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精确和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属性。承认语言模糊性的客观存在,探讨语言的模糊性在使用上的主观性,有助于人们对语言本质的再认识。语言使用的精确法和模糊法都是科学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恰当使用模糊词语能使表达更为准确得体。  相似文献   

2.
模糊与精确是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在新闻语言中正确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可以使新闻语言更加生动准确,新闻事实更加吸引受众。反之,如果两者的关系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在新闻表述上横生歧义,甚至会造成虚假新闻。新闻工作者如何在新闻语言的表述上把握好“精确”与“模糊”的辩证关系,从而确保新闻的真实,杜绝任何形式的虚假新闻,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准确和严密,但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使用。模糊语言客观存在于法律语体中。法律模糊语言成因复杂,既是立法原则概括性的要求,也受法律语言本身特点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制约。模糊语言对法律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律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煜  武轶尘 《东岳论丛》2005,26(4):158-160
法律是一门正义的科学。由于法律正义性自身的模糊性及人类对其认识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模糊性是法律英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法律英语中的大量模糊词语能有效地减少法律漏洞,有利于人们更客观准确地认识法律及法官正确判案,从而维护法律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5.
在交际当中,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使言语表达更加自然、得体,更好地表情达意,产生独特的作用。从辩证的角度出发,从显现与隐现的视角对模糊语言精确性特征的存现方式进行多层面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挖掘,目的是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运用模糊语言,使其在交际中发挥更大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江 《理论界》2007,(6):230-231
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模糊的范围远大于模糊语言,它们之间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言语模糊除了能被模糊语言结构体现外,还有其他体现形式,如多音、多义、歧义、比喻、间接语言等。模糊语言的实质是概念的不确定性,由词语的语义模糊体现,是同质的;而其他体现形式则需要特定的语境或因为缺乏足够的语境知识才能同时归属不同范畴,是非同质的。只有分清模糊语言与言语模糊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才能区分模糊语言与歧义结构,进而把握住模糊语言的实质,准确界定模糊语言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交际的固有特征,既对语言交际起积极作用,也会为欺骗和谎言提供滋生的温床。根据语言顺应论观点,由于命题的交际语境、交际者的期望和目的与参照标准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对模糊语言的正负面认知。模糊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是语言使用协商、顺应和调整的结果。另外,模糊语言的产生与语义模糊、逻辑错误、语用模糊、文化知识缺省以及美学追求等原因有关。总之,它是人类交际普遍追求用经济简洁的方式达到最佳交际效果并遵循“省力原则”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何昕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55-157
本文从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的角度,对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适应交流环境而选择模糊语言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娟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4):123-124
本文主要从模糊语言的类型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这两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浅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根据模糊语言学和法学的相关知识 ,可把模糊语言分为主动模糊和被动模糊两种类型 ;介绍被动模糊语言的成因和克服方法 ,以及主动模糊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模糊思维与日常言语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言语交际的角度谈谈模糊语言、模糊思维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法律--谈西方法律语言研究方法的嬗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对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西方法律语言研究经历了传统方法、社会学方法和批评性方法的嬗变,各种方法给法律语言研究增添了多向度的思维进路。法律语言研究方法的嬗变表明建立多元、综合、整体化的研究方法是法律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法律语言中的对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敏 《学术研究》2001,(5):96-100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法律关系都有其对应性,这种对应性往往以对举的语言形式显示出来.法律语言的对举形态有法律专业术语的对举,合成方位词"以上"和"以下"对举,句子对举,篇章、段落对举.法律语言对举的大量运用,可突出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突出法律行为主体的权利或义务,突出争诉焦点或分歧关键,而其得以普遍运用是由法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是法律文书规范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具有弹性的表现.模糊语言的客观存在,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更是提升语言表达层次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从美学意义上探索模糊语言,其实质通常体现在本体模糊和认识模糊的混合体,对语用合作原则的违反,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和对语言艺术的美学追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性和准确性一样,是法律语言的特征,是法律语言难以消除的现象,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加强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并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在运用法律模糊语言时,要遵循法理精神,既要发挥其积极功能,又要规制其弊端.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法律--兼谈法律英语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表述法律的工具.语言与法律的结合促成了法律语言学的诞生,同样也促进了法律语言的纵深研究.作为一种语言的语域变体,法律英语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存在的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韦晓军 《学术论坛》2012,35(4):193-196,200
在诸多的语义修辞学、外语教学与文学翻译研究角度下,本文另僻踒径,试以模糊语言和秘书挡驾情境、沟通技能相结合作为关注的视角,将挡驾过程中普遍运用的模糊语言从词义、限制语、句义等方面探讨其巧用,以达到不卑不亢、委婉礼貌、灵活多变、含蓄深蕴的语用特点及效果,提升其实用价值,促进秘书人员沟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运用了大量的模糊语言。本文从模糊修辞角度,探讨其语言的模糊美及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两大法系和罗马法涉及"诈欺"制度的分析,辨析"诈欺"和"欺诈"用词的优劣,企图以此展示法律语言的"通俗化运动"和法律语言本身特质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在立法文本及译著中使用"诈欺"是妥当的,并且主张法律语言的"通俗化运动"应该有恰当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在语言修辞方法和修辞手段的广阔世界呈现出的“经纬”现象 ,从纵横两个方面探讨法律语言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