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中叶以后的徽州社会流行奢靡之风,因为追逐财富和迷信风水而加剧了乡村民众之间的争讼,徽州成为"健讼"之区。为一事争讼数年不已、不胜不休的风气,影响了民风,加重了民众负担。徽州官府通过严饬乡约、规定状纸的文本格式、规范诉讼程序、整治诉讼过程中的钻营和官府内部的不良行为、推行和息合同等措施治理健讼行为。徽州宗族则利用族规家法约束因葬地风水、宗族财产、主仆关系、伪造土地房屋交易契约等引起诉讼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贞节作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明清两代贞节之风盛行,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贞节之风尤甚,无论贞节的人数还是“贞节坊”的数量都位居前列。针对徽州地区这一特殊的现象进行个案研究,揭示了明清徽州贞节之风盛行的表现,分析了该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从徽州妇女的心理结构和徽商的直接作用等方面对这种现象作了社会心理方面的探析。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杭州,在社会习俗不断改良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在休闲方面的失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以赌博之风为主的一些旧习的复起和愈来愈盛的奢靡之风.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徽州人有着强烈的风水意识。徽州人对风水的重视,集中体现在他们对阴宅风水的重视上。在阴宅风水上,徽州人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崇尚礼教之风和功利之心。  相似文献   

5.
熊向晖 《今日南国》2013,(10):34-34
1972年,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成功当选为台湾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蒋经国迫切地想干出一番成就来当时,台湾社会奢靡之风盛行,造成了大量“舌尖上的浪费”。于是,蒋经国决定从台湾人铺张餐饮的陋习开刀,想狠狠地刹一刹社会上的奢侈之风。他颁布政令,一面严禁公私餐饮浪费,一面在公私宴请中大力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汤,一桌十人的就餐标准..  相似文献   

6.
隆丧厚葬在中国丧葬史上占据主流,其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是儒家孝道影响的结果。其实丧葬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是当时社会风俗奢靡化的反应,并非源自于儒家丧葬孝道伦理。真正的儒家并不提倡厚葬,儒家礼仪反而是历代限制厚葬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整个社会的奢侈化,收效甚微。因此,要寻找隆丧厚葬的原因,必须从社会风俗的奢靡化入手,并结合当朝的特性分析之。当然,从社会风俗的整体性观察,它也反映了礼与俗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弘扬"实学"精神十分必要。因为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诸多不切实际之处。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实践活动主要聚焦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随着反对"四风"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8.
明代徽州的地痞无赖与徽州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痞无赖活动的猖獗与疯狂,是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社会历史变革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本文从剖析明代徽州地痞无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较为详细地罗列了明代徽州地痞无赖在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猖獗活动的种种表现,并着重揭示了地痞无赖活动对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指出,处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地痞无赖作为社会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恣意横行的结果,直接污染了社会空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助长了官场腐败作风,阻碍了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造成了整个徽州社会的混乱无序状态,加速了明王朝走向灭亡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明清徽州书院教育十分发达,位居全国前列。以徽州地区为中心考察乡村书院与地方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徽州乡村书院社会控制功能实现的途径,主要包括:书院的教学内容、书院的祭祀仪式和书院的讲会制度。此外,徽州商人、徽州宗族及徽州学者和乡绅三方面为徽州乡村书院社会控制提供了经济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0.
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盛传火热的“土豪热”现象,表现为人们财富观的异化,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价值观重心偏颇到个人价值的满足上,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地位,导致了社会的浮躁.论述了“土豪热”现象被人们疯狂追捧、趋之若鹜以至上升为价值信仰的现状,研究和分析现象之后的奢靡之风盛行、道德精神匮乏、价值取向扭曲等社会价值观问题.提出用社会主义棱心价值观引领当前人们在价值观层面出现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时期,是中国唐代东北地区城市发展史上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兴起于今吉林省境内的数十座城镇在渤海国政治、经济、军事、对外交往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辽金时期,今吉林省境内的城镇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一些城镇的兴起也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尽管辽金时期与渤海国时期吉林城镇的发展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辽金时期与渤海国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形势不同,发展基础各异,因此,它们各自的城镇建设与发展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论保证期间     
我国司法解释及实践中,将保证期间确定为除斥期间,在学说上存在较大争议,法律适用上也出现了逻辑矛盾、价值判断混乱等诸多问题.而将保证期间定性为诉讼时效,则既有理论支撑,更能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应根据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则对保证期间制度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金人铭》是先秦佚文,《漆雕子》和《鬼谷子》乃先秦佚书。《金人铭》当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之前,并非刘向所伪撰,其理由是:《金人铭》最早著录于先秦的《荀子》而非汉代的《说苑》,《席铭》等四篇战国中期以前的作品乃节录、拼凑《金人铭》而成,《老子》曾袭用《金人铭》的观点和成句,《金人铭》与春秋时期铭文文体的形式特征相吻合。《漆雕子》的作者当为孔子弟子漆雕开,漆雕开有可能名启字子开;《鬼谷子》是一部渊源有自的先秦古书,不宜视为后人假托,其佚文的辑录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4.
商品房的质量保证期限有其特殊性,即分为质量保证期和质量保修期。关于商品房的质量保证期限,我国现行法律缺乏统一的规定,不仅未明确区分质量保证期和质量保修期,而且对于商品房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保修期又规定得过短,这些不合理之处都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转型期。以贤能定身份的官僚俸禄制取代了以血缘定身份的世卿世禄制;以"初税亩"为代表的家庭土地私有制取代了土地王有的井田制;"议事以制"的秘密法被铸之于刑书、刑鼎之上的公开成文法所取代。这一切的发生都与西周末年开始的社会矛盾主体的转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在思想文化领域先后出现了轻天重人、追寻人道、求索理想社会、宗法观念与礼的演变、“法治”、新的人生价值观、大一统以及德治、名辩、隐逸等众多的社会思潮或社会思想的重大变易。新的社会思潮的涌现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连结在一起 ;关注现实与批判现实 ,辉煌的学术成就与民主自由紧密结合在一起 ;和平改革、托古改制、乌托邦思想政治色彩突出 ;突出的两重性构成了这一时代社会思潮的显著特点。新思潮催化着一个历史时代的出现 ,奠定了中华文化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记述了哈萨克阿勒班部落苏丹铁斯克的一生和当时的历史情况 ,反映了 19世纪下半叶 ,俄中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对峙和中亚各部落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水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攻是春秋、战国时期普遍利用的辅助作战方式,"以水代兵"可以漂城、灌军、沉营、杀将、灭国,具有巨大的威力。水攻与春秋战国时期堤防的修筑有直接关系。水攻的方式主要有决水或引水灌城、利用堤防淹杀敌人和半渡而击。战国时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水攻和防御水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生存目的是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这一目的决定了实践活动的阶段性发展和周期性过程.它作为逻辑动因,推动实践活动形成由探索实践、创造实践、变革实践和生产实践构成的实践活动动态结构.实践活动的周期从生存目的开始到生存目的实现,周期性地发展不断地完善和重构着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越来越成为人类的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20.
保证期间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对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立法确立的保证期间,从立法体例、类型、完成效果及解除保证期间的法定理由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保证期间地位、作用及立法走向,以期对我国保证期间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