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尹响  郭曼琦  吉娜 《民族学刊》2023,(8):1-12+156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最显著区别。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经济基础和本质要求,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而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深刻分析共同富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及高质量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和逻辑关系,考察民族地区八省(区)的高质量发展现状以及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从顶层设计、产业现代化、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增强“五个认同”等五个维度提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同步实现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青海不同民族近年来收入分配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基尼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青海主要民族的收入分配差距进行测度与评价,并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缩小青海省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收入得到了较大改善并获得了明显增长,但与非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1999年开始,理论界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湖南民族地区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任务还十分艰巨。根据目前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当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关键:一是要继续提高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的效益,增强农业和农村的内部增收能力;二是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具体来讲,要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围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快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从近期来看,调整优化民族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仍…  相似文献   

5.
吴笑语  蒋远胜 《民族学刊》2022,13(3):20-28, 140
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地区的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指导。农村土地流转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对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相当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CFPS2018年的调查数据进行评估,来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平均纯收入的影响。实证证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地提高民族地区进行流转家庭的收入水平。考虑到土地流转也可能导致农户之间形成收入分化,造成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本文进一步运用分位数回归(QR)法,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分布在不同收入分位数上的农户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效应更加明显,有助于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应继续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降低流转准入门槛,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缩小收入差距,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7.
8.
《民族论坛》2011,(2):5-5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在会上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杨晶在报告中提出,加大中央财政投资力度,重点帮助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  相似文献   

9.
丁赛 《民族研究》2012,(3):24-34,107,108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委托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2007年所做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宁夏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汉族和回族劳动人口,证实了汉族男性和汉族女性、回族男性和回族女性间在就业和工资收入上存在差异,并就汉族和回族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一些计量分析方法解释了形成差异的原因。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内部的性别收入差异明显大于汉族内部的性别收入差异。计算结果说明宁夏劳动力市场中对女性存在性别歧视;汉族女性的收入歧视指数大于回族女性的收入歧视指数。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在城市就业率、行业、所在部门、职业种类等对汉族和回族,以及汉族和回族的不同性别的就业和收入差异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因果关系检验构建了模型,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政策短期效应较好,而城镇化政策长期效应更为显著。最后,就如何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使农民收入增长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是湖南旅游资源富集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南省旅游局加大了对全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持,特别是《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两个核心、三大板块、四条黄金旅游带”格局中,把民族地区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并且还在全省民族地区重点开发了一批古村、古镇、古民居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在党和国家民族平等以及使用语言文字平等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民族出版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出版、印刷、发行功能完备,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图书出版体系。  相似文献   

13.
吴铀生 《民族学刊》2013,4(6):14-17,93-95
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区域资源综合开发和整体开发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血脉和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要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整合与综合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才能最终促进四川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四川民族地区将进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加强民族地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出发,阐述了推进传统特色农牧业向现代特色农牧业跨越,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舒群 《民族学刊》2021,12(11):50-56, 12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四川阶段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以毛泽东民族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民族领导力。中国共产党民族领导力实践体现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四个方面,具备清晰的主体、内容和客体构成,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的民族领导力实践是党的民族领导力初步形成时期。长征时期党的民族领导力在四川民族地区的实践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源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领导力,也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民族领导力从民族独立到多元一体,再发展到共同体,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领导力的人民性、民主性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论规范,通过分析大量民族地区环境治理的相关经验资料,总结出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分为支持式行为、顺应式行为、规避式行为、象征式行为,由此构成了一种"冲突型的政府行为结构"。本文分析了这四种政府行为内在的生成逻辑。民族地区环境治理的特殊性,使这种"冲突型行为结构"得以形成,并被继续强化。应当在两个层次上、通过两种途径,逐步实现民族地区环境治理中政府行为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结构的演进和制度结构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创新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四川特色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面临着地理和空间的巨大障碍,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面临巨大挑战.在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国际贸易积极影响的基础上,辩证分析了四川民族地区对外贸易利用信息技术的有力条件和制约因素,并在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加大信息和外贸专业人才培养力...  相似文献   

19.
刘璐琳  张蕾 《民族学刊》2023,14(1):68-74, 147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支撑。研究发现,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的逻辑,当前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瓶颈问题突出、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要素分配不协调、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应加快民族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坚定走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富民之路,推动乡村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乡村产业振兴中促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实现现代化,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与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民族地区处于长江、黄河上游的特殊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它在西部大开发中以生态环境治理为目标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四川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这一特殊地位出发,分析了国家区域经济分工中四川民族地区的地位变化对四川民族地区的影响,指出四川民族地区的发展方向是建立生态经济体系,并提出了为四川民族地区的生态公共产品定价、建立生态公共产品价格支付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