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人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联系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教学的导人,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人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堂好的课往往一开始就能很好的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教师设置的思维环境中去。 究竟怎样导入新课呢?它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通过物理教学实践,我们认为除直接导人,旧知识导入、习题计算导入外,亦可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导课好比二胡调弦,弦没调好,就演奏不成。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也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因此,良好的导课艺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有效性的探讨持续不断,却较少从学生不同专业的视角来研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经过细致统计分析,对“纲要”课教学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从教学方式到内容呈明显多样化特点,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性与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应采用系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环节向课外实践研究环节延展,从系统论角度将教学过程凝练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课题研究以及综合“考评”,每一环节都承担着基于不同专业的差异化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杨玉秋 《理论界》2000,(3):52-53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素质教育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改革 ,挖掘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上的潜力。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重视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是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根本大计。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中学生不重视副科课学习 ,尤其是不重视历史课。因为历史课内容繁杂。年代跨度与学生实际距离较大 ,再加上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是教师口述 ,学生听着老师干巴巴的讲述如同嚼腊 ,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也应纳入教育改革的运作机制中 ,任课…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具有双向性 ,是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的教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 ,并使学生学会“如何学”。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 :“教师当然须教 ,而尤致力于导。导者 ,多方设法 ,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① 。因为人的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 ,这个内化过程只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 ,然后逐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这里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析的“三自一导”教学法 ,就是指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读书、自我质疑、自我求索 ,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客体变为学习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基本教学流程是 …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新课引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上课一开始就保持着良好的心境,这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结合高中物理教学,介绍几种新课引入的方法,期盼行家批评指正。1.直接引入法所谓“直接引入”,就是开门见山,直接抛出课题,这种方法话语应简练和具有启发性。例如,笔者在讲机械振动时,上课就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研究另一类机械运动——机械…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创新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和专题讲座等教学法,强化各项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参与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课前的导入,犹如音乐的“序曲”,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诱导学生进行思维,唤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使学生对学习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9.
黎玉玲 《南方论刊》2008,(3):107-108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应抓好“趣、导、精、活”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0.
导语是引入新课的第一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导入法:一、复习导入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复习旧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体会或发现。每上完一课,我都指定一名学生,当小老师自制复习题,准备下节课在班上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求该生在引导复习时不用看书,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多样。以最简洁有效的方法帮助同学记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胆量。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最忌导解方法的雷同,因此,当前对语文课型的探讨也成了中学语文教研的热门话题。所谓语文教学课型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导解方式和途径,它重在研究教学的步骤和导解的特点,其具体形式可按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来划分:按教学的内容可分为新授课、讲析课、复习课、作文指导课和作业讲评课等:按教学的方法可分为引导课、赏析课、图解深、辩答课和讨论课等。本文就这些课型来简要谈谈其导解的特点、步骤及途径和方式。一、渐接获。所谓新接就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这种课型一般特指上新课的第一教时。它的主要特点是引导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战场,基于“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将“经典研读”活动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守正与创新的重要路径。“经典研读”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建构好系统清晰、逻辑立体的教学体系,设计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的高效课堂运行模式,发挥好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是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关键。“大班授课、小班研讨”兼顾了教学的横向覆盖率与纵向深度,“两大部分”互为支撑、协同发力,“四个环节”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是实现“经典研读”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合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容 《南方论刊》2013,(8):105-106
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语的作用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语可设疑增趣、启迪思维、温故知新、突出重点、创设情境、引人入胜,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设计导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明确,从哪个方面做导入口,怎样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要采取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材建设和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引起“两课”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应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 ,重点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形势与政策”课本身的特征来看,其应该是一门有吸引力的课程;而从现实来看,学生很难对此课有热情。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弱化了课程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所以,提高时效性、增加说服性、增强感染力、激发主动性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条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控制教学过程,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7.
“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从“期待视域”的视角出发,教师应充分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期待视野”,积极探索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方法并促使学生“视野融合”,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应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此相应,语文课堂也应进行改革。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应更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责任互动课型、"三互"课型、情景互动情型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理念的兴起为思考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结构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提出了一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理论·经验”结构模型。这三个要素分别处于“讲价值”“说理论”与“讲故事”的课堂环节中,其中伟大思想是思政课整体教学的价值引领;科学理论则旨在阐明伟大思想的学理依据;具体经验则能对科学理论做出进一步验证,亦能促使学生与伟大理论产生共情。这三个部分缺一不可、紧密联系,构成一堂高校思政课重要的内在三重结构。  相似文献   

20.
教师人格魅力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对学生有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显性的教育引领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原理”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信”、“识”’、“情”、“技”四个基本因素的综合体现;在“原理”课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吸引、感染、示范、折服的效果,进而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亲”、“受”、“信”、“行”,使“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