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东铁路是沙俄政府依据《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在中国东北境内强行修筑的铁路线.从满洲里至绥芬河是中东铁路的干线,从哈尔滨至旅大是中东铁路的支线.1905年沙俄将中东铁路支线南端即长春至旅大段“转让”给日本称“南满铁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苏两国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交涉.1924年双方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简称《中俄协定》)及《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形成了中苏第一次共同管理中东铁路的局面.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惜牺牲中国的权益,于1935年3月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前,中东铁路沿线就有大批俄国工人及布尔什维克在活动,因此,这里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的地区。黑龙江人民的觉醒,首先是较早地受到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在黑龙江活动的影响。当时的《滨江日报》记载:“莫斯科共产党宣传学校女子部毕业生22人经赤塔来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工作。又如1905年12月8日,中东铁路工人在哈埠俄国布尔什维克秘密组织领导下,实行了全线大罢工,从而激发了中国工人的革命热情,提高了阶级觉悟。从《远东报》记载中也反映出俄国布尔什维克(被称为多数党)在黑龙江的活动是很频繁的。该报说:“拉哈苏消息:自8月1日起多数党在黑龙江异常活动,3号由布埠派往什洛嘎轮船3只,满载红旗队防守拉哈苏与阿穆尔防军对峙”。中东  相似文献   

3.
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铁路与俄罗斯文化的传播郭蕴深不言而喻,俄罗斯文化在中国东北地区,主要是中东铁路沿线地区的传播是与中东铁路的修筑相关连的,是与俄国殖民者的到来同步进行的。它对现化关东文化的形成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甲午战争中,日本将一个庞大...  相似文献   

4.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日在干涉西伯利亚革命时期的矛盾,归根结底是芙国"门户开放"政策同日本大陆政策的冲突.在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过程中,美国和日本是主角,但两国间却矛盾重重,它们为了争夺东北亚地区霸权展开了激烈争夺.两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是否出兵、控制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经济掠夺三个方面.前期日本占优势,美国后来居上.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920年初美国从西伯利亚撤军.日本在单独驻军两年多后也于1922年lO月撤军.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9,(3):79-89
前沿文献多以完善人口政策建设、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解决东北劳动力流失问题的突破口,鲜有文献从物化型技术替代劳动而形成补偿效应的视角分析振兴东北的问题。本文构建内生物化型技术一般均衡模型,数理演绎物化型技术的使用对劳动供给变化的内生响应机制,分解产出增长中的要素供给效应与技术补偿效应,获取使补偿效应超越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条件。本文利用东北三省面板数据,构造物化型技术进步指数,考察物化型技术补偿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程度,依据估计结果计算了物化型技术门槛值。结果表明,要素供给效应和技术补偿效应对产出的作用方向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使补偿效应超过供给效应的物化型技术门槛值。当前东北地区物化型技术存在较强的补偿效应,但与其门槛值仍有距离。将劳动者按技能高低划分后发现,低技能者对产出的边际贡献明显高于高技能者,物化型技术的补偿效应主要通过其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实现,其与高技能劳动呈互补关系。2008年金融危机后,物化型技术对低技能劳动的替代作用有所弱化,但强化了对高技能劳动的互补程度。  相似文献   

6.
1923年10月,在奉系军阀统治下的东北,中国共产党哈尔滨组诞生了。这是我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基层组织。弄清这个组织的来龙去脉,不但有利于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乃至全东北党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地方党史知识的传播。对于这一问题早已有许多同志发表过不少文章。本文着重从其创立的客观条件和历史意义两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客观条件 1.哈尔滨工人队伍与工人运动产生较早。特别是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罢工斗争迅猛发展。由于工人运动与保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结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鲜明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性质。这构成了中共哈尔滨组创建的阶级基础。 1896年6月,沙皇俄国与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所谓《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攫取了在我国东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随着中东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5,(1)
1898年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中俄之间的交涉日益增多,吉林、黑龙江相继建立铁路交涉机构,杜学瀛曾任吉林铁路交涉总局会办,驻哈尔滨负责吉林铁路交涉事宜。日俄战争后,署理吉林将军达桂与暂署黑龙江将军程德全联名请求添设哈尔滨关道,获清廷批准,杜学瀛署理哈尔滨关道,与沙俄中东铁路管理局开展了诸多交涉事宜。除对俄铁路交涉之外,还开展主权交涉、土地交涉、税务交涉等。从杜学瀛履职情况看,哈尔滨关道无疑是以海关道成例设立的地方外交交涉机构,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建制。  相似文献   

8.
在政策的推广下,社工的合法性建设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将合法性建设置于场域—惯习理论下进行检视,并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合法性惯习可追溯到男权制文化的建构,实际上是社会场域中的"男性资本"的要求。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受到场域的男性规则阻碍的同时,又在利用其改变自己在场域中的利益位置。笔者在文章中论述了攀附男性资本的发展只是自缚手脚,并提出建立"社会工作气质"。  相似文献   

9.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社会粗放型管理向治理精细化转型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应然之举,而社会工作者以提供精细化服务的方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技术—社会互构"理论范式,通过半结构访谈,深入探讨疫情中社会工作者受制于空间区隔,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缺场服务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在促进技术与社会互构中扮演中介角色:一方面赋予信息技术社会性内涵,另一方面实现信息技术在社会多元实践场域中的功能嵌入,从而重构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研究框架.与此同时,新语境下的社会工作实践仍面临现实困境,健全服务规范,提升服务能力,发展人才队伍成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社会治理转型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王晴锋 《社科纵横》2011,26(1):71-72,75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也一直是家庭问题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布尔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分析家庭暴力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场域-惯习"是一种实践的结构理论,它把行为与文化、结构、权力等宏观要素相联系,将产生家庭暴力的个体行动者、家庭和社会因素进行结合,也即在"行动-结构"的框架下进行解读,从而整合了不同分析层次(个体、家庭和社会)和不同研究取向(如生理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的各种家庭暴力理论,为阐释家庭暴力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1.
日俄战后,中国东北农产品开始经俄国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输出海外,并且规模日益扩大,这对中俄双方的经济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俄方而言,它使俄国公司和商人获取了高额利润,使中东铁路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商港的发展。对中方来说,它促进了东北北部地区近代机器制油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农业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是以当地农业和农民遭受列强盘剥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2.
国家文明的演进历程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骨架",也是深入研究的切入点。黑龙江流域国家文明首先经历了诸多部落的广泛孕育,橐离、肃慎、挹娄等可归入此阶段;在文明薪火传递中,与碰到的、遇到的历史偶然性相合,诞生了酋邦社会,即夫余国、渤海国;女真人汇集东北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自身创造的文化,贡献出国家文明。黑龙江流域文明的特殊性寓于在这一地域出现的国家文明的演进之中。  相似文献   

13.
张建华 《学习与探索》2008,1(1):232-236
19世纪以来、尤其在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之后,俄国不得不在同时面对强势西方和袁势东方的背景之下,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自己的国家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文化寻根和历史反思过程中,俄国知识阶层对东方文化基本上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在俄国知识阶层的视野中,东方与西方是截然对立的两种文化和两条道路,并且最终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和归宿.缘此出发点,他们不仅在谈到俄国落后的原因时,而且在谈到俄国未来命运时,要么是将落后原因归结于东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恶劣影响,要么是把东方和中国列为"野蛮的"、"落后的"、"污秽的"、"黑暗的"、"没有前途的"代名词,从而具有强烈的"东方罪恶意识"和"反东方情结".因此,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的俄国思想文化界中,"东方罪恶意识"和"反东方情结"较为流行.它不仅表现在持极端立场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思想之中,也表现在持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的一些学者的思想之中.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精深认识实属罕见,并彰显其弥足珍贵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曾是远东俄侨的文化中心,有过相当繁荣的俄语文学,产生过许多颇有成就的作家.这种文学,一方面继承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传统,主要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歌的“白银时代”相衔接,另一方面,又深深打上流亡者心态的印记,同时也受到侨居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熏陶,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哈尔滨俄侨文学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人迁居我国东北而产生的,十月革命后由于白俄流亡浪潮涌向我国而日益兴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衰落,后因俄侨离哈而消失,并遂渐被人遗忘。但近年来,西方和苏联文学界突然对当年哈尔滨俄侨文学表现出浓…  相似文献   

15.
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后半期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促成的,如传统文化的集团意识、中和的儒家文化思想、大乘佛教"利他"的德以及引进西方的经济民主主义等等.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中流阶层"及"中流意识".但是近两三年,又出现新的社会定型--"差距社会",产生了"新穷人"及"差别意识".这是当代日本文化和社会意识的演变和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帝俄霸占哈尔滨市政的历史始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其进程是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营运而同步进行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中东铁路工程局阶段、中东铁路管理局阶段和“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阶段。一、中东铁路工程局阶段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在华利益的增强,引起了德、俄等帝国主义的不满。俄国政府为巩固其在华利益,增强掠夺能力,加紧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筑,并单方面决定西伯利亚大铁路由中国境内通过,并于1895年8月强行派员进入我国东北勘测线路。1896年6月3日沙俄政府胁迫清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  相似文献   

17.
朱伟珏 《社会》2012,32(1):88-103
本文从权力与权力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的核心之一--时尚再生产理论进行考察。该理论基于以下两大主张:(1)时尚是生产场域与消费场域这两个相互独立的场域共同“协作”的结果;(2)权力关系贯穿于时尚与流行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布迪厄指出,不论是生产场域还是消费场域都是斗争的场所,行动者在此为争夺合法性与卓越化而展开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时尚生产场域具有相对自主性,权力斗争并不直接表现为阶级或阶层间的对立,并以迂回的方式参加社会权力的合法化和再生产斗争。另一方面,消费场域即指阶级场域或支配阶级场域。消费者在该场域中进行着无休止的分类斗争(阶级斗争)。权力关系直接反映了阶级关系。而且只有支配阶级才有权参加时尚与流行的再生产,中下阶层是无法加入此类卓越化游戏的,他们至多只能作为反衬而存在。反映统治阶级合法品味的时尚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托尔斯秦的生平、思想和创作一直被人们重新阐释.中国文艺理论界曾深受前苏联的影响,长期以来倾向于将托尔斯秦描绘为俄国知识分子的标签,即恪守道德纯真和理想人性的"圣愚"形象.然而,随着以塞亚.伯林对于刺猬与狐狸的区分,托尔斯泰作为"凡夫"的多种侧面逐渐被还原出来.文章透过以汤普逊、伯林、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为代表的西方思想家对托尔斯泰的论述,试图呈现英美经验主义、俄国"新精神哲学派"、文化多元论等对托尔斯泰思想矛盾与人性弱点的揭示,从而勾勒出更丰富和真实的俄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赵荣  张宏莉 《社科纵横》2007,22(2):166-168
圣愚是俄国东正教特有的一种僧侣类型,圣愚现象和圣愚崇拜倍受俄国民众推崇,这种宗教文化现象对俄国民众的思想及社会文化的影响较为深远。本文主要阐释了圣愚的内外特征及圣愚现象对俄国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并从自然、历史、宗教、国民性格等方面分析了圣愚崇拜为俄国所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略析中东路事件的起因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析中东路事件的起因与影响杨琪1929年由中国收回中东铁路而引发的中苏冲突,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该事件的起因、性质及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本文拟对此问题略陈管见。12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外蒙古问题、中东路问题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