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诗味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味"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味";以"味"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味说"与"晚唐异味"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唐异味",是为其"诗味说"张本。  相似文献   

2.
穆旦以"创造性翻译"为原则而译济慈诗歌。他与济慈惺惺相惜的诗才绽放,命运相近的机遇,使他以"诗"译济慈诗歌时,两个诗人的诗心碰撞,完美契合。  相似文献   

3.
从"世纪初诗歌"的构造出发研讨此一概念的生成及其书写图景,可以发现,"世纪初诗歌"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又与其现实生存空间密切相关。无论是它所具有的"历史逻辑"、"代际划分"还是"反思"与"标准"确立包括底层写作参与所实现的"再造想象"及诗歌的地理场域,都决定了"世纪初诗歌"的独特性、稳定性以及一种开放的历史状态。  相似文献   

4.
由于和政权疏离关系形成的"旁观者心态",顾瑛把作诗当做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尤其表现在其"公开化"创作上——《草堂雅集》等。顾瑛还有"私人化"创作存世——《玉山璞稿》。由于是在不同时空下的创作,顾瑛对诗歌的理解及使用的表现方法都不同,也导致了诗歌在情感基调、审美风格上的不同。二者分别表现了其"旁观者心态"的不同侧面,一为"旷达"、"纵欲"、"颓废",一为"悲哀"、"愁苦"、"压抑"。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二者的差异性反映了顾瑛诗学思想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诗歌写作中,"反讽"的运用似乎日益陷入狂欢化的泥潭。在只见"反讽"不见"诗"的境况中,既缺乏对诗歌本体建构的必要关心,也缺失了关于历史与现实的精神想象。现代禅诗的发生,或可成为当代诗歌反讽狂欢的反拨。首先,禅的静、寂追求可沉静新诗"耗尽式"的反讽狂欢;其次,禅的悖论式语言运作方式,可增强诗歌的反讽张力。  相似文献   

6.
经验与诗歌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诗学问题。从胡适到九叶诗人袁可嘉、唐湜等都对这一诗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简要地追溯了这一探索过程,认为"诗的经验主义"并不必然导致写实主义和平庸化,它与"经验说"都是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揭示,都丰富了现代新诗理论。  相似文献   

7.
"世俗之城"和"神圣之城"是艾略特对现代文明信仰缺失和对宗教秩序回归的隐喻。艾略特的诗歌借助"世俗之城"上升到"神圣之城"这样的动态表达最终揭示了人类道德文明再生的可能。通过城市启示录使得读者对其诗歌能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世界文学史发展的点位上来看,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是一首现代主义的象征诗歌。诗歌的素材来源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诗歌采用的是现代主义的"整体象征"艺术技法,而不是传统诗歌的"局部象征"艺术技法;诗歌的主题意蕴由读者参与,可以进行缤纷的多元化阐释,而不单单是一个传统的政治学评论。《海燕之歌》的文学实践服从于现代主义的象征诗理论,继而决定了它的现代主义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艺术家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和谐为宗旨的中国哲学,渗透到艺术创作的精神领域。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法和诗歌,体现出传统哲学生命理念中强调个体生命和精神自由的精髓,两者在含蓄蕴藉的审美旨趣上相互融通,书法作品给诗歌意境的阐发和拓展开辟了无尽空间,诗歌意境对于书法创作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同时,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又大有异趣。研究二者的关系,对于书法和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纪昀评点了汉魏六朝至唐宋许多诗人诗作及唐人与清人的试律诗,用力极勤,用心极深。其评于诗歌的本旨、风格与技法等有深入细致的评论,于诗歌"体格之变迁"、"宗派之异同"与"作者之得失"也有辨析说明。纪昀的评点是宏观视野下的精细批评,不仅对研究他个人诗论具有重大价值,对古典诗歌的批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界对纪昀评点诗歌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民初诗话具有浓厚的遗民情结。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民思想与遗民意识内容,具体落脚在以下方面:称颂遗民节义;斥责临危易主、变节之人;记录变名、易服、复辟之故事,蕴归隐之志;以史笔载录诗词,以春秋笔法展现"孤露遗臣"之情怀。这种"关乎时政"的特征固然与诗歌理论的贫乏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鼎革下作者的民族情感变化及在社会转型中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李莹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11,32(3):108-112
在佛老之学的影响下,禅宗"即心即佛"、"无着无住"的随缘任运的思维方式与"当头棒喝"的"顿悟"意念,以及道教偏重于崇尚自然、梦幻神游、浪漫超脱的思想特征等因素,皆直接影响唐人对诗歌意境理论的探讨,有助于唐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完善与定型。如皎然《诗式》中提出以"取境"为中心来论诗;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味外之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思想与审美观念,等等。这些正是中国诗学意境论走向成熟的鲜明标志,开启了宋代严羽"以禅喻诗"等诗学思想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是二十世纪末最富盛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之一。本文篇着眼于许教授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并结合实例来说明"三美"原则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滕汉洋 《理论界》2012,(7):141-142
元稹"元才子"的得名在元和中后期,最早起自宫廷。使其赢得才子美名的诗歌主要是其风格轻艳的女性题材作品,即他自己所谓的"艳诗"。这一事实反映了元和时期的文学风尚,也为考察元稹诗歌在当时的接受情况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王勇男的石油题材诗歌脱去了旧有的格式套路,不再是一种英雄赞歌式的政治抒情诗,而是采取一种诗性思考的方式表现新时代下的油田以及石油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对新形势下油田命运的深切观照。以《我们的油田》为首的众多石油诗,通过核心意象"风"和"吼声"体现了石油人的"生命意识"和"坚守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海德格尔基于现象学理论而提出的"从存在者身上逼问出存在来"的观点深入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随缘》,希望通过诗歌文本的表象,从诗歌的文字的存在者背后逼问出许多存在来,以便真正读懂弗罗斯特诗歌所具有的深遂哲思,深化对弗罗斯特诗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度正以理学名世,乃朱熹门徒,是南宋时期巴渝的儒家正统文人。其诗文留存不少,但多应制酬答之类。诗文里常渗透着理学思想和忧国忧民之感,偶有乐观旷达的情怀。"以文为诗"、"好用故实"的南宋主流诗风对其诗歌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8.
诗歌形式和内容的二元对立造成了翻译的困难甚至不可译,相对于内容而言,诗歌翻译过程中流失更多的是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字和语音差异导致的形式流失。"诗人译诗"作为一条挽救"翻译之失"的途径确实有其价值所在,诗人在语言的敏感度和诗歌音乐性方面的悟性和表现力远远超越非诗人译者,诗人译诗可以根据原诗内容选择适当的形式甚至创造新的形式,尽可能实现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盐业生产技术发达,产盐地域广泛,盐业经济呈系统化、规模化发展,虽然宋代流传下来有关盐业生产的文献记载较为丰富,但前人对传统史料的挖掘已经较为深入,开发新史料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宋代诗歌作品数量庞杂且流传较多,其中部分诗歌不仅有诗人对于国计民生的忧虑,还有对下层社会群众的关注。试从宋代诗歌记载较多的宋代盐业生产技术、盐业生产体制以及盐民生活三方面入手,运用"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历史研究新途径,力图展示宋代盐业生产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政治学基本问题的角度对中国党政关系进行了概括性论述,而后分别从结构功能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角度对党政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社会浸合度"的概念,主张以"党政结构"代替"党政关系",以"调整党政结构"代替"理顺党政关系",指出调整党政结构的目标是实现党政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