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来,紧缩性货币政策既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也是国民的善良愿望.然而,这一政策的每每操作,却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结果,也就是说,货币的发行量总是较大地超过了货币的实际需要量.窃以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而是某种内在因素逼使我们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一、金融机器:仍在带病运转1、马克思提出的著名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一定时期中待销售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格)/(单位货币流通速度).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币需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量).在这里,马克思认为金属货币以及纸币的需量均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商品交易量,这三个变量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引起货币需求量的变化,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从马克思的货币需求公式中,我们可得知,公式的实质是货币需求公式.我国目前的货币需求理论遵循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实际操作的货币需求公式是:货币需求增长率=(1+经济增长率)×(1+物价变动幅度)/(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1公式中,自变量也只局限于三个:属于商品流通速度的(1+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属于商品交易量的(1+经济增长率);属于商品价格的(1+物价变动率).在我国货币需求的这一公式中,  相似文献   

2.
研究社会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国内学者大都遵循马克思著名的货币流通公式.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函数公式的发展过程以及对我们的启示进行探讨.一、马克思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提出的金属货币流通公式是: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①进而,马克思又论述了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②如果用符号表示,按马克思的本意.可将金属货币流通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曾经分别在其所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一卷中,阐述过货币流通的规律,提出关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的公式。但是马克思前后所提出的二个公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马克思之后的一些政治经济学和货币学的著作,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见仁见智,有的采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所提出来的公式,有的采  相似文献   

4.
最近拜读了几篇有关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问题的讨论文章,特别是拜读了王惟中、洪大璘两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以下简称《公式》)一文,颇受启发。《公式》从德文词义以及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表述的发展史,从对各种不同解释的对比和分析中进行论证,表明了作者探讨学术问题的认真和深入的学风,值得学习。但是,对于《资本论》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表述,我认为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向我们提出了重新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货币、信用和银行的作用问题.现根据《决定》的精神,就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和当前货币流通形势以及加强宏观调节的问题,谈几点体会.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规律关于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说过,当货币仅充当流通手段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  相似文献   

6.
关于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理解颇不一致。这里谈谈我们的粗浅看法。马克思说:“现在我们来考察一定时期内的流通货币的总额。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  相似文献   

7.
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影响重大,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判断货币流通是否正常的标志是什么?长期以来意见不一。现提出个人看法,供研究参考。一、货币流通正常与不正常的涵义货币流通正常,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相一致。货币需要量决定于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在币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值的增加或减少,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这种变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主要是通过国家有计划地调整商品价格表现出来。这时,货币流通需要量亦随之增加或减少。因此而引起货币流通的变化是正常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需要量相应增加或减  相似文献   

8.
一、为什么要用数学模型来研究货币流通量计算货币流通量,历年来,我们是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运用货币流通量(M)=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PQ)/货币流通速度(V)这一公式加以计算(在实际计算中,PQ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代替)。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流通状况发生一些新变化,出现一些新因素: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流通的扩大,人民收入增加,流通中的备用金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了;价格浮动;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货币需要量规律探讨张晓马克思货币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不朽著作《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全面论述了货币的各种职能及货币需要量规律。深入学习和探讨马克思货币理论,尤其是货币需要量规律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存在着商品生产,就必然有货币和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正常与否,对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和人民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货币流通规律是商品生产条件下的“最重要的经济规律之一。”①列宁也曾经指出:“货币周转是这样一种东西,它可以很好地检查国内周转是否正常;如果这个周转失常,货币就会变成废纸。”②正常的货币流通,能够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在价值符号流通的条件下,假若流通的数量超过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考察货币流通总量时指出:“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这个总额就等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最后减去同一货币交替地时而充当流通手段,时而充当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数.”这段话通过货币流通量的决定机制,反映了流通货币量的定量原理,因而成为商品经济一般的货币流通规律的科学概括.多年来,经济学界对这一规律的解释,有种种分歧和误解,所以,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这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月刊》1989年12期发表了彭延光同志的《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新解》一文(以下简称“彭文”),与李柱锡同志和我进行商榷。这里只答复彭文对我发表在1988年第9期《经济研究》上的《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的错误表述亟应纠正》一文提出的三点商榷。现分别答复如下: 第一,我在那篇论文中曾说:流通公式中“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译文的“待实现”三字不够确切,但这是“译文纠纷不必多所考虑”。彭文认为我“没有深究它的原意”,并指出其正确的翻译,“应当译为必须实现、应该实现或能够实现等”。依我看,彭文的这些译文并不比“待实现”更为理想。因为流通中的  相似文献   

13.
市场物价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认识有关物价的一些问题:例如货币流通规律的问题,物价为什么会上涨?我国物价上涨同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如何控制货币发行,稳定市场物价?本文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货币流通规律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同一时期流通中的商品流转量相适应 市场物价同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而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除了价值规律以外,市场物价是被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要求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同一时期流通中的商品流转量相适应。因为货币从来不能离开商品,货币本身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越是搞活经济,越是需要加强宏观控制,需要各方面、各渠道、多种手段协调发挥作用。以财政平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控制是宏观经济控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国民经济宏观控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要保持社会总生产与社会总需求在价值量上的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商品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但在生产发展水平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供需总量的平衡,关键在于控制社会的总需求量。社会的总需求量,是由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构成的,是在一定的货币周转速度条件下,由货币量的多少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量是保证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谓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就是要求社会上流通的货币量与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相一致,必须符合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即马克思指出的,在一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不论货币是作为流通手段或作为支付手段,——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流通总量决定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加上)同一时期中到期的支付总额,减去彼此抵销的支付。马克思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对通货膨胀生成机理的研究,理论界往往受“纸币制度下特有现象”的局限,偏重于从政治经济制度寻究原因,而忽视了从货币的本质分析其生成基础。本文试图从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理论出发,揭示一种由商品货币内在关系导出的货币供应偏弹性上限增长趋势;从而找出通货膨胀生成的基础性原因。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货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是完全由商品流通的规模来确定的。正常货币流通的需要量就决定于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变动和货币流通的速度三个因素。如果是黄金铸币,那末,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由人们很自然地通过贮藏手段进行调节。黄金币值不决定于市场商品量的多少,而决定于黄金本身的价值。但纸币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马克思说:“如果流通中金量决定于商品价格,那末相反地,流通中纸票的价值却完全决定于它自己的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85页)因此,当纸币数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时,每个单位的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必然要减少,具体点讲,如果  相似文献   

17.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分歧。1988年,胡寄窗和李柱锡两位同志,把这个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引人注目。我认为,胡寄窗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说史的角度,考察了人们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认识的变迁,分析了各家的得失,开拓了视野。李柱锡同志着力探讨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所列各项的确切内容,有独到见解。但是,两位同志的论述还有一些不足。第一,人们对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的考  相似文献   

18.
认真研究并掌握货币的流通规律,不仅关系到货币本身的稳定,也关系到正在进行的价格体系的改革、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怎样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观测货币流通?衡量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已成为理论界和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货币流通状况取决于许多复杂因素,要做出准确地判断,必须进行各方面的、大量的、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本文想就地区物资平衡同货币流通关系问题做些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用文字论述的货币流通规律,怎样用函数式或方程式的形式加以表达,自五十年代以来有不少文章进行了讨论。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表达形式:第一是教科书中通用的形式,可简称为“除法”;第二是王惟中、洪大璘两位同志发表在《学术月刊》1982年第五期上的《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一文中的表达形式,可简称为“减法”;第三是卫兴华同志在《学术月刊》1985年第1期上发表的《〈资本论〉中货币流通规律公式的探讨》一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20.
稳定币值的一个关键在于认识、掌握与运用货币流通规律,使货币的投放与回笼同社会货币的需要量相适应。这只有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可是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在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鼓吹经济私有制的谬论中,却把通货膨胀说成是公有制造成的。方励之在接受日本记者单独采访时的谈话中说:“当前的通货膨胀,应该根据法律规定,通过改革所有制加以解决,使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现在的通货膨胀超过了市场原理,存在着恶性膨胀的部份。中国的垄断性体制是个问题,最终要进行所有制改革,也就是要实行私有制。”这完全是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