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依法治国”原则被提到重要的地位。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权力的滥用与腐败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正视权力的内在膨胀需求和人格化的问题,注重对权力的制约平衡,是理论研究与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本文拟从权力制约的理论分析与依法行政的实证分析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一、权力制约理论在原始氏族社会,首领的权力是由氏族全体成员赋予的。权力行使的依据是氏族中久已形成的一切习惯与规则。可以这样说,首领的公权力是应维持公共秩序的需求而产生的,首领是公权力的执行者,而不…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就是指政府的行政权力要由法律授予,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要有法律依据,并承担法律责任。实现依法行政,就要首先合理划分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之间的法定的权力关系及其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切实加强行政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权力是需要制约的,对权力的制约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权力之所以必须受制约,是因为它既是权力力量本性的要求、权力运行的要求,也是"人"的自身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权力的制约,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是根本,树立无产阶级权力观是基础,加强法制建设是保证,切实加强监督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的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将制约权力作为反腐倡廉的核心任务提出来,突显了制约权力的重要性.制约权力,需要从用权力制约权力、用制度制约权力、用权利制约权力以及用高尚的道德和情操约束权力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中国,实现依法治国依旧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表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实践等各个环节。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因素,创造条件以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6.
论权力制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一项基本原则,它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使之在法定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权力制约的思想和机制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其必然性是由权力本身的特点和权力行使者的人性弱点所决定的。当前,要构筑权力制约机制,就必须采取依法配置权力资源、以权力制约权力、加强各种监督手段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政府权力及其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 ,对全体公民和组织有约束力的力量。政府权力失控必然造成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对政府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 ,必须有健全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有效监督与有效制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权力监督具有保障民主政治、保障权力稳定运转和有效行使的政治功能 ,以此可以将权力监督分为民主监督、权力制约和行政监察。这三种权力监督形式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权力制约原则是现代政治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人民主权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但从未完全否定“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合理性。权力制约机制要求制约主体具有活动独立性、制约对象具有活动公开性、制约关系具有对等性、制约手段具有强制性、制约结构具有协调性,等等。我国行政机关人员同时接受政党制约、人大制约、监察制约、司法制约和社会制约,但以权谋私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目前应健全体系严密、结构合理的制约机制,使直接制约与间接制约、纵向制约与横向制约、同体制约与异体制约、弹性制约与刚性制约在功能上互补,在环节上紧扣,从而达到制约机制系统性能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以非法方式使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权力越轨行为。产生腐败的直接动因是强烈的利益驱动。由于我国权力体系及权力制约、监督机制存在着缺陷,发生权力腐败也就成为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力度,尽快完善适应社会体制变化的权力体系,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监督,把权力腐败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英语的使用有些混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拼写方面的错误.二是翻译的错误.随着我国与世界的交往日渐密切,这一状况亟待得到改善.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对英语材料严加审查,避免拼写错误.另一方面,应加快推行我国的翻译资格证书考试,使这一证书成为一种从业资格证书.  相似文献   

12.
论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共产党全面总结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执政经验,积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对领导方式尤其是执政方式作出的重大变革和创新,既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执政思路一以贯之的理论探索,更反映了党对治国执政方式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党依法执政的关键,则在于实现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应增设破产欺诈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欺诈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但我国刑法却未规定破产欺诈罪。现行刑法中的妨害清算罪、徇私舞弊造成破产亏损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诈骗罪等均不能涵盖破产欺诈犯罪行为。破产欺诈罪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破产管理秩序和债权人的财产所有权 ,主体是一般主体 ,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刑法应在第16 2条中增设一款 ,规定破产欺诈罪  相似文献   

14.
刑事立法语言的立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学者提出“刑法术语的专业性” ,主张“法律条文应当使用专业术语”。这是主张刑事立法语言精英话语的立场。本文认为 ,作为普遍适用的刑法规范 ,其立法语言不能单纯是精英话语 ,也不可能到处充斥大众话语。在法律规范中 ,合理分配和运用精英话语与大众话语才能使法律文本的表述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当以司法考试为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地方院校与地方社会的共生关系以及法学专业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和司法考试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开设16门法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计划、适当增减课时、选用适当教材、加强案例教学、落实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法,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司考通过率,为地方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法学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建设视域中的依法执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执政不仅是改革与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最恰当选择,对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全局性影响,而且是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具体机制,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最核心内容;应站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大平台上推进依法执政,立足于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同国家政权执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善国家政权领导者、执掌者同国家政权所有者、保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构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 ,本文从德法关系入手 ,论述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并把官德建设列为德治的关键 ,提出了加强官德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法律基础》作为“两课”中的一门必修课,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双重任务。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认识误区可能影响该课教学目的的真正实现,对这一现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伯克利学派在“法与社会”研究运动中,采用规范主义的研究范型,强调价值追求和经验研究相结合,关注社会现实,认为法律应当回应社会需求,进而获得相应变革和发展。在整合法律、政治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三类型理论,构想并倡导一种回应型法。这给予我们一重要启示:是法律适应社会,而非社会适应法律。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后,其实施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文章指出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的精神,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这一战略,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和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