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一原理近几年在我国哲学界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有关这一问题的许多论述来看,我觉得目前对这一原理的研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对这一原理的理解和研究过于狭窄。不少文章把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等同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则,进而又把三者同一只看作是构建哲学体系的原则。二是大部分文章只就这一原理谈这一原理,没有把这一原理放到整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中来考察。这样,人们既无法从《哲学笔记》之前看出这一原理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又不能从《哲学笔记》之后发现这一原理对当代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运用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有关理论,对中国文化—心理图式的发生和建构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认为中国文化应当追溯到统一在巫术礼仪活动中的原逻辑思维和伦理意识的原始文化—心理图式。就思想与文化—心理的内化外化问题(即“集体表象”、“集体原型”的积淀凝聚问题),中国文化的同化建构特点以及时下流行的“五四文化断裂说”等提出了一些看法。认为,以中国文化—心理图式的不断建构过程为对象的历史文化心理学的建立,可以促进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要改造传统认识论,首先必须扬弃认识论中的物质本体论倾向,突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基准。这就必须把价值范畴引入认识论,科学地阐述价值范畴的认识论意义,从而增强认识论的活力,使之真正成为人类的“伟大认识工具”。一、价值关系是主客体系统中的最高层次价值是标志主客体之间的索取和被索取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在《论目前红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那篇小文里,着重谈了近年来红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篇幅的限制,对红学研究中“百家争鸣”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展开谈。最近,许多朋友相聚时不免又谈到目前红学“争鸣”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风气,每每流露出一种惴惴然之感。这种心情我是很理解的,联想到自己早些时候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于是下决心写出来,以期对红学研究的发展有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新夏 《浙江学刊》2005,1(6):21-25
关于马克思哲学转向的探讨,矫正了对马哲的一些误解,也深化了对马哲的认识.在以往对马哲特别是马克思历史观的阐释中,存在着重认识轻价值和将马哲知性化解读的倾向,而转向一说却拓展了马哲的研究论域,彰显了其实践性和当代价值,这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某些有关转向的阐释,也存在可议之处,关于超越"认识论"模式的理解,即是一例.有的论者认为,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越了"认识论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知识论向现代生存论的转换,因而马克思哲学就是"历史生存论".在这里,"超越"的已不仅仅是"认识论模式",而是认识论本身.这种理解,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因此,对于超越"认识论"模式,有几个问题应予辨析.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一般总是把贝克莱与王阳明作为剖析主观唯心主义的标本,并在他们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其实,他们两人理论上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拟就王阳明、贝克莱在认识论上的差异与历史作用问题作一分析比较,以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一、“观念”与“良知”内涵上的差异观念与良知分别是贝克莱与王阳明认识论中的核心范畴。因此,要比较二者认识论之差异,可以首先通过比较二者认识论中的这对核心范畴的本质属性来了解它们的差异性。什么是观念?拿贝克莱的话来表述:“存在就是被感知”,“存在就是观念的集合体”。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极为荒谬的命题(事实上,这命题一直成为我们哲学的批判对  相似文献   

7.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在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研究中,人们总是力图从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如实践观、真理论等)入手阐发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但却忽略了从总体上,即从科学的认识论体系的建构上,对列宁认识论思想的更为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就这一方面的问题作一些理论尝试,以便进一步发掘列宁在认识论领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所处时代的特点出发,在完成社会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这篇文章以“系统”作为范畴基架,对认识的主体、认识过程和意像结构进行了描述,并且还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成就来探讨认识问题,展示了这个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文中提出了“意识圈”和“意识遗传”,论述了主体中的“过滤系统”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引入了人脑中意象结构的真值表。通过此文,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西方学者对认识论问题的一种较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人类知识现象无疑是我们宇宙中最伟大的奇迹。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之一笛卡尔正是这奇迹的一位杰出贡献者,他的数学、哲学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反对经院哲学和信仰主义,倡导人类理性,用理性原则的尺度衡量一切知识的真伪,建构新哲学,影响和培育了欧洲整个近代哲学。“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块“基石”和他所研究的“哲学的第一条原理”。笛卡尔从“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出发,遵循逻辑的原则,在理性指导下展开他认识论哲学全部内容。因之,剖析这一命题的认识论意义,对于进一步研究笛卡尔哲学以及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发展过程,将是重…  相似文献   

11.
《解敝》是荀子认识论的代表作,主旨在于分析人们患“蔽”的原因和“解蔽”的方法。象荀子这样把自己的哲学认识论的基点,放在全面、系统地探讨人们犯错误的根源和克服的方法上,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观点,这在哲学史上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2.
1.1认识论不能仅仅研究作为结果的已经完成了的认识(知识),还要研究如何达到结果(知识)的认识着的认识。认识的发生是认识着的认识的基础环节和关键,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从“无”到“有”的发生过程,二是认识从未知到已知的发生过程。迄今的认识论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分离的,因而面临许多困难。认识发生问题的研究是哲学认识论从宏观走向微观的一道门径。1.2古代(主要是希腊)哲学作为对前哲学意识的否定,提出了哲学本体论。它在企图探讨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时把人与周围世界从原始思维的混沌状态中区別开来,世界成为人的  相似文献   

13.
价值论中有两个“标准”,一是衡量价值之有无或大小的标准(也称价值标准),二是判定价值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也称价值认识的标准),它们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认为,无论是讨论价值标准,还是讨论价值认识的标准,都必须坚持社会历史尺度;否则,许多道理不容易讲清楚,价值论研究也很难成为一门科学。但是,近年来不少作者在讨论上述问题时,恰恰忽视了这个“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从而造成了一些不该有的混乱。这是需要加以分析和澄清的。本文主要围绕价值标准问题来阐述价值论中的社会历史尺度,许多地方也涉及到价值认识的标准问题,作为一种尝试性的探索,不当之处,还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谈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掘问题。略论古代学术思想的特色和历史发展的源流,分析其历史根源的同一性;经过了上下冲荡、抑扬离合的发展变化过程,形成为实践上的多功能性和适应范围多面性的特色,並具有坚韧的历史生命力。因此,在发掘上,要破除旧的习惯框框,使纵向的深入研究与横向的广泛寻求,同步並进。第二部分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和动态的研究方法来建设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整理出一套系统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历史。寻找旧中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原因,不应在文化思想和历史概念方面去追求,而应把视线放在统治阶级的经济控制和闭关自守政策上。不让过去的一些不确实的概念,影响搞活科学研究的信心。第三部分略论古代管理思想的实际运用问题,申明了“管”同“理”既有区别,又须结合,在运用上是辩证的统一。联系现在各方面把中国古代的兵家和儒家思想运用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实效和经验,从理论与史实分析中,归结到:对于古代管理思想的运用不能生吞活剥,陷于食古不化,才能做到无愧古人,超过古人。  相似文献   

15.
自从笛卡尔把自然界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思维与物质以来,本体论与认识论分道扬镳的二元论便在哲学中占统治地位,一直到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的诞生才为结束这二元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本文试图以科学的前沿成果具体阐述本体论与认识论在现代意义上的新的综合。 一、本体论的互补原理 按照量子力学与语言学对“互补”这一概念的理解,哲学中可将“互补”定义为:存在一个集合A。A中的元素a1;具有性质P,但ai与aj有相互区别的殊型特征。当用ai说明事物b的P性质时,aj绝对不能与其共现。ai与aj是互补的(i,j=i,2,……,n)。 1.…  相似文献   

16.
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现在越来越多了,有的从理论上来探讨、有的从实践方面来总结和调查,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个非常重要的、早经见之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著中的问题,以前却被视为禁区,而无人问津。这不免有点奇怪,但却反映了我们过去在理论上是何等偏狭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现在,关于改革生活方式的问题,已经写进我们党的决定中了。这体现了我们在理论上的前进。这种前进,对于我们在研究工作上的启发,首先就是视野开拓和方法论上的革新。在这方面,在生活方式问题的研究上,我们认为,这样三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这就是:历史感、现代观念与世界意识。这是一个研究的视野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方法论和研究态度问题。现仅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读过贵刊题为《“老五届”大学生人材价值探讨》(载1980年第4期)和上海解放日报《报刊文摘》(1980.8.5头版头条)所登的这篇文章的详细摘要,心潮久久不能平静。无疑,这是一篇在报刊上公开谈“老五届”人材价值问题的第一篇文章。作为“老五届”大学生中的一员,我认为,这篇文章道出了我们心里的话,它引起了我们大家的共鸣。因此,我向贵刊表示感谢,并请代向作者致意。这篇文章对“老五届”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各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因素,对他们的秉性、长处和缺点以及他们应当肩负的责任等所作的回顾和分析,真是再透彻不过的了。它令人信服地说明,在这几届大学生中确有一大批人材,有一批“百里  相似文献   

18.
有关“大屠杀”的讨论是近10年来西方史学界与历史哲学研究中的热点,通过分析经历过“大屠杀”时代的历史学家与战后新一代历史学家对“大屠杀”的记忆与叙述,人们能更为明确地意识到影响着历史表现的诸多要素。这一论题还促进了历史学家与历史哲学家的对话,它使历史学家意识到不同的历史表现源自不同的认识论基础,也使历史哲学家获得了阐明其认识理论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出现的几个数学思潮(如模糊数学,突变理论等等),深刻地触及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非标准分析就是这样一个数学思潮。由于非标准分析的历史渊源和高度抽象的特点,特别是它触及了整个微积分的历史和科学上异常活跃的“无限”这一范畴,因而很自然地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关于微积分基础的讨论,实质上是怎样理解和运用数学方法表现“无限”的问题。人类认识“无限”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思维的历史一样古老;非标准数学理论和方法,是这一历史过程中重要的一步。 数学科学的发展,数学理论不断发生的重大演进,决不仅仅是数学技巧的堆积和改…  相似文献   

20.
“皇权主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战争中的“皇权主义”问题,一直看法不一,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关于这场争论,如果能从历史比较研究角度加以考察,具体分析俄国农民战争与中国农民战争中这类现象的异同并探讨其原因,或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俄国式的“皇权主义”——拥护好沙皇中国史学界运用“皇权主义”这一概念,其源皆出于斯大林的一语:“在说到拉辛和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