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小玲 《职业》2012,(9):176-177
客家人一直拥有不畏艰难困苦、勇于开拓、团结凝聚的精神力量。这些美德成为了客家人的特色。客家人是一个经常迁徙且较为封闭的团体。客家话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被称为中国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保有了很多中国古汉语的原古音韵。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客家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献是具有"客家特色"的地方文献,它能够完整地反映客家人的历史及文化传承。全国客家地区的客家文献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历史遗产。客家文献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人文、史料等诸多方面具重要的研究价值,加强客家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浏阳有 18个讲客家话的山乡,广泛流传着一种客家民歌。  客家民歌是客家人创作的口头咏唱文学,生活气息浓郁,内容丰富多彩。歌词比喻贴切,唱调高昂多变,富有山区文化特征。  客家民歌,有引人行正的劝歌,有谈情说爱的情歌,有歌颂山乡风貌的赞歌,有测验智慧的考歌,也有揭露鞭挞旧社会的骂歌。其形式又分为赛歌、对歌、盘歌和儿歌。例如 ,惹人和歌的歌头有:“日头不出天不晴,月亮不出夜不明,画眉不叫山不旺,歌子不唱冷冰冰。”又如,描绘山区客家人生活艰难的,有用口代替锣鼓的客家锣鼓民歌:“担子好担且当且背难驼,大字…  相似文献   

4.
吉安地处江西省中西部,古称"庐陵",历史悠久,经济发达,重视教育,崇尚节义,境内有大量民间书院。客家书院作为民间书院的一支,其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均有鲜明特色。历史上由于客家的倒流,客家人与吉安当地的土著既相互对峙又相互融合,使吉安地区的客家书院的建筑实体与空间兼具庐陵文化与客家文化双重特点。本文通过吉安地区客家书院、土籍书院,以及吉安地区客家书院与江西省其他地区客家书院的比较研究,探寻客家文化影响下民间书院的建筑特征,分析吉安地区土、客民间书院实体与空间上的异同,论证吉安地区客家书院同时受到土、客双重文化影响,为多元文化传播背景下的民间书院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为躲避战争,汉族民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至南方的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客家”原是当地土著居民对外来户的称呼。先是别人称他们为“客家”,渐渐地,他们便自称“客家”。那些被称为“东方古堡”的客家围屋记录着客家人历经的时代变迁。本文带您一睹赣南古老客家围屋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先民原是黄河江淮流域的汉人。从唐宋时期开始,由于天灾和战乱等原因,他们大量辗转南迁。他们先在闽粤赣交界的广袤山区中扎根,后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繁衍。现在已有6000多万客家人分布在全世界的84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常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因此客家人被誉为"日不落"民系,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东 《职业》2009,(35)
赣南(江西省南部)、闽西(福建省西部)交界处,既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同时又是中央苏区所在地.在红色设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秉承了客家精神的诸多内核要素,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既集中分布,又自成体系、风格独具的永定客家土楼与其他建筑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呢?有人认为,永定客家土楼的功能首先在于防卫,甚至认为永定客家土楼是一种军事防御建筑。对于此说,有人提出质疑:当土楼客家人辗转迁来永定时,居住问题尚未解决,谈何防卫?  相似文献   

9.
客家上梁     
结婚、生子、建房,是赣闽粤汉族客家人称之为人生三大喜事。作为三大喜事之一的建房,在客家民俗活动中,被看得很庄重、很神圣,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就只那么一次,甚至有人连一次也轮不上,因此,对于建房造屋上梁,客家人慎之又慎,禁忌和讲究颇多。  相似文献   

10.
客家蛋皮     
今年63岁的钟明山,酷爱传承和制作客家传统美食。这道客家蛋皮,曾是客家人清明祭祖办集体伙食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后来传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道家常小菜。1、将鸡蛋去壳打碎,加入红薯粉、食盐、味精适量,以清水调成糊状;2、热锅,入食油,将原料均匀地舀在锅内,控制好火候。待蛋皮烫成形后,轻轻一揭,  相似文献   

11.
客家文化独具内涵,是客家文化的表象。多元化的民俗文化为视觉艺术提供了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范本。由于客家民俗文化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借鉴的地方更是精彩绝伦。通过对客家民俗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研究,旨在拓宽现代教学理念、丰富现代艺术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和深刻的教育价值。本文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谈起,着重探讨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客家山歌,是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是中国最优秀的传统民歌之一。而闽西客家山歌也更是经历了几百年的创新和发展,并形成了其独有的特色,它深刻的反映了客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未停过,但即使是这样,其中却依旧有些遭到削弱甚至毁灭。本文通过对客家山歌源流的分析进而来展现客家山歌中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探讨一下客家山歌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古老的赣南,一直延续着祭祖仪式。祭祖是族人和祖先之间的交流,也是幻想中的人与神的对话。文章试图以人类学的"深描"的视角记录会昌县西江镇许氏"坚盛堂"清明祭祖仪式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文化内涵分析。祭祖仪式体现了客家人尊祖敬宗、族群认同,也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习惯、信仰,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3月起,南昌市社科联组织展开了有关南昌“城市精神”的谈论、征集、提炼等活动,引起社会积极回响和广泛关注。活动中,有学者发言认为,城市精神是社会经济文化的长期积淀,是几代人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为之奋斗的一种信念,它是经营城市的一种理念和一种文化概括,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先进文化的体现,也是凝聚人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关注,但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原因,探讨了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阐述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大意义,旨在活跃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力量     
对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灵魂,深刻影响着本民族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对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软实力,是感奋民众、凝聚人心的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同样,对一个地方而言,文化是发展的精神内核,舍此,所蕴藏的经济潜力便难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缺乏活力和后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经济之本,也是经济的重要生命素、生长素。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国第一条侨资铁路——潮汕铁路刨办人、著名爱国侨领张榕轩先生辞世一百周年。海峡两岸有关单位联合在北京举办纪念张氏家族学术研讨会,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展两岸经济很有意义的公益之举。我作为客家学的爱好者,应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的邀请参加大会,受托撰此小文,以表对客家先贤的景仰和纪念。  相似文献   

19.
黄惠红  刘先勇 《职业》2017,(13):30-31
中职生是传承文化的一代,对中职生进行客家文化认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构建以身份意识、文化认同、传承践行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评价体系的"CAE"客家文化认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源技师学院为例,阐述具体的实施路径,并进行评价反馈,就进一步完善该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重要讲话中,概括了文化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那就是"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导引,它源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交相辉映,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在当代具有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