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理论是非正式制度的延伸,该理论拓展了转型国家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经济转型需要发挥社会资本的功能,构造政府、市场与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经济治理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转型国家应当培育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宜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在新古典的经济理论分析范式中,市场是外生的.跳出市场外生性假设,探索市场本身如何产生的理论,即分析市场的内生性是研究我国转型市场经济形成的一般性规律的起点.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斯密、哈耶克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诺斯、波拉尼等在市场起源以及市场属性的把握上尽管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各类学术观点中寻找到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形成的共识和一般规律.从而为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区模式空间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践背景 ,在对各种转型的理论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指出中国转型经济的实质是以工业化和市场化为目标的发展转型和体制转型 ,即双重转型。双重转型构成了中国 2 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基本主线 ,本文阐述了中国双重转型特殊的相互关系、制约性、内在特点及其政治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倪志伟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转型理论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市场转型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在由再分配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相应的社会结构、社会分层机制都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一理论将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并得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规律性结论。然而这一从经济制度出发的命题使其无法将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看作是特殊的与西方不同的社会形态,从而导致了理论解释的局限性。而经济社会学所提出的嵌入观点弥补了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治理一直是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主题,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学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经历了理论范式的诸多变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主要有极权主义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地方政府法团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地方市场社会主义等,这些理论都为分析中国的农村治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从整体来看,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理论变迁是西方社会理论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即不断引进和调整新的理论框架,以适合中国农村的特质.对于这种理论变迁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农村治理研究的内在理路,寻找适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白领阶层意识形成的两种理论解释及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阶层意识所指的是居于一定社会阶层地位的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中国白领阶层的阶层意识是中国特定的社会客观分层结构、制度安排、价值准则以及分层机制的变化在人们的主体意识之中的反映.本文首先讨论了倪志伟的市场转型理论和边燕杰、罗根的权力维系理论对中国白领阶层阶层意识形成的解释,然后通过调查资料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倪志伟的市场转型理论和边燕杰、罗根的权力维系理论在中国白领阶层阶层意识形成中的理论适用性,认为权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对于白领阶层意识形成都有较大影响力,同时还发现,权力资本对白领阶层意识的影响随收入的持续增长而逐渐减弱,但人力资本对个体的白领阶层意识的影响随收入的增长而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意义--对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二、三十年来 ,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 ,自由竞争市场未必带来最高效率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 ,它对解释当代许多经济活动规律 ,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如何建立规范的市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市场规制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规制理论演进中的三个阶段理论,包括公共利益理论、俘虏理论和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市场规制的起因是市场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失灵,需要政府进入纠正,因而政府的规制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俘虏理论则认为市场规制的起因是政府被产业利益和厂商利益所俘虏,指出受市场规制产业并不比无市场规制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价格。新兴市场规制理论包括寻租理论、可竞争性市场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规制理论等,从制度、市场结构和交易契约方面研究了市场规制的特性和提高规制效率的制度途径。最后对市场规制理论作了总结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实践社会学与市场转型过程分析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市场转型理论”有四个特点 :第一 ,所关心的主要是正式组织和制度等结构性特征。第二 ,对于结构性特征的关注 ,主要是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第三 ,基本的理论视角是自上而下的。第四 ,布达佩斯学派所研究的市场转型国家 ,主要是东欧 ,特别是中欧的匈牙利。在这些社会中 ,市场转型伴随着政体的断裂。本文以对中国市场转型的经验性研究为基础 ,提出一种“对市场转型实践过程的分析”的研究路径。这种研究路径强调面对市场转型的具体实践过程 ,通过对市场转型中的过程、机制、技术和逻辑的关注 ,来实现对市场转型的新的理解。这种路径在方法上更加重视深度的个案研究 ,并通过将“日常生活”看作是“上”“下”两种力量互动的舞台 ,来综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互相对立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三大理论范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存在三大理论范式,代表了对市场经济的不同态度和理论主张,对转型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它们虽然都以市场经济作为共同的理论主题,但存在着理论层次与制度假设上的显著差异,由此形成了对市场经济制度安排、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职能、理论分析方法和范式硬核、所有制及社会秩序观念等方面的不同理论认识;其根本性差别,主要不在市场经济而在社会基本制度假设的不同。同一社会制度,可以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存在超越社会制度信念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模式。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因素、福利社会思想、生产社会化等方面,三大理论范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理论认识,并且相互影响和借鉴。在理论范式与社会实践辩证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但也存在不断的改良道路,从而使社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安排更好地结合并趋于完善。从市场经济的真实进程来看,市场机制、国家干预、混合经济、福利社会等特点,基本上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共识,而非某种社会制度的特征。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很好地把握和借鉴这些理论范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何理解和认识经济市场化及其进程,探讨推进经济市场化的途径和措施,对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改革、灵活措施”先行了一步,紧紧抓住价格改革这个龙头并先后以价格机制、流通机制、投资机制和企业机制作为重点突破口带动其它各方面的改革,在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科技制度、金融制度等方面广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取得了先发性的效应,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这一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手工业市场经济,可以称为"前市场经济"或者"不发达的市场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第一阶段;近现代的大工业商品市场经济是第二个阶段;"现代化以后"的金融市场经济是第三阶段。中国真正建立起工业化体系是在1949年以后,因此经济转型有三个特点:第一个转型是20世纪初,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转向现代工业经济,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而90年代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已经开始了"后现代化"——"新经济"。因此,当我国从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还没有完成,第二个转型也已开始了,要从还没有完成的工业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这是两个转型的重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这就是中国社会经济的特殊性。与此相适应,中国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计划经济在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有其特定的价值含义,但由于这一体制的人性假设过于高远,具有理想化的特点,实际支撑这一体制的经济理论大部分属于数量测算和技术控制,是价值的技术化、工具化。把人作为技术的对象、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价值缺失。正是在审视和思考计划经济缺陷的过程中,人们不断丰富和深化着对市场经济内在价值的认识:由于以人类关心自身利益的本性为基本假设,因此,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市场经济符合真的价值要求;由于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是分散的,有限的,只有通过自然扩展的交易、合作等途径才能使各种资源禀赋得到配置优化和不断改进,所以市场经济符合善的价值要求;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不在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只有多样性、独立性以及责任权益对等才能把社会经济的风险控制在局部和阶段的范围内,避免人类走上整体危机的歧途,所以市场经济符合美的价值要求。从知识论的角度看,计划经济的前提是人类能够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全部规律,而市场经济则隐含人类认知的有限性,进而把经济发展视为一个不断发现知识、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显然,后者更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德育的地位和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从属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更应是通过其独特的主导作用,引导人们的思想行为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服务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这在理论上是由德育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在客观上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所要求的。在德育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看,要普遍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体系,树立起我国人民的精神支柱;确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建立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生活新秩序;逐步形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彼此信任、合作的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稳定的良好环境等等,都需要摆正德育的位置,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强化资本运营是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就如何实现资本的有效动员和利用、完善企业的产权制度( 有限责任制度) 、大力推进企业的资产重组和建立与完善投资银行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宏观调控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方对国家宏观调控要有正确认识,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而且要结合当地实际,善于在国家调控中抓住发展机遇。同时,调控方式要逐步完善,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因为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有利于专业化分工,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对外开放.国有企业只有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才能同市场经济融合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虽然可以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却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只能建立在公有制经济主导的市场经济之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我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同时也必须坚决维护市场经济下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  相似文献   

20.
张国锋 《理论界》2013,(11):22-26
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一直是西方经济学讨论的焦点,两者一直并存于市场经济中,两者的关系不是静态不变的,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动态变化的.不管是经济自由主义还是国家干预主义,都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前提条件,政府干预的多少是与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负相关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到了攻坚期,政府主导型的体制暴露了许多问题,只有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建立法治政府,完善市场机制,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