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社会自我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辩证法将发展的动力赋予事物内部,从而得到了科学而彻底的发展观。当我们把这种发展观投向社会时,视野出现一新的视角,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社会自我批判和超越。一、社会自我批判的理论生长点长期以来,人们持这样一种传统观点。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必然导致新的生产关系以及在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上层建筑基本适应并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由基本适应变为基本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并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时,一场新的伟大的社会革命就要到来并果然到来了。结果是,更…  相似文献   

2.
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政治学、舆论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学科依据各自不同的学科特点,对舆论的定义和形成过程进行了界定、深入探讨与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对独立的舆论个体的研究,并且是在一个共时的历史平面上进行的.而本文将从人类整个历史过程出发,通过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发展以及人类的价值认同过程的考察,对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一个线性的描述,并提出"众升螺旋"假说.我们认为,"众升螺旋"假说的提出,不仅仅为我们展现了社会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发展过程以及舆论的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从整体上展现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模式.最后,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众升螺旋"这一假想的提出为人们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从而使我们能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或说终极原因。离开了这一原理,就无法解释各种社会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但是我们又要承认,各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具体的发展动力和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又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怎样发展的?其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种动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关系?就是一个值得具体探讨的重要理论课题。下面是个人的一些考察和思索,特提出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一)探索农村基层社会保障问题,要注意社会保障的系统性。社会保障是社会系统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功能结构。探索社会保障问题,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把社会保障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去考察;第二,就是要把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系统,来探索它自成体系的自我调节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应付经济的、社会的、生理的各种风险,这不是补洞,而是要逐步形成一种制度。系统的方法使我们摆脱了把对象分割成部分,然后再综合的传统方法。它是从相反的方向考虑问题,为现代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从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  相似文献   

6.
从普世性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选择,历来有国粹主义、全盘西化论、中西调和论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理论.但这三种文化理论都有其局限.因此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上,应该选择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内生或内启方式.这种内动力重启的依据在于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普世性(普适性).这种普世性使其很容易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契合,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有人类社会历史以来,人们就自觉或不自觉地生活于社会之中,并不免受到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各种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而研究这些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存在状态、政治态度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特别是研究政治史,若不涉及各种不同利益的阶级、阶层或集团,不研究其代表人物,是很难揭示历史真相的.这种研究方法,就是习称的阶级分析方法.其实,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历史,早在马克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以后不少资产阶级史学家也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历史,所以阶级分析方法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创造和专利.  相似文献   

8.
社会仿真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仿真开始从社会科学的边缘逐渐成为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的主要工具.通过仿真模型,研究者可以观测与模拟社会运行的微观机制,探索产生不同现象的参数界限,并且可以从时间变化的角度看待整个事物变化的一系列过程.仿真模型的方法克服了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弱点,在研究复杂社会系统时可以突破常规方法的诸多限制,诸如非线性关系、随机问题、长周期的社会演化问题等.仿真方法的运用还有助于解决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在某些专题上的重大分歧.本文认为,下阶段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适度运用仿真模型,由此有可能产生某种推动其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必须解答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传统发展观实质上是把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发展观是把文化、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汤因比也认为文明中的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人认为这个结论把多元的社会发展动力简单化了,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犯了"文化决定论"的错误,这样的论断不能让人苟同.因为,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文化的地位和功能日益凸显,汤因比已觉察到了这一点并阐述出来.因此,我们不应僵化地指责汤因比的文化动力论的观点.只有把它与所处的历史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客观地、深刻地理解其所蕴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变迁和发展的中国,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给我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经济结构、利益分配、生活方式、社会分工的日益多样化,社会成员的思想独立性、差异性与多变性也不断增强,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这种多元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与碰触,促使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因此,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如何引导社会成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耦耕新探     
耦耕是我国古代社会中一种普遍的农耕方法,这种方法是由当时的农耕工具的形制特点决定的,透过耦耕工具又可测示当时劳动力发展的程度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关系,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性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从汉代以来,即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至今仍纷争不已。究其原因,固与文献所载语焉不详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受着传统说法的束缚或影响。笔者不揣浅陋,试图辨析陈说,作新的探索,谬误之处,希同好们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12.
精神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特有现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精神动力的研究逐步繁荣起来.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精神动力理论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当前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着力解决当代社会精神动力的需要与缺失之间的突出矛盾.将国内学者们关于精神动力的内涵、价值、意义、结构等问题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以供学术讨论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过去一般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的或根本的动力。现在许多人认为,这种观点很难对历史和现实作出满意的解释。有的同志认为,阶级斗争本身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因此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不是阶级斗争,而是生产力。但人们又进一步提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又是什么东西推动的呢?对此,有的同志认为是人们的生产斗争,因此生产斗争就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的则认为是由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所推动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应是生产力内部的矛盾运动。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和观点的提出,表明我们对社会发展动力的研究和认识,正在追根求源,不断深化。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我提出点不同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我认为,只有人们的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思想文化变革的进程中,行政法和行政法学不断创新发展,行政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需要和社会发展动力.由于行政指导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功效,许多国家对行政指导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转变政府职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管理成为人们的共识,行政指导作为对传统依法行政的一种必要补充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与行政管理过程中,成为当代行政法学研究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理论是一种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它在多个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运用.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语篇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各种文学作品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模态文本,多模态的甚至包含影音的文学作品已经在网络文学中有所体现,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读者,也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像网络游戏高手一样,徜徉在这种全新的文学语篇中.因此,作为文学评论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摆脱传统文学批评的束缚,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从全球范围看 ,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阶段不同 ,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但城市化作为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有其自身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机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阶段 ,要加快推进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 ,必须研究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机制。一、农村城市化演进的一般规律一国城市化推进当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条件、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禀赋等都是影响农村城市化的因素。但是我们运用抽象法探索世界各国农村城市化推进的轨迹 ,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7.
走出社会转型时期人际信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齐鲁学刊》2006,1(2):135-139
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人们一切思想和行为重新调整的动力和背景。社会转型以来,人际交往在交往的空间、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和价值规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由于带有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特征,造成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传统交往中的诚信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新的社会关系和交往空间,也为走出困境建立新的信任道德和交往理念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就马克思主义而言,真正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这种新的解释不会像传统解释那样,既不易说清,也无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就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指认有理论与现实方面的依据.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可由健寿、富裕、和谐、自由这四大社会终极价值目标标示.有了它们,如何发展社会的问题立刻就会变得简明起来,这就是采用唯好主义的方式:怎么有利于社会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我们就应怎么做.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革命与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革命对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唯物史观社会发展动力理论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新的挑战 ,本文就传统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主要点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主体多中心的社会治理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与发展相互交织和贯通构成当代社会生活的基本主题.在面对新的问题和矛盾中,传统的治理模式与发展道路都遭遇了困境.作为一种回应,实践中出现了多主体、多中心的治理发展模式的探索.它突破了以往单主体的行动格局,强调了张扬主体性以及民众的有效参与;它也冲击了单中心的权力结构,突出了交互主体性以及以民众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这种探索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其推广则需要更广泛的观念和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