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基于江西农村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多重对应分析和解释结构模型,实证分析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处理行为受风险认知、食品安全经验、食品安全态度、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影响显著。其中,风险认知是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处理行为的表层直接因素,食品安全经验和食品安全态度是中层间接因素,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则是深层根源因素。据此,提出提升农村居民的风险认知水平、丰富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经验、优化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态度等对策,以规范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处理行为,从而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于苏北地区X镇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是在金钱、时间、质量这三个变量的不同组合中寻求一种保证其恢复健康的恰当策略。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和医疗服务体系。为了使农村居民获得价廉、便捷、质优的医疗服务,必须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医疗服务网络;缩小医疗成本,减低医疗费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的素质,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5.
居民消费结构是反映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能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市场。以山西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对山西农村居民1999年~2010年间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其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充足性、公共性和便利性这三个维度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便利性对改进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出医疗卫生服务在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公共服务中排在第二位,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的研究结果。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以及两次调查的对比,提出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性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便利性等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8.
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研究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热点,与其相关的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以计划行为理论、感知风险理论及前景理论为基础,构建经验、感知风险、风险倾向、行为态度、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与食品网购行为意愿关系的理论模型,用该模型分析食品网络购物调查数据,结果表明:消费者在食品网络购物行为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愿影响最为强烈,其次是行为态度与行为控制;经验对行为态度、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感知风险及风险倾向有显著的影响,并通过这些因素对行为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感知产品风险对行为态度影响显著,并通过其间接影响行为意愿。 相似文献
9.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从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粮食的产售储用情况、粮食市场体系及价格、政府政策及补贴措施、自然及社会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的调查数据,利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主销区农户储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态度认知、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粮食市场、政府政策和粮食储备条件等因素对农户是否储粮有显著影响。因此,通过提升农户储粮意识、分类引导农户储粮行为、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加大补贴力度等措施,促进农户科学储粮。 相似文献
10.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江苏农村居民储蓄一直呈急剧上升态势 ,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文章首先运用储蓄理论找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江苏农村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运用SPSS软件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网上购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男女在购物比例、消费金额、风险感知及广告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男性更加理性,女性更加感性;男性注重消费本身,女性注重消费过程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提取因子,得到这些因子对男性和女性消费者的影响程度,发现网购乐趣、图片敏感度、网购受他人影响程度、价格因素对女性购物的影响较大;而网购计划性、花费网购时间意愿因素对男性网购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VAR模型,以重庆市1985—2012年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消费率、第三产业比重等数据为样本,考察重庆农村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动态特征。通过稳定性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实证研究表明: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是农村居民消费率的单向Granger因,农村居民消费率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单向Granger因,农村居民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13.
基于CHARLS 2015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自评健康影响不显著,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进一步提升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扩大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促进商业医疗保险有序发展、推进"三医"高效协同联动等,以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健康保障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参加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2009年我国农村公共物品及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数据,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道路、电力、通讯、教育和医疗卫生五类代表性公共物品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改善农村交通通讯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教育设施,都会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影响最大,其次是通讯基础设施特别是移动通讯设施。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途径。在构建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测算出2019年31个省(区、市)的数字乡村建设指数,将其与CFPS2020微观数据进行匹配,分析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对于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相较于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化技术应用对于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显著激励效应,且对青年和中年群体更为显著。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机制在于农村居民借助数字技术满足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因而,应大力提升农村居民数字技能,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化获得,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应用融合,充分释放数字红利,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分析,构建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其中6个因素,在变量平稳性ADF检验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分析法得出标准化的协整方程,对省际间和区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认为:第一,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农业灌溉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是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各因素对省际间和区际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程度不同,对区际间影响程度要小于省际间。 相似文献
17.
因为恶意网购(评价)行为具有偶发性和隐蔽性,所以成为卖家和网购平台提供者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方案,即通过分析网上购物历史交易数据集(偏斜数据集),找出恶意评价行为的特征。本文使用3组UCI中的偏斜数据集进行实验,首先使用了两种能够让偏斜数据集趋于平衡的算法(SSGP、Ensemble算法),再对平衡算法处理后的数据集分别使用经典分类和神经网络算法,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发现SSGP+神经网络这一组合算法对处理偏斜程度较高的训练集效果较好,使用这一组合算法对网上购物的历史交易数据集进行分类,得出的结果对卖家判断恶意购买行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网购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逐渐加强。文章基于VAR模型,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及VEC模型方法,对网购与我国传统零售业之间的长期关系及短期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传统零售业销售额与网购成交额存在长期的正向协整关系,其长期弹性为0.19,人均可支配收入、网购成交额是传统零售业销售额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然而,短期内传统零售业销售额与网购成交额之间存在负向影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传统零售业和网购的影响最大,而传统零售业对网购的冲击大于网购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20.
周华清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5):1-8
随着农村网购订单的快速增长,农村成为电商平台重点开发的新市场,研究农村网购消费行为与消费需求,对促进农村网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10个省20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了解中国农村网购消费行为与需求,提出优化农村网购的发展对策.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农村网购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网购安全可操作、商品丰富、网购配套服务、商品价格和购买方便程度是影响农村网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