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扫盲教材是指扫除文盲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讲义、图片、卡片、声像及实物等。 本文所说的教法,主要是指扫盲中教学汉字的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范围,主要是使用汉语、汉字扫除文盲。因为搜集材料不足等原因,使用少数民族文字编写的扫盲教材情况,本文不涉及。 因为脱盲后的巩固和提高是扫盲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脱盲后的教材及教法也在本文中讨论。  相似文献   

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扫除文盲和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表现为扫盲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其体制合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对农村的扫盲教育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虽说未能彻底实施,但其经验教训对以后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我国女性文盲的年龄和地区分布特征及其心理特点,扫除女性文盲的有效对策和措施主要应包括:1发展女童教育;2组织扫盲大军集中扫盲;3在文盲集中地区进行区域性扫盲;4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途径扫盲;5扫盲教学内容注意坚持生产和生活实际需要相结合;6消除女性文盲学文化的消极心理;7发挥政策效力;8巩固扫盲成果,防止复盲  相似文献   

4.
徐特立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在主持中央苏区教育部的工作时,为革命办教育,用革命的方法办教育,率先垂范普及义务教育,大力扫除文盲,创办师范教育,编写新教材,制定教育法规等,取得了光辉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我国扫盲标准的演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订扫盲标准,开展扫盲验收,是我国扫盲教育管理独具特色的一种传统和制度。建国以来,我国曾多次发布扫盲标准,包括个人脱盲标准和基本扫除文盲单位标准,其历史演变进程揭示出我国扫盲标准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点。剖析这些特点对于深化人们对扫盲标准的本质性认识,提高执行扫盲标准的自觉性,推动扫盲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以一位饱经欧风美雨洗礼、喝过“洋墨水”的西洋留学生,走出高等学府的高楼深院,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参与了“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运动、独树一帜而成为二三十年代推行平民教育的杰出代表.在当时蜂拥群起的平民教育团体中,陶行知最早将平民教育的重心转入农村、并将扫除文盲工作作为平民教育的重点,摸索到了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民间习俗的扫盲经验.  相似文献   

7.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这一政策的目标一是扫除文盲,二是提高民众的政治水平、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由于传统的文化背景、民众对识字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在社教中强化政治教育而弱化识字教育以及边区的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使扫盲的实际效果与扫盲理想相差甚远。边区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比较彻底的社会动员,后者显得更重要、更突出。民众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中共在乡村政权的认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共实现了在边区乡村权力主角的转换,并通过社会教育控制了全部乡村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8.
妇女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妇女进步和妇女受教育权益实现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各级政府历来重视妇女的教育,把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战略任务.作为我国执行《内罗毕战略》实现90年代中国妇女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全国实施的“双基”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绝大多数女童受到普及义务教育,为广大文盲、半文盲妇女扫除了文盲,提高了我国妇女的文  相似文献   

9.
革新教育观念整体优化女童教育环境──青海省民族女童教育实验取得可喜成绩王振岭女童教育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1990年3月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到200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扫除文盲、消灭男女在受教...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伊斯兰教育,是世俗教育一个有益补充,并在教育体制和教育课程的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突出进步。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而现代化的伊斯兰在在扫除文盲、凝聚社会的合力和促进社会的进步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东南亚国家现代化引导着伊斯兰教育进行现代化变革,而变革后的伊斯兰教育反过来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东南亚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化、产业化与学术化论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质应当是产业化、市场化。近十余年来,中国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地推行了高等教育产业政策。就高等教育产业而言,中国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却又是理论困扰最多的国家之一。大学是把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融为一体的高境界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盲、半文盲人口的城乡差距缩小随着我国城乡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扫盲工作的开展,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城乡差距也在逐步缩小,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城乡文盲、半文盲人口数量上的差距缩小。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  相似文献   

13.
曹兴华 《社区》2011,(22):65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扫除文盲运动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文化的浪潮中。1952年,我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6年,周恩来总理号召全国人民向现代科学文化进军,于  相似文献   

14.
李庆刚 《南都学坛》2002,22(6):35-38
1 95 8 - 1 960年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在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历史条件下 ,也掀起了扫除文盲的“大跃进”运动。这一运动随形势发展 ,由兴到衰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扫除文盲运动中 ,存在着严重的浮夸现象 ,但一些具体的做法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1994年2月至7月,山西大学师范学院与五台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教育扶贫协议,并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指导思想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并强调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人口学的角度对福建省人口素质的收入保障、人口的教育素质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后发现,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远未达标,扫盲任务较重,农村教育落后,教育经费保障滞后。福建省应逐步加大政府教育支出,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布局、整合,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重点开展青壮年文盲人口的扫盲教育,对流动人口教育应“一视同仁”。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村文盲存在原因及其对策孙新成,白雪锦1993年12月,河南省副省长张世英在全省扫盲工作会议上指出:河南8,700多万人口,文盲达1,000多万,其中青壮年文盲195.6万人,是全国五个文盲超千万的大省之一。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被作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整个扫盲进程中,师资问题是扫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山西省在农村扫盲教育的实践中从本省实际出发探索制定的教师选拔、培训、激励具体办法,对于完成扫盲任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探究建国初期山西农村扫盲教育中师资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对于当前农村扫盲教育的开展,更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孔子学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学,是中国政府为了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而设立的机构。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成立,之后,孔子学院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建立了近500所的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1994,(4)
2000年全球教育展望──文盲和入学率教育,尤其是初级识字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目标。教育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国内生产发展和扩大社会一体化的手段。在成年人中,文盲的比例在不断减少,但是绝对人数增加了。世界上有相当多的文盲难以掌握现代化技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