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化是中国的世纪之梦。邓世纪90年代初,苏南已率先达到小康,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本书的主题是研究苏南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是《苏南现代化》一书(胡福明贾论严英龙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开头的一段话,它清楚地反映了著者研究苏南现代化问题的历史视角和现实着眼点。毫无疑问,《苏南现代化》是一部严肃的著作,这首先是因为“苏南现代化”是个严肃的命题。著者认为,在我国有必要提出地区现代化暗概念,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不…  相似文献   

2.
王慎失教授的专著《辩证法新议》最近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王慎失教授多年来在国内学术界、教育界讲学报告的结集。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引起学界的关注和争议——这是因为:第一,这本书的著者有着奇特的经历;第二,本书在辩证法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教材不同的看法(书名“新议”意亦在此);第三,书中不客气地、指名道姓地对好几本权威著作进行了批评,所以我预料王氏此书将会引起一番有益的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春电影已成为中国商业电影的主要类型之一。从2012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到20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系列电影创作在大力追求票房盈利与赢得口碑的同时,更在努力实现一种叙事风格的突破。一方面,两部电影依旧沿袭了“青春”系列电影的商业策略,以讲述恋爱故事和重构青春镜像来保证票房;另一方面,又试图借助青春怀旧的植入完成修复成长迷惘之目的。但是这种转型在获得新意的同时却造成一定缺憾,尤其反映了青春叙事的商业电影正面临需要依靠“缝合术”得以弥补表现力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文选学”兴于唐初,经宋、元、明的发展,至清而大盛,有关《文选》校勘、注释、评述的著作,有清一代,见于骆鸿凯《文选学》著录的就有四十余种,而胡绍焕所著三十二卷《文选笺还刚是其中最有参考价值的著作之一,骆氏誉其书“即文字声音以通治训,分推测证,前此选学诸家所未有也(《文选学·源流》)”。足见其对是书的重视!然而所借的是,对著者胡绍煐其人却知之甚少,在近些年的出版物中竟有人张冠李戴,把著者名字弄错,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中错为“胡文瑛《文选笺证》三十卷”①;又《昭明文选笺证》的“影印说明”中也题…  相似文献   

5.
<正> 一《目知录》的作者,是顾炎武。有关顾氏的生平,读者可参读《清史稿》卷481《儒林传(二)》中的顾传和全祖望《鲒埼亭集》卷12中的《神道表》。近出书中,有本书著者所著《顾亭林与王山史》中顾氏的《新传》,可供参读。根据《导读丛书》编委们的意见,《导言》重在一个“导”字,对作者生平及著述的版本等,不宜写得过分冗长,故谨遵此旨,将顾氏生平概括写出如下。  相似文献   

6.
文学鉴赏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鉴赏者不仅要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高度的理性思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七五出版、一九九二年十月重版的张明非教授撰写的《古典诗词百首鉴赏》,收录了著者近年来陆续撰写的自汉末建安到唐宋时期四十七位作家一百首诗词的鉴赏文章。诚如著者在本书《后记》中所说的:“在评价作品思想价值的同时,侧重其审美价值的探讨,力求运用不同的方法,多侧面、多角度地对作品艺术特色和表现技巧进行鉴赏剖析,探幽发微”。这一写作追求已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中国古典诗词含蓄蕴藉,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对鉴赏者的诗词直觉和感悟要求更高。《古典诗词百首鉴赏》处处显示出著者作为一个女性学者特有的敏锐直觉与感悟,常常发掘出人人心中同感却未曾被人道出的细腻处,索幽探微,新意迭出。即使鉴赏一些众所周知的名家名作,也给人以新的感觉。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著者以细腻的感觉体悟诗中传达出的春雨特征:“诗人紧扣‘细’这一基本特征来写。若非雨细,不能随风飘拂;不是雨细,也难以润物;雨细,所以‘无声’;因为细雨无声,  相似文献   

7.
时新同志撰写、柳树滋教授评点的《序:量的存在方式》(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是一本体现着著者、评点专家和出版社三个方面创新精神的学术著作。第一个方面的“创新”,是著者站在学科前沿,提出了量的存在方式的新学说。众所周知,建国以来,我国哲学界对“...  相似文献   

8.
金岳霖先生等五人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简明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一书,1978年已出第3版,印刷6次。据该书出版者说明,出第3版时,曾经均非原著者的五人参加修订,并经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和政教系逻辑教研组的部分同志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可见,本书可算是出于逻辑学名家之手,凝结着许多逻辑学工作者的辛劳,影响颇广的一本形式逻辑专著。然而,也许是因为一时疏忽吧,该书在阐述“什么是判断”时所举的一个作了反复论述的核心例句,竟是下面这样一个句子:“如果明天…  相似文献   

9.
《偶然遂》校本序 《偶然遂》一卷,明张永祺撰。 张永祺(一六○一?——一六六二)字多祝,河南襄城县人,天启元年辛酉科举人。父宁,字载寓,万历二十年壬辰科进士,仕至四川兵备副使。 《偶然遂》,取名杜甫“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羌村》)诗句。乃著者辨诬,并杂记其生平的一卷笔记。可作为明季史料来利用。著者生于启、祯间朝政窳败,民不堪命,农民大起义的年代。河南为崇祯十四、十五、十六数年间,李自成逐鹿的主要战场,明王朝几位阃外节钺,如傅宗龙,汪乔年,杨文岳、丁启睿、孙传庭等,均先后被击溃或击毙在这里。导致汪乔年溃死的襄城之战,发生于崇祯十五年二月。本书著者躬逢其役,  相似文献   

10.
周聿峨、陈红民合著的《胡汉民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s9年10月版),作为建国以来第一本系统论述胡汉民生平与思想的著作,具有拓荒性的意义,填补了史学研究的一个空白点。“广泛地收集和认真地审订有关资料,择取翔实的、典型的素材,展示历史的实貌,乃是本书的优点之一。”(见《序言》)这是历史学家张磊对该书特点最中肯的评价。著者是两位年轻的学者,他们十年磨一剑,坚持不懈地对胡汉民进行  相似文献   

11.
恨不能“在路上” 又有一个学生在网上给我留言。希望我在课堂上讲一讲《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出版)和“垮掉的一代”,虽然他也承认并没有看过这本书或是任何其他“垮掉的一代”作家的作品。多年以来,数不清的中国大学生把《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放在自己的必读书单上,但却迟迟提不起精神去读它们,直到大学毕业,直到不再年轻。《在路上》和《麦田守望者》好像是他们青春冲动的一种象征,虽在心底萌动,但并没有真正开始就悄悄结束了。  相似文献   

12.
张福勋先生的《陆游散论》,是近些年国内学术界研究陆游的一项可喜收获。《散论》以“四个结合”概括了陆游爱国诗的丰富内涵和鲜明风格,简明确切;《散论》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诸如咏物诗,农村诗、诗论等,都道前人之所未道;《散论》显示了著者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力。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书名韫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良 《学术论坛》2005,(12):162-166
对于《文心雕龙》书名的含义,历来索解不一,文章释“文心”与“雕龙”的关系为“文心如雕龙”。“文心”即“为文之用心”,“雕龙”是“文心”的形象化说法,两者都是从文人写作包括文意和文辞两方面的结撰构思来说的。《文心雕龙》书名不仅标示出该书作为文艺美学著作的性质,还显明了著者所秉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读向阳《华岗传》的感受孙思白上海华东师大向阳新近写成了一部《华岗传》。由于40年前,我们共同与华岗的关系,承他在出版之前,把书稿嘱我看看。从这部传稿看,它记述华岗一生的事迹,是那么详尽而具体,这显然不是著者当年在山大时所能晓得,而是“华案”发生以后,...  相似文献   

15.
肖父先生的论文集《吹沙集》终于由巴蜀书社公之于世了,这是广大后学者所期望的事。这本文集名为“吹沙”,乃取自唐代诗哲刘禹锡的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它表现了著者数十年在中国哲学文化这片丰腴而荒芜的田野里耕耘和探索的足迹,记载了淘漉与吹觅的艰苦历程。透过这些“足迹”和“历程”,读者可见识到著者的博学精  相似文献   

16.
张志忠的《青春、历史与诗意的追寻和质询——评王蒙与米兰&#183;昆德拉比较研究》、陶飞亚的《“文化侵略”源流考》、郁建兴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三篇佳作,目前入选第二届《文史哲》年度名篇奖。张志忠的《青春、历史与诗意的追寻和质询——评王蒙与米兰&#183;昆德拉比较研究》(《文史哲》2003年第6期),以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和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认同性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7.
兰州大学出版社于1997年4月出版了梁新民先生撰成的《武威史地综述》这部22万余字的学术新著。全书内容是:反映并探讨今武威地区特别是武威市城郊古往今来的沿革变迁,重点在历史人文地理方面。著者在本书前言里申明,他努力使这部著作在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三...  相似文献   

18.
杜立典 《殷都学刊》1998,(4):132-133
秦新林先生新著《元代社会生活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8章,35万字),是我国蒙元断代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己认为,历史学家应有“史学”、“史才”、“史识”,“三长”兼备。由秦著此书,我们可以约略看出,著者三...  相似文献   

19.
秦诅楚文共有三石,日巫咸文、大沈厥湫文、亚驼文。三石文句基本相同,仅告于神者随号而异。它于北宋年间出土后,在文人学者当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而关于它的形制,却无人置下一辞。随着南渡以后原石不存,它的形制也就成了不解之迷。其实,诅楚文辞中的“著者石章”,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刻石形制的信息。“著者石章”的“者”是“诸”的通假字。(诅楚文中有“寞者冥室椟棺之中”“率者侯之兵以临加我”两句,“者”即通“诸”。)这里的“者(诸)”是“之于”的合音,“之”指代诅楚文辞,“于”是介词,相当于“在”。“著者石章”犹言“著之于石章”,意即“刻写(箸)诅楚文辞在石章上”。“章”应理解为“璋”。璋是章的孳乳字,本只作章、《竞卣》、《师遽方彝》、《颂鼎》、《召伯簋》中璋均作章,可证。《说文》玉部:“剡上为圭,半圭为璋。从玉章声。礼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则璋是  相似文献   

20.
《蒙古源流》一书,是萨岗斯钦先生(即清译萨囊彻辰)“思想寄托的史学专著”。时在明末清初,蒙古社会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北元国灭,后金国兴。著者身历了当时蒙古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蒙古各部封建主之间和满蒙两族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三重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一历史过程。蒙古史学家金峰教授著《喇嘛教与蒙古封硅政治》一文和乌兰察夫著《萨囊彻辰思想简论》,业已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著者的政治态度基本上揭示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