,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苦口良药,是及时化解矛盾、增进党内和谐的有效途径。针对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实际状况,从透视基层党员的健康个性和心理素质着眼。深入调查党内开展批评的难点问题,深刻剖析亟待消除的种种心理障碍,仔细分析苦口良药的特有功能,旨在积极探讨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开展批评的难点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党内出现、存在着腐败现象的这一客观事实,引起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忧虑和关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清除党内腐败现象,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首先从中央做起,下决心抓了一批大案要案的查处,惩一儆百,大快人心。然而,清除党内腐败现象,毕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清除党内腐败现象的有效途径,加强党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如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如何使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上升到新的水平.围绕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广州市海珠区工作实际,提出若干完善和发挥党代表职能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周福振 《社科纵横》2011,26(1):17-19
听证咨询制来源于西方的民主制度,是通过协商民主实现公民自由的一种重要制度。现阶段我国在公共服务、法制建设、民生建设等诸领域进行了听证咨询的实践,但是中共在党内事务中明确实行听证咨询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又促进党内民主。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是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共长期实行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的领导体制,党内缺乏听证咨询制度的民主传统,因而要真正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需要明确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的范围、程序,实现从程序正义到结果正义,从而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