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窦娥冤》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古典悲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传统文化的伦理特质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机制深刻地影响着戏曲作家的创作动机,规范着他们的创作手法,从立意到构思再到艺术表现,中国古典悲剧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找到民族文化精神打下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是一部有别于西方悲剧的、具有明显民族特征的历史悲剧,其民族特性突出体现在其中所富含的伦理道德精神。悲剧主人公赴汤蹈火的就义送死行为源于他们内心自由意志的驱驰,也正因如此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为了集中体现作品的民族悲剧特征,作者有意对历史素材进行了增删改动,并着意安排了“大团圆”似的结尾。  相似文献   

3.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方式。《胡笳十八拍》是古代著名的琴歌,为琴歌艺术添上光辉的一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艺术技巧要求卓越...  相似文献   

4.
从哈姆莱特的悲剧看古典人文主义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艺复兴运动竭力宣扬了古典人主义的魅力。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颂扬艺复兴在反抗宗教神权方面的功绩时,却忽略了其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即其面对世俗强权时所表现出的宿命论思想。本试图通过分析哈姆莱特在实施其复仇计划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犹豫不定和无可奈何的心态来揭示并论证古典人主义思想中所包含的宿命论因素,从而更准确地认识古典人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雷雨》的主人公繁漪 ,这个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于一身的女性 ,在她“人的生存困境”中 ,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是一个将崇高与罪恶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体 ,她的恶的极端行为源于她追求完美的欲望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追求人的合理的社会存在”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严重对立和冲突 ,这是她走向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也体现了《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赵氏孤儿》是一部震古铄今的历史悲剧,也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少有的被译为外文的作品。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其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魅力主要来自正义与邪恶作殊死搏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悲剧气氛的渲染,和对义烈精神的褒扬。  相似文献   

7.
《窦娥冤》《桃花扇》等剧具有双重结构,中国古代大多数悲剧作品的悲剧性和深层结构具有很多的共性,其“悲剧原型”是各个悲剧的深层主题,它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具有约定性的语义联想。中国古代的悲剧意识是由既定的信念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引起的,中国古代悲剧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道德悲剧。文章从此出发,讨论了中国古代悲剧意识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原自春秋赵氏家族兴衰的"赵氏孤儿",历来为史学界文学界重视,并演绎出多个版本。本文通过对史记、杂剧、话剧等几个版本《赵氏孤儿》的分析比对,从"惩恶扬善"的基本精神礼制建构,到"士为知己者死"的文人精神礼制丰富,进而到现代因个体意识苏醒而对生活之"荒诞"、"虚无"的界定,探寻中国古典精神礼制的建构、丰富乃至崩塌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戏曲中究竟有没有悲剧?这是一个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问题。一百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差异较大,难有定论,其主要原因是判断悲剧的标准难于确定。"悲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有它的本质特征和标准。我们在对有关悲剧理论进行史的考察,对一些公认的悲剧作品进行分析后,才能抽绎出悲剧的本质特征。悲剧精神从美学本质上对悲剧进行定位,可作为判断悲剧的一个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悲剧具有与西方悲剧不同的独特的审美特征,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不但是历史正义的化身,而且在道德上是比较完美的。而悲剧冲突就不在悲剧人物身上展开,而在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之间展开。悲剧人物在对敌不懈斗争中达到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12.
电影《赵氏孤儿》根据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改编而成。元杂剧《赵氏孤儿》现有元刊本和明刊本传世,无论是以“孝”为主导的元刊本,还是以“忠”为纲的明刊本,都保持了“义”的思想,通过舍生取义的群体行为唤起我们崇高的悲剧美感,其道义担当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的。然而,电影《赵氏孤儿》狭隘地把当代意识等同于个人主义,颠覆了元明戏曲始终不变的“义”的思想内核,英雄群像坍塌,悲剧美感被消解。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论述了由“前悲剧责任”指导下,主人公的“行为”在激化悲剧冲突、塑造正面悲剧人物、辅助确立悲剧结构,体现悲剧价值中的表现和作用,并结合人们对反面人物、悲剧意识的批判态度来对中国古典悲剧的两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源头之一的古希腊文明,其作为宗教、哲学、艺术一体化的意识形态母体的古典悲剧里蕴含着终极性的真理。俄瑞斯忒斯主题里既蕴含了具体可感的古典的悲剧审美性质,其历久弥新的母题又在以后的各个时代被一再地变奏,展现出历代戏剧家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金庸小说虽然为通俗小说,但其典型的悲剧内涵却独具特色。金庸不仅继承了我国古代悲剧民主性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因素,从而使得金庸小说具有了雅文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论屈原的人生悲剧及《离骚》的悲剧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屈原的人生是悲剧性的人生 ,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主要有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致君尧舜”的努力与“哲王不寤”的激烈冲突以及矢志而决不随俗 ,恋国而决不去国——屈原可以避免悲剧却选择了悲剧。《离骚》是屈原的血泪之作 ,其中所表现出的悲剧精神、再现出的情感冲突、构成的悲剧情节、形成的悲剧气氛 ,无不具有悲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俄狄浦斯王》和《还乡》两部不同时代的悲剧作品为代表,从主题、悲剧效果、悲剧成因、悲剧主人公身份以及悲剧表现手段等方面探讨古典悲剧与现代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探索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审美意境,目的在于对我国古典建筑关学内涵的深入挖掘。通过对具有代表性园林特色的剖析,得出了重要研究结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欧洲古代建筑结构、风格迥然不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对神仙崇拜的超然美和寺观影响下的宁静美等多重审美特征;集中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含蓄婉约、张扬个性、细腻精致的丰富审美意境;达到了贴近自然又高于自然、人文与自然相融合的崇高境界;涵盖了山水、建筑、绘画、诗歌、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以及耐人寻味的情愫、无限丰富的意趣,成为写进自然的史诗,映入人文的山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某些长篇小说中,女性悲剧呈现出群体性的特征。《红楼梦》主要塑造了青年女性的群体悲剧,充分表现出对青年女性的普遍同情与普遍崇尚;《水浒传》在祸水观念下展现了女性祸人祸己的群体悲剧;《金瓶梅》展现了女性群体在性追求与物质追求下的本我膨胀与自我迷失;《醒世姻缘传》则揭示出悍妇群体表面的强悍与本质的弱势。这些女性群体悲剧的审美特征表现为:群体悲剧中的悲剧人物必定具有群体性,而其生命力又在于个体悲剧的互补;群体悲剧的审美价值来自个体悲剧的叠加,又必定超越这种叠加;伦理社会是群体悲剧的土壤,群体悲剧必然导致对伦理观念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从窦娥与哈姆雷特对各自的道德观念的坚持,性格发展同构,命运观的不同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