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谈“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本刊1994年第1期“补白”《“训话”一词的最早出现》说“训诂”最早见于东汉河休(129一182)《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近读书,发现“训诂”早在西汉未即已以固定词的形式出现。一见于刘歆《与杨雄书》:歆先君(按:指其父列向)数...  相似文献   

2.
一、新妇李荣先生在《谈谈方言研究》(见《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2期)一文中曾举例说明南方二十八处方言称“新娘子、儿媳妇”为“新妇”,这二十八处方言都集中在长江以南的吴、粤、闽方言区。据此,李先生说“北方说‘媳妇’不说‘新妇’。”李如龙先生在《论汉语方言的词汇差异》(见《语文研究》1982年第2期)一文中说:“中古时  相似文献   

3.
"彘肩"之注首见于1927年胡怀琛等选注的《史记》。八十多年来,大陆与台湾的学者对该词之注解大致有5种之多。此种众说并峙的格局直接影响了对鸿门宴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界定"彘肩"之确切体位并考论其文化内涵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慢功”论质疑王林清1989年第8期《语文学习》发表的张世功先生的《学语文是个慢功》一文结语中写道:“我以为学语文是个慢功,语文教学也是个慢功.”这里的“功”是指时间,或占用的时间。然而,判断学语文和语文教学是快功还是慢功的优劣,我觉得除了考虑时间因...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年第2期刊载孔望同志《试解“沙鸥翔集”与“或异二者之为”》一文。该文认为统编语文教材《岳阳楼记》注解中“翔集”的“集”不作本义“栖止”解,应解作它的引申义“聚集、会合”,由此认为“‘沙鸥翔集’是‘沙鸥(在湖面上空)飞翔着、聚集着’”的意思,其理由大致有三点: 第一、从情理上分析,“一碧万顷”的湖面上没有沙鸥栖止之地,因此“‘沙鸥翔集’应该是描写沙鸥在湖面上空飞翔的状态。” 第二、从意境上分析,写沙鸥在湖边栖息,没有“写沙鸥在澄碧如镜的湖面上空振翮健飞来得优美生动。”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各自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要求.了解、熟悉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和心理要求,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的批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上海陈钟梁同志《中学生写作心理探求》一文(载于《语文学习》1982年第12期)的划分法,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大致经历三个不同阶段.这就是“开放期”、“闭锁期”和“二次模仿期”.  相似文献   

7.
“日居月诸”一语见于《诗经·邶风》的《柏舟》和《日月》两篇中。《柏舟》中有“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一句,《日月》中有“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居月诸,出自东方”、“日居月诸,东方自出”四句。毛传只在“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句下说到“日乎月乎,照临之也”。这分明是用“乎”字解释“居”“诸”两个字,是把这两个字看成语气助词的。王引之《经传释词》、杨树达《词诠》、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等书里也都是把“居”和“诸”看成语末助词的。《中国语文》1984年第4期刊登了黄典诚先生的《〈诗经〉中“日居月诸”的连读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习》81年第四期李湛生同志的《“过秦论”评注》,评论扼要,注解简明。但对其中个别字词的注释,似仍可商榷。 “赢粮而景从。”李注:“赢,负担。赢粮,担着粮食。”历来注家都这么注,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学习一点文字和构词知识,提高识字用字和解词用词的能力”。为此,中学语文教材中编写了《形声字》和《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短文。从历史上看,东汉许慎写《说文解字》是用来“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旨”(许慎《说文解字叙》),清代王筠写《文字蒙求》也是为了“雪堂两孙已读书,……作此教之识字”(王筠《文字蒙求序》)。可见,从文字入手来解决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是词义问题。陆宗达先生认为,训诂方法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曾刊拙文《〈史记·项羽木纪〉中的两个“当”字》,现再补两证: 一《管子·小问》记齐桓公与管仲密谋伐莒,而为齐之役人东郭邮察知一事,亦见于《吕氏春秋》、《说苑》等书。役人或作东郭牙、东郭垂等等,但事迹相同,记述文字相似。役人是从两人谋划时的神色、口的形状、手指向莒国的态势,并结合“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的实际而判断出来的。役人回答两人诘问时,关于手势的陈述,各书所记如次: “兴手而指,势当莒也。”(《小问》) “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吕  相似文献   

11.
“导读法”是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改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提法一是见于黎见明中学语文教学论文汇编《新书新编》中的几篇文章,一是见于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教学法》.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近年来探索语文教改的实践,谈谈对“导读法”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顾羡季(随)先生(1897—1960)的《驼庵诗语》,见于《顾随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其增补部分(“续一”)见于《河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它是根据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四十年代于辅仁大学听先生讲课的笔记,以及其他几位同志搜集的材料(“续一”),由先生幼女顾之京整理出来的.这部诗话继承我  相似文献   

13.
联绵字刍议     
殷焕先先生在1979年第2期《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发表论文《联绵字的性质、分类及上下两字的分合》,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联绵字的构成方式提出了非常中肯的见解,并用大量典籍材料证明古汉语中所谓的联绵字并非不容分割,好些联绵字的上下两字表现出相当大的自由度。这与一般学者对联绵字的认识很不一致,引起了学术界不少同行的注意。《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先秦汉语的状态形容词》一文,也举出了“参差”、“滂沱”、“睍皖”、“婉娈”、“猗傩”几个联绵字的构成成分单用分训的例子。《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4期《汉语研  相似文献   

14.
一、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 1.0 近年来,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已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见于刊载的有吴学宪的《贵州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2期)和汪平《<贵州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读后》(《中国语文》1990年第1期)二文。由于吴文过于粗疏,文中错讹颇为不少,对毕节话中的文白异读的真正成因实际上缺乏基本的了解;汪文虽有所订正,但由于作者是根据他本人所知道的贵阳话来作的判断,对于了解毕节方言的文白异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咸阳以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秦的首都而著称于世。“咸阳”作为地理名称,最早见于《史记》。《史记·秦本纪》记载:“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孝公享国二十四年,葬弟圉,生  相似文献   

16.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有一篇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课本对文中“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一句中的“右丞相”没作注释,可能编者认为无注释之必要。而时雁行同志发表在一九八0年《语文学习》第十一期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一文中,对“右丞相”却作了解释。他说:《<指南录>后序》开头,文天祥自述道:“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讲授这句话,只要让学生理解,“丞相”是封建社会最高官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第101回书道:“王庆一日吃得烂醉如泥……露出了马脚。”这“泥”字何解?“烂醉如泥”也曾见于《聊斋志异·黄英》和《三侠五义》第86回等书中,语本《后汉书·周泽传)“时人为之(朝廷把官祭品)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五十九日斋。’”李贤引东汉应邵《汉官仪》注:“一日不斋醉如泥。”而“醉如泥”也见于如杜甫“先拚一饮醉如泥”一类咏诗中。古诗还有省称之“泥醉”的,如元镇《以文石见赠》“泥醉风云我要眠”,陆游《自咏》“泥醉醒常少”等。其解,参《现代汉语词典》作“烂醉”……俱指滥饮而酪配…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第10期《语文建设》的《“无须”和“无需”》主张胡须的“须”和遇雨止需不进的“需”是同源字,另一篇文章《说与》又主张有缺口环形玉的“”和器皿有缺口的“缺”是通假字。可是,考之于两对词的语源义,却发现前者的“胡须”义和遇雨不能前进的“止需”义,意义上并无联系,是典型的通假字,而后者两个字都有“有缺口”这一共同义素,是典型的同源词,这两篇文章恰恰把这两种文字现象的关系弄颠倒了。  相似文献   

19.
一明沈德符认为《金瓶梅》第53至57回系“陋儒补以入刻”,其理由之一是“时作吴语”(见《万历野获编》卷25“金瓶梅”条)。朱德熙先生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一文中,为此寻求了一些语法方面的根据,其中之一是第57回有两处用“子”作动词后缀:  相似文献   

20.
《四书章句集注》既有常例,又有变例。如果说“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种变例:一是见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两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读论语孟子法》的“读法”含义,更具有独尊二程理学的“道统”含义;二是见于《大学章句》的一例“程子云”,意在表明存疑地采借程子之言;三是见于《论语集注》的三例“程子曰〇程子曰”,以〇为标识,试图将句解、章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注文区别开来;四是见于《孟子集注》的两例“程子又曰”,旨在提示前文由两人之言组成,其中一位必是程子。从《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这四种变例看,体例问题是朱子四书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