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寿杌闲评》在时事题材中大量引入世情笔法,大胆虚构了魏忠贤、客印月的前半生,形成了世情与时事并重的叙事格局。同时,这两部分没有能够很好地融合贯通,在人物的身份及品德、表现的社会场景、作者所欲寄寓的人生感发等方面存在错位和断裂,这构成了《木寿杌闲评》内容和艺术的基本特征,影响到我们以往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末清初,文坛上出现了《警世阴阳梦》、《辽海丹忠录》、《梼杌闲评》等一批反映时事的章回小说。这些作品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动关政务,事系章疏”,迅速反映明朝末年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其取材原则、创作思想及方法在中国小说史上都别具一格,而浓厚的政论色彩和极强的时效性更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中所仅见的。这批小说,目前尚有十余种流存于世,今人统称为“时事小说”。时事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交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后便无好文可读。可是,细读《三国演义》,觉得情况并非如此。虽不能说这十六回书都是妙文佳章,但也决不是草率从事的急就章,有不少篇章不惟堪与全书其他篇章匹配,而且是《三国演义》不可多得的奇妙文字。全书的结穴篇第一百二十回就是显著的一例。 这一回书所处的位置,艺术处理是十分困难的,极易成为归结全书的一个机械性的另体。《水浒传》七十回本的末回、《金瓶梅词话》的第一百回、《祷杌闲评》的第五十回、《歧路灯》的第一百八回等都难逃此弊。  相似文献   

4.
《梼杌闲评》对运河文化有较为集中的体现。作者以侯一娘、魏忠贤的行迹将临清、北京和扬州等大运河城市串联起来,以展现运河城市的经济、文化和民俗信仰等社会风貌。同时,大运河文化也影响了小说的文本结构和性质,融合时事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的元素,显示出后期魏忠贤题材小说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写当朝的人物故事,形成了明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股新潮流,从《皇明开运英武传》、《承运传》、《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到《祷杌闲评》、《斥奸书》、《平虏传》以及《于少保萃忠全传》等等接踵问世,标志着小说家倾心当朝人物,关注当朝现实的倾向。《于少保萃忠全传》(以下简称《于》传)是记述正统(宗英)、景帝年间杰出民族英雄于谦的传记体小说。小说反映了迭起的政治风云之中,民生艰难危困,国家面临强敌压境,而于谦力挽狂澜,挽救了民族危机,但竟被英宗杀害。这是震动朝野的重大政治事件!为于谦力争政治平反的同时,这部传记小说便问世了,它反映了民  相似文献   

6.
《梼杌闲评》(以下简称《梼》)是一部揭露明代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篡权乱政的长篇小说。清代王无生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中说:“《金瓶梅》之写淫,《红楼梦》之写侈,《儒林外史》、《梼杌闲评》之写卑劣,……皆深极哀痛,血透纸背而成者”,对《梼》评价极高。但《梼》的作者至今未明。孔另境在《中国小说小说史料》中谓之为“明·无名氏”;戴不凡在《小说见闻录》中亦云;《梼》“不著撰人”。笔者认为,从《梼》和《三垣笔记》的观点相似及《梼》中的自然风貌、地方习俗和所用方言等条件来分析,《梼》的作者当为明末清初兴化人李清。  相似文献   

7.
世情小说妇女形象从《金瓶梅》到《红楼梦》,有一个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明末清初大量出现的世情小说是联系这二者的重要环节,其妇女形象也经历了一个由写貌到写才、由写欲到写情、由写理想到写才女的悲剧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林放是我国老新闻工作者、专栏作家赵超构的笔名。他从1934年进南京《朝报》,接着担任《新民报》主笔开始,五十多年来,坚韧持久地在他所开辟的《未晚谈》、《今日论语》、《时事随笔》、《随笔》等专栏上,不断发表小言论和杂文,经常是一日一文。这  相似文献   

9.
鲁迅拟写未写的小说和杂文王尔龄鲁迅拟写而未写的作品,在他的同时代人如许寿裳、孙伏园诸家的回忆里有过一些叙述,特别是冯雪峰在《鲁迅先生计划而未完成的著作》①中所记更多,《羊城晚报》1960年10月11日刊登的《鲁迅先生未能实现的写作计划》(署名仁庆),...  相似文献   

10.
《绿野仙踪》的"绿野"象征着现实、世情,"仙踪"象征着道教,其"绿野"占了全书的大半篇幅,包括五大世情叙事板块,通过冷于冰的"仙踪"拼接而成。作品于"绿野"之上点缀的"仙踪"叙事是为了导引、提升"绿野",而铸就了《绿野仙踪》世情小说的品格。《绿野仙踪》融神魔、历史、英雄、世情等小说题材于一炉,与《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绿野佛影"类世情杰作以及"绿野儒魂"的代表作《歧路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创作,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其发展轨迹大体可以表述为由演义历史、假托前代到逐渐贴近现实再到直面现实的时事类纪实小说的转向。而打破传统小说观念,开创明代小说创作直接反映现实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最终完成了这种转型,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康乾时期,清代统治者在伦理观业已僵化的情况下,转而强调躬行实践。这种特点与乾嘉汉学的潮流是一致的。这一复杂的思想文化政策,对清代的世情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强调道德实践,抨击和讽刺假道学、伪道学。《歧路灯》、《儒林外史》等小说就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椭字有一个义项,过去有些字韵书的解释颇欠妥适,特提出来考究一下,就有道而正焉: 《集韵·果韵》:“椭,都果切,科椭,木首杌。” 《康熙字典·木部》:“椭,又《集韵》:‘都果切。’《正韵》:‘都火切。’并音朵。科椭,木首杌也。扬子《太玄经》:‘土不和,木科椭。” 《中文大辞典·木部》:“椭,乙、都果切科椭,木首杌也。《康熙字典》:“科椭,木首杌也。扬子《太玄》:土不和,木科椭”。  相似文献   

14.
《醒世姻缘传》与世情小说的发展邹宗良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是一个伟大的开端。它开启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由历史和神怪故事转向世情内容的新时期。这位不露名姓的兰陵笑笑生笔下的世界,已不再是帝王将相的兴亡图霸,英雄豪杰的义胆快风,也不再是神仙魔怪的争胜斗...  相似文献   

15.
“千石千寿承千古,千寿千石应万年;不是老朽偏若石,若石铭石石能言。”这是著名学者靳极苍教授看过《石刻千寿印》后的题诗,并称誉此作为“前古未有之盛。” 《石刻千寿印》简称《千寿印》,是我省篆刻家许若石精心刻治的。许若石,又名大石,精工金  相似文献   

16.
“梼杌”古义之探讨陈建梁有关“杌”一词,较早载于《左传》,可是其中仅称其为颛琐氏的不才子,未有详细的解说。对于机同时亦指“楚史”这个现象,后世较少分析;汉儒服虔则独采《神异经》的记载来解释《左传》,为推寻“机”的本义,提供了一项重要的讯息。本文试从这...  相似文献   

17.
<正> 由于明清小说浩如烟海,尽管研究者们近年来作了巨大的努力,但不少有一定价值的作品,一时仍难以一一论及。《梼杌闲评》就是其中之一。清人王钟麒在《中国历代小说史论》一文中说:“或描写社会之污秽浊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诉衷情]组词之第八首,孙望、常国民主编《宋代文学史》、王根林校点《小山词》以及覃媛元撰《晏几道年谱》中,皆把它理解为表现时事政局的词作,覃撰《年谱》中更判定它是伪作。其实,该词并非表现时事政局,亦非伪作,其题旨与本组词中其它词作一样,都是用来表现男女相思离情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是什么?在“十七年”时期,人们由于忙于阶级斗争,也由于小说本身担负着过重的政治使命,使小说家和评论家们来不及深入思考这一古老而又永不会衰老的命题。说来也许奇怪,当时那些触及时事的小说──如建国初期马烽的《结婚》和谷峪的《新事新办》,1954年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均是由党中央机关报向全国人民推荐而引起轰动效应的。那时小说被看成是报告、时事或“政策说明书”,甚至被抬到某种吓人的高度。结果,小说不再成为小说──或虽然是小说,但山于它所表现的主要的是对形势和社会重大问题的关心,便不自觉地掩盖了它对自…  相似文献   

20.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中,对《列子》一书提出二十条质疑以确证其伪书。然而这二十条都经不起历史文献和事实的检验,文章仅就其中“儒生之名”和“颜渊之寿”两条进行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