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科建设已经走过了六十个多个年头,在一代代民大人的不断努力和推动下,民族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已形成了民族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相互结合、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说,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学科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当前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陈玉屏教授认为,主要是研究方向分散和理论研究稍显不足。今后应该在如何凝炼研究方向,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以及加强理论研究方面再作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西南研究与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青海  相似文献   

3.
《民族学刊》2012,(3):F000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彝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民族学是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五个学科是四川省重点二级学科,其中民族学同时也是国家民委重点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4.
把握发展机遇 创造非凡业绩 西南民族大学是在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国家民委、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自1951年6月1日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开拓奋斗,西南民族大学已由建校之初仅有30余名教职员工、500多名学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16日,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6月1日,西南民族大学迎来52周岁华诞;位于双流航空港的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即将落成,将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为此,学校的校友纷纷来函,以表心声。现选摘部分登载,谨表谢意!  相似文献   

6.
《民族学刊》2014,(5):F0002-F0002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相似文献   

7.
王美英 《民族学刊》2022,13(10):121-127, 14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高校民族学研究生学位点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实践人才,堪当民族复兴大业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细做实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思政教育途径、教研形式、学术交流方式、学位论文选题等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取得了一些实效。当前,民族学研究生创新教育仍亟须破解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学术阵地建设、合作实践基地机制构建等方面的难题,应加强创新引领,着力把民族学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育人阵地,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民族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1年11月30日上午,广西民族大学在科技楼206会议室召开会议研讨"民族学博士点学科建设"相关问题。会议主要讨论学校民族学博士点学科建设进展情况及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袁鼎生副校长主持会议,发展规划处、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领导班子及学科带头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杨正文 《民族研究》2007,(3):103-104
由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杂志社共同举办的"历史·现状·发展: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于2007年4月14日至15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西南民族大学在新世纪里能否承载重任一路顺风扬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班子能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对民族高校提出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面对已有近50年发展历史的我校,改革发展的形势比一般院校更为严峻。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我们认为:“不发展要落后,发展慢了也要落后”,不进则退,落后则亡。学校领导班子认真、科学地总结了西南民大长期的办学经验,分析了学校发展所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果断提出了“发展是西南民族大学执教兴校的第一要…  相似文献   

11.
《民族学刊》2014,5(5):2
西南民族大学综合文献馆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三十五种左右的文字,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形式多样的各民族古籍文献。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研究中心综合文献馆建立于2008年,以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少数民族文献为其长期目标,展示少数民族文献发展的历史轨迹。收藏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傣族贝叶经等珍稀民族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献数字化馆 本馆是以民族文献研究中心丰富的馆藏文献为基础,利用TBRC(藏传佛教资料信息中心)等国外机构的先进技术,建设包括电子文档、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形式的少数民族文献数字化据库和网络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12.
法学院 《民族学刊》2011,2(2):2-F0002,F0003
历史与现状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教育始于1952年为培训民族地区司法干部而兴办的“司法专业”。1986年成立法律系,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2000年法学院设立。  相似文献   

13.
民族研究所成立30年来,民族学和民族史学科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逐步成熟到今天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的阶段.在青海民族大学全力推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之际,青海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迎来了30周年庆典.  相似文献   

14.
肖坤冰 《民族研究》2012,(4):105-106
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田野、历史与理论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刊》2012,3(3):2
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建院来已形成了以民族学一级学科为中心,包括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宗教学、民俗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藏学、  相似文献   

16.
王珏 《民族学刊》2013,4(5):83-84
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是学术的研讨会,也是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西南,是一个地名的概念,也是学术的概念,是人类学富饶的学术资源。没有对西南民族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积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就失去了很多的内容(刘世哲语)。西南民族大学已经连续五年举办了五届的“西南论坛”。2013年6月17日,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来自30多个省区,共有7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学者来自53个单位,提交论文有66篇。讨论分为如下五个单元进行:  相似文献   

17.
民研院 《民族学刊》2013,4(4):2-498
2013年6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西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8.
白冰  王珏 《民族研究》2015,(3):121-12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民族互动、社会治理与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  相似文献   

19.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1,2(4):4-F0002
2011年5月30日,在西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康藏文化研究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0.
《民族学刊》2014,5(3):2-F0002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文献馆(原名彝学文献中心)创建于2005年5月,该馆以“救书、救人、救学科”为宗旨,其主要职能是通过调查、征集、收藏和展示彝文文献,开展彝文文献的抢救、保护、整理、编目、翻译、研究工作。彝学文献馆目前收藏有6000余册彝文文献,包括彝文古籍原件、古籍插图与民间绘画、电子数据库、复印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