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无论是传统的“传话”教育,还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都未能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哲学上的“对话”理论虽早已被运用于教育领域,但师生之间“对话”的特性与比较优势并未得到深入的阐释与有效的运用。充分展开师生间的“对话”,将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教学法尊重人的对话权利,以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参与课堂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实现了师生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生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对话合作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是师生对话必不可少的条件。对话过程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意义的过程。师生对话增加了学生的道德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强了学生的道德意志,促进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教学法尊重人的对话权利,以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参与课堂的实践策略,有效地实现了师生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出发 ,探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 ,并提出打通三者对话路径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复杂性,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教育目的等决定了它必须突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主客体对立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主体间性强调师生主体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往,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在主体间性语境下,学生在人文知识的浸润下塑造优秀的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践行人文行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语言在本质上是理解和对话的过程,而理想的交往也是对话与理解的过程。语言和师生交往是同构的,师生之间的交往在许多方面都暗示出语言的对话及理解的特性。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世界中,语言则更多地充当了相互交际的工具和手段,没有为教师与学生构建存在之家。从人的存在之视角理解语言,建构富有意义的语言世界,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为扭转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者、教参、教师)的阅读教学状况,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提倡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分享彼此的观念和人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话是语文教学中的新观念。教学对话中应该是“目中有人”,语文教学要区分两种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阅读对话是教学对话的基础,教学对话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阅读对话的能力。语文要有人文的引导,需要人文来激活,但人文只能渗透于语文之中;教师在对话过程中必须要有对话情怀,渗透对话精神,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对话态度和对话能力。语文教师一定要过“怎么说”这个关,否则难以及格。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重在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就合格的优秀对话者。  相似文献   

10.
书面对话是指师生间以语言文字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学生在对话本上写出自己的问题,教师阅读后给予书面回复,与一般的批改作业不同.本文主要探讨书面对话的特点,书面对话对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书面对话,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