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刘淑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2,(1):107-110
受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法律关系 ,受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即为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是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受刑法所保护的、被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 ,不应是具体的物、智力成果、行为。法理学、民法学、经济法学中均将法律关系客体界定为物、智力成果和行为 ,与刑事法律关系客体不一致。在理论上应将其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刘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72-75
关于期货交易的客体 ,在学术界和实务界争论都颇大 ,其中“合同说”和“商品说”是两种流行的观点。“合同说”认为期货交易的客体是合同 (合约、契约 )或标准化合同 ;“商品说”认为期货交易的客体是基础商品 ( underlying commodity)。这两种观点均未揭示期货的本质。“合同说”未能将期货与一般的民事合同区分开 ,不利于期货法与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所建立的合同法体系相协调。“商品说”则混淆了远期交易与期货交易 ,期货交易虽源于远期交易 ,但与远期交易有着本质的区别。期货交易的客体其实是金融市场上的一种新的交易工具 ,它与传统的基础商品交易完全不同 ,其规范的英文名称是 derivative,中文译名为“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者关于法律关系客体的论述,多有值得商榷之处。作者认为,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只限于行为,而且这种行为限于程序性行为。这种行为同实体法中的行为在法律根据、实际内容、主体范围、表现方式、法律性质以及法律意义等方面,均有区别。这种区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立法、司法实践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律关系客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53-56
明确法律关系及其客体对于构建坚实的法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法学界的学者普遍认为,环境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通过对法律关系概念的溯源,以及法律关系客体的变迁,我们发现将环境作为环境法律关系客体不足以反映环境法的真正使命。生态利益才应该是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生态利益涵盖了人与自然的共有特征,反映了环境的本质特性,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因此,环境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利益才应该是其客体。 相似文献
5.
常纪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7-9
自从德国民法典第90a条规定"动物不是物"及德国1998年修订的《动物福利法》和奥地利2004年修订的《联邦动物保护法》把动物确定为人的伙伴动物之后,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再次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一些学者经研究后认为,动物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本文对这些立法及国外特殊的判例和风俗进行了分析,认为动物只能是特殊的法律关系客体或者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6.
国内学者受传统法学理论影响,一般不将人身作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但是,随着行政法律实务的开展和传统法学理论在主客体关系问题认识上的突破,带来了对行政法律关系中主客体问题的新的认识与理解。本文试通过对法律关系主客体及行政法律关系的认识,分析人身能够成为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中的各客体按照在红色旅游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分为核心客体、次客体和边缘客体,这些客体具有连动作用,因此在红色旅游中要按照多边和谐、整体互动、统筹兼顾、分清主次的原则来处理这些客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翟浩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85-90
在期货交易中,期货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成为卖方的买方、买方的卖方,承担担保履约功能。从中央对手方角度研究期货交易所的法律地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成熟期货市场对期货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的地位都有规定。建议我国在未来期货市场立法中引入中央对手方的概念,并时期货交易所作为中央对手方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9.
贺旭红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73-77
债的客体应该是在债之中每一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所有类型的债的客体构成,都是二元结构的,一部分是债务人所做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即给付行为;另一部分是该给付行为所指向的特定的物或其他财产以及特定的事实等,即给付行为标的。劳务之债的客体也都应该是给付行为+给付行为标的这种二元结构的,劳务之债客体中给付行为标的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医疗事故罪的客体认识不一,主要有五种观点。笔者根据犯罪客体的基本理论对此五种观点进行评析,指出存在的不足,认为医疗事故罪的客体应为复合客体,其主要客体为医疗单位医疗方面的公共卫生管理秩序(制度),次要客体为就诊人的生命健康权。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只有从负有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义务的医疗护理工作人员来界定此罪主体,才符合此罪客体所体现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1.
姚金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4-58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代位权的客体仅限于到期债权,并且该到期债权必须具有金钱给付内容。这种规定由于过于狭窄而无法解决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如抵押权等担保物权是否应该被纳入代位权客体的范围之内?对目前我国有关代位权客体的规定如何认定和处理?笔者认为,采用目的性扩张的方法进行漏洞补充,以使目前的法律规定足以解决实务中的诸多问题。在维护债权人债权的基础上,平衡债权人和债务人及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长远看符合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过程中,由于消费行为的多样性、消费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使人们对该法的某些方面有着不同的理解。文章从消费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试图对该法得出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曾繁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202-207
[摘要]任何发展均表现为发展主体依据发展标准、创造发展客体并付出发展代价的一种价值建构过程,发展客体是生成、表征并规制发展性质、发展价值的一种客观历史性标志。科学合意的发展,既不是“发展主体”脱离发展客体的客观运行状态去膨胀主体需要之孤立性的自为发展,也不是“发展客体”脱离发展主体合理需要的牵引而自我设定、自我实现之单向性的自在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建设,是自觉回归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发展客体之原生结构;“五位一体”建设的发展客体地位即从属、手段、工具地位,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主体地位,防止各种“发展异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对于物权客体的研究是研究物权的逻辑起点,要认识物权必须先理清作为物权客体的物的性质,由于作为物权客体的“物”的范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扩大和物权体系的开放性,导致现在出现的许多物的形态已无法为现有的物权客体体系所涵盖。而对物权客体的独立性和有体性的不周延现象进行解释,目的是为“物”的内涵界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其具有更强的时代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的、社会性的观点看,认识不但是能动的反映,而且是全面的反映;它不仅反映着客体的性质、关系、结构和功能,而且还反映着主体的需要、能力、活动以及主客体关系。因此,认识是对主体和客体的全面反映。如果我们承认物质概念的宽泛性、主体和客体的内在关联性、认识的差异性、认识类型的多样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各个部分的逻辑一致性,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反映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6.
何志钧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3):321-325
文艺消费的客体有着自在客体或潜在客体与现实客体之分,随着关系系统的变化,存在于一定的文艺消费关系系统中的客体也相应地会发生变化。文艺消费的客体是一种复合客体,有着多重性质,在不同的文艺消费实践和文艺消费情境中,对于不同的文艺消费者,文艺消费客体的面貌也变动不居。 相似文献
17.
唐明琴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55-57
在近年来钢材价格波动的背景下,钢材期货上市的议题重新提上日程。文章结合我国钢材期货历史以及海外钢材期货市场的发展,对我国钢材期货推出的可行性以及需要进一步理顺的问题展开讨论,探讨我国钢材期货的上市问题。 相似文献
18.
物权之特殊客体——人体器官和遗体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法现代化进程中,物权客体的范围日趋宽泛,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动产、不动产已无所不包.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诸如试管婴儿、克隆人、人造器官等新生物,又对传统的民法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拟就人体器官、遗体等特殊物质能否成为物权客体,以及如何适用法律的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梦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48-51
我国目前关于刑事诉讼客体内容的几种主要观点都存在值得商榷之处。通过对刑事诉讼客体的定义、语源的分析和运用诉讼目的、诉讼结构和诉讼行为等理论对刑事诉讼客体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刑事诉讼客体就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和应当适用的实体法、程序法。刑事诉讼客体具有多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陈建清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传统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客体的解释有失严谨与科学,并且未能将犯罪客体与犯罪客体要件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予以严格区分,以致得出“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要件”这一明显有悖逻辑的错误命题;同时,传统刑法理论对犯罪客体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定位也明显失当。犯罪客体与犯罪客体要件不容混淆。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破坏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是犯罪成立以前就存在的一种事实情况,不具有犯罪构成要件的性能。而犯罪客体要件则是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危害行为所破坏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是犯罪成立以前的客观表现之一,具有犯罪构成要件的性能,属于犯罪客体要件的范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